循证护理对小儿口腔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周琰

长沙市口腔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对小儿口腔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口腔手术患儿54例作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7例。参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给予询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儿在护理后躁动评分明显下降,对比P<0.05。研究组患儿护理后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护理后,对比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6.3%,参照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74.1%,两组对比P<0.05。结论 在小儿口腔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中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儿的躁动,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借鉴。

关键词:口腔手术;循证护理;常规护理;躁动

躁动是小儿全麻苏醒期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患儿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意识与行为分离,患儿表现为哭闹、无法安抚、手脚乱动,严重者可出现语无伦次、定向障碍甚至无法辨别以往熟悉的人和物[1]。由于患儿躁动,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手脚乱动还可使输液管、引流管等脱出,造成一些严重的意外伤害[2]。因此对于患儿全麻苏醒期的护理就至关重要。现对我院54例口腔手术患儿进行研究分析,探究循证护理对小儿口腔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效果。现将详细研究资料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口腔手术患儿5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口腔手术的指征,入组前均剔除和研究无关的干扰。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7例。在研究组患者中,男孩14例,女孩13例,年龄在2-10岁,年龄均值为(5.24±2.16)岁;病程在5d-5个月,病程均值为(2.45±1.26)个月;体重在20-30kg,体重均值为(24.28±3.14)kg。在参照组患者中,男孩13例,女孩14例,年龄在3-10岁,年龄均值为(5.44±2.23)岁;病程在7d-5个月,病程均值为(2.25±1.36)个月;体重在22-31kg,体重均值为(24.53±3.34)kg。两组患者除护理方式不同外,在年龄、性别、体重、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对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1.提出临床相关问题。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单一理论难以解释其发病机制,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寻找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最大程度地减少患儿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患儿躁动原因可能为年龄、术前焦虑以及适应能力差、患儿情绪低落、手术过程中体温下降、手术疼痛以及发生各种并发症等。2.依据所提问题寻找循证支持。运用网络等工具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作出科学系统的临床评价,并在实施前对所得到的资料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寻找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相关的护理证据,根据查阅到的资料以及现有的护理技术、护理经验、患者意愿与患者需求相结合,参照有关类似的临床护理经验,制定适当的护理方案。3.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干预:术前对患儿进行访视,针对患儿的兴趣爱好和患儿进行交流,消除患儿的抵触感,增进两者之间的亲和力,及时开导患儿,消除患儿术前紧张焦虑的情绪。向患儿及家属耐心讲解相关病情和治疗方案,着重解释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使患儿对术中不适感有相关的心理准备。有躁动征兆出现时,尽量转移患儿注意力,减少其躁动心理。进入手术室后尽量对患儿轻言轻语,用温暖和蔼的语气关爱患儿,减少其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轻抚患儿头部使其安心,增强安全感。(2)体温护理:术前半小时调整手术室温度和湿度,患儿由于年龄小,体温中枢发育不全,对体温的调节能力较弱,易发生术中低体温。对手术床进行预热处理,使患儿感受到舒适,尽量减少患儿身体裸露的部位,减少热量散失,避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3)疼痛护理:疼痛是患儿发生躁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手术医生尽量规范操作,避免引起患儿不必要的疼痛,合理使用镇痛及镇静药物。(4)家属参与护理:患儿在术后进入麻醉复苏阶段,其父母可以共同陪护,等待患儿复苏,在父母陪同的情况下可以极大减缓患儿紧张、恐惧的情绪,增加患儿在陌生环境中的安全感,有益于患儿的平稳复苏从而减少躁动的发生率。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躁动评分情况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1.4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2.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躁动评分的比较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儿在护理后躁动评分明显下降,对比P<0.05。研究组患儿护理后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躁动评分的比较(分, )

 

3讨论

小儿全麻苏醒期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躁动,躁动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任何单一理论均不能完全解释躁动的发病机制[3]。对于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患儿苏醒过快,中枢恢复时间有偏差,大脑皮层还处于抑制状态而皮质下中枢已释放,中枢局灶敏化进而影响患儿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能力[4]。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可严重影响患儿预后,因此对全麻苏醒期的护理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循证护理对于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显著。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再依据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得出一套完善、高效、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5]。为探究循证护理对小儿口腔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效果,现对我院54例口腔手术患儿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护理后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6.3%,参照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74.1%,两组对比P<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口腔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中应用循证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儿的躁动,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殷妮,包江萍,周卫东.小儿五官科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35):90-91.

[2]杨永莉.小儿五官科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0):1820+1824.

[3]杜婷,何苏怡,吴海星.舒适护理在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0):1916-1918.

[4]梅燕,丁玉辉,罗宇.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05):49-51.

[5]楚冬冬.循证护理对全麻后留置尿管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3):142-143.

论文作者:周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对小儿口腔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周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