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企业的产业定位与政府规制_企业定位论文

论小企业的产业定位与政府规制_企业定位论文

论小企业产业定位及政府调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企业论文,产业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01)04-0026-04

一、小企业产业定位方向

本文的主题是研究最有利于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产业领域,为企业家创立小企业和政府制定小企业政策提供参与。其中的“小企业”是泛指那些独立拥有和运行的、在行业中未取得支配地位的企业。“独立拥有”是指小企业以独立经济主体身份存在,以区别于某个大企业的分支机构;“独立运行”是在“独立拥有”基础上的经营自由,即不受其它经济主体的直接干预与支配;“在行业中未取得支配地位”则是从企业对行业的影响力来判断其市场地位,如果一个企业进入或者退出某行业对该行业的产品价格不能产生影响,或者不能“领衔”制定价格,只是行业价格的接受者,则可认为该企业在行业内不具有支配地位,同时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企业即可视为小企业。

“小企业产业定位”是指小企业的目标产业的选择与确定,或者说是小企业在市场中寻找自身特点相适应、对自己发展有利的产业。假定你正准备创办一家小企业,你会考虑是生产服装好呢还是卖乐器好呢?你的这种思考、判断与选择就是“小企业产业定位”。

小企业产业定位是否合理是小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指出,许多小企业“一开始便注定了自己失败的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出小企业产业合理定位的重要性:如果小企业最初的定位方向是错误的,犹如“南辕北辙”,其经营注定要失败。美国独立企业联合会(NFIB)曾经对小企业面临的困难作过调查,调查结果反映出小企业所面临的许多困难如“对产品需求不足”(占9%)、“受到来自大企业的竞争”(占6%)等都与小企业产业定位不当有关,因为这两项指标说明小企业在产业上未能与大企业差别化,或者是没有向市场提供出自己相对于大企业的优势产品(服务),所以这样的小企业在市场上必然受到来自大企业的竞争,经营变得困难重重。事实上,“小企业有自己的专门市场,这类市场由于狭小或专门化而不利于大企业参与竞争。”小企业只要能够找到这一专门市场,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这些困难,开拓出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一过程,就是小企业产业合理定位过程)。

要合理定位小企业,首先要找到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的优势产业即所谓小企业的“专门市场”。那么,究竟哪些产业是小企业的“专门市场”呢?笔者认为,以下这些产业有利于发挥小企业的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等方面的优势,因而应当成为小企业产业定位的主要方向:

1.市场狭小的消费品生产行业。由于人们的偏好不同,对消费品的需求各具特色,因而消费品品种多,每种产品的市场规模小、更新速度快。这类产业不具有或者不可能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大企业一般不愿意进入这些产业。而小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强,能及时生产出众多品种的产品,较好地满足这类产业的要求,因而适宜在其中生存。许多小企业都分布于这一领域。例如法国在1961-1969年这一时期中,分布在服装和皮鞋工业中的小企业比重分别为41%和42%。意大利的小企业也主要分布在服装、制鞋和木工家具部门。

2.小企业应当积极参与适宜专业化分工的产业。美国经济学家波特认为,如果产品的制造流程可分离性程度很高,就可以按生产的便利性原则将这些环节分割开来,将其中的部分生产过程交给小企业进行专业化制造,对于母企业来说,就可以实现“外部的经济规模”。适宜小企业参与分工的多为技术性强的产业、产品制程可分离程度高的产业、增长中的产业。例如汽车业,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就有6.2万家小企业为之提供零件。

3.新兴企业也适宜小企业进入。新兴产业具有较大的风险(因为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还不确定,技术也不成熟),因此大企业一般不愿意涉足。小企业的投资小、转型快、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等特点,弱化了新兴产业的投资风险,再加上小企业的生存压力比较大,迫使小企业去探索和开拓市场,所以在几乎所有的新兴产业中,都是小型企业先进入的。例如汽车这一目前看来只有大规模企业才能生存的产业,最初也是由小企业开创出来的。

高新技术产业是典型的新兴产业。在这类产业中,技术、人力资本和知识等生产要素比资金、土地等传统要素更重要,成为核心要素。这一产业特征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很适合资金少、规模小的小企业生存,因而成为小企业的重要生存空间。在美国,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中97%属于小企业,其中70%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下。

4.服务业。服务业由于具有市场规模小、不适宜以机械化方式提供服务、顾客对服务的差异化程度高等特征而将大企业拒之门外,成为小企业产业定位的重要方向。1991年以前,服务业一直是美国小企业的主导行业,1986年,小企业雇员人数占到服务业就业总数的77.3%。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服务业都是美国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最多和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

5.传统手工业。传统手工业以手工劳动为主,在生产中只使用少量简单工具,生产活动更多地依赖劳动者的手工技巧和创造,产品之间具有差异性,甚至每一个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不适宜机械化生产,而适宜小企业经营。在韩国政府扶持发展的小企业中,传统民俗企业就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6.衰退型产业。这类产业的技术早已成熟,大企业曾经是这些产业的主宰。由于市场需求总量日益萎缩,这类产业的市场规模逐步趋小,以大规模企业在其中经营变得不再经济。相反,以小规模企业在其中经营,可以利用已经成熟的技术、从大企业转移出来的廉价设备和技术工人,以及大企业退出来的与小企业规模相适应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正常利润。

二、政府参与调节小企业产业定位的必要性

在市场自发起作用的情况下,小企业的产业定位主要由小企业根据市场信号(如利润率、成本等)自主决定,市场是小企业产业定位的基本力量。然而由于受小企业分散决策、信息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市场定位方式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造成效率损失。因此,从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政府参与小企业产业定位。政府定位小企业是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目标,确定希望与不希望小企业进入的产业领域,并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加以引导、规范的过程。政府参与调节小企业产业定位的必要性可以具体化为以下几方面:

1.市场定位存在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盲目性、滞后性等缺点在定位企业的产业方向时暴露无遗,从而影响小企业的效率。单纯依赖市场定位可能引起下列有损效率的现象:(1)垄断。垄断者排挤新企业进入本行业,从而弱化了竞争力度,同时产品价格升高到边际成本以上,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据阿韦伯的研究,由于垄断引起的福利损失可能高达GNP的4%。(2)过度竞争。当过多的生产能力集中于某一行业时,就可能出现过度竞争。一方面,过度竞争本身就意味着重复建设,隐含着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当过度竞争出现后,由于无法或不愿承担沉淀成本等原因,小企业都不愿主动退出现有行业,小企业间将会出现竞相偷工减料、以低质量产品冒充高质量产品从而使市场产品质量持续下降的“柠檬市场”现象。(3)外部性效应。外部效应的存在会使成本核算和价格机制扭曲,人们会大量生产具有负效应的产品,而不去生产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于是一方面会造成正外部性行业缺位,即没有企业愿意参与这些行业的现象,人们对该行业产品(服务)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又会在具有负外部性的产业内分配过多的生产能力,造成资源浪费。

2.市场定位往往无法实现政府的特定目标。政府的政策目标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它要根据市场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公民的意愿来进行调整。这些政策目标中,有一部分可以通过转化为改变企业收益率的方式来由市场对企业进行重新定位来实现,另外一部分则无法依靠市场来实现这样的转化。比如政府提出增加就业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等等,市场往往无法自动将这样的政策目标转化为利润率信号或成本信号来引导企业进行产业调整。在发展中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政府可能要制定一些超市场的特殊目标,如促进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等,这也不能仅仅依靠市场定位力量来实现,还需要政府参与调节。

3.客观上存在着一些不适合小企业参与的行业,如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和剩余市场容量小的产业都不适合小企业分布。倘若小企业存在于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由于其生产规模小,达不到该产业要求的最小有效规模(MES),因此其可变成本必然较高,而且对固定成本的利用也不充分,所以边际成本比大规模企业要高。此时如果小企业以比大企业高的价格提供产品,其销售额为零或按近于零;而以与大企业一致的价格销售产品,它将承担大面积的亏损,从而无法长久生存。至于那些剩余市场容量很小的产业,大企业对该产业的控制力与支配力已经很强,留给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很小,所以小企业进入这类市场将面临两难选择,如果以小规模生产,由于生产规模小,产品生产成本高于现有大企业,这样一来,该小企业或者由于产品售价高于现行价格而得不到市场,或者由于售价低于生产成本而出现亏损。这两种结果都不利于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如果为获得市场一开始就以大规模进行生产,则初始投资必须很大,这一点又是小企业所不具备的。虽然我们从理论上能认识到这两类产业不适合小企业生存,但是由于市场定位本身具有盲目性,有可能把一部分小企业定位到这些不适宜其生存的行业中去。尽管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市场能够把这些定位错误的小企业挤压出来,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高的代价。显然市场定位的这种“试错法”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从宏观的角度引导小企业进行合理分布是完全有必要的。政府参与小企业的产业定位,可以利用政府的预见力来减少市场定位的失误。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政府有必要参与小企业产业定位,但是政府力量不能取代市场定位的基础性地位。政府在制定小企业政策时要充分尊重市场的作用,而不能试图取代市场机制。政府参与小企业产业定位的目的应当是在维护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对市场机制的缺陷进行弥补和完善。也就是说,政府参与小企业产业定位的基本出发点不是为了取代市场,而是为了引导小企业主动适应市场。

三、政府调节小企业产业定位方向的政策体系

政府在选择调节小企业产业定位方向的具体措施时应当注意两点,一是要遵循“不试图取代市场机制”这一基本原则;二是要注意不同政策措施间的呼应配合。笔者认为,政府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构筑调节小企业产业发展方向的政策体系:

1.财政、税收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是政府定位小企业的最重要政策之一。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财政补贴、政府贴息贷款或是向其提供政府订贷合同等形式引导小企业向政府所希望的行业分布。例如澳大利亚政府于1986年实施技术创新资助政策,规定凡是企业对技术创新进行投资,将获得国家50%以上的资助,对于那些高技术领域,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电讯技术等的资助金额可高达90%。在获得资助的企业中,60%是新设立(不满五年)的小企业(规模在10人以下)。

由于税负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某行业的利润率,从而税收政策能对新企业是否进入某个行业产生影响。利用税收政策的这一作用,国家就可以通过调整不同行业的税率,增减税种,以及税收减免等办法来引导小企业在不同行业间合理分布。针对那些政府认为宜小企业进入但法律又不禁止的行业(例如具有负外部性的行业),可以开征新税或适用更高的税率,以提高小企业生存于该行业的成本,使企业利润率降低,迫使一部分效率最低的小企业最先退出这些产业。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给予小企业税收减免等扶持性税收政策来促进小企业向某些特定产业发展。这一做法在世界各国的实践中很常见,如美国地方政府为扶持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而采取进行减免税收并提前将公司未来要交的税收作为政府当前的投资,用于建设基础设施等。

2.金融政策。融资困难一直是困扰小企业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小企业对于资金供给非常敏感。政府利用小企业的这一特点,可以通过部分小企业贷款便利或者给予贴息贷款等金融政策引导小企业分布到宏观经济目标所希望的产业中去。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利用过金融政策来引导小企业合理分布,如意大利政府1957年对南部地区小企业提供贷款,资金投向主要是该地区的新兴产业部门和外向型中小企业;1960年又对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提供1450亿里拉的优惠贷款等。再如德国联邦教研部1995年启动了一项规模宏大的“小型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计划”,资助的重点领域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环保及能源技术,与联邦政府的科技政策的重点领域一致。

3.小企业产业发展计划。小企业产业发展计划是政府基于对产业发展趋势的预期而制定的旨在促进小企业分布到最有利其发展的产业中去的指导性文件。政府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计划的方式可以对小企业产业分布产生导向作用,使小企业经营者在行业选择时具有预见性。由于产业发展计划指导性强,所以许多小企业政策完备的国家都很重视小企业的产业发展计划。典型国家是日本,二战后制定了一系列小企业产业发展计划。代表性计划主要有1948年的《中小企业协同组合方案》、1959年的《按行业振兴中小企业临时措施法》、1963年的《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中小企业指导法》、1972年的《关于七十年代中小企业应有状况和中小企业政策的方向》等。美国政府也为小企业的发展制定了许多产业发展计划,例如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SIB)、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STTR)等。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实行高新技术产业倾斜政策,先后推出了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优先把信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特种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部门作为重点领域加以扶持。这种产业发展计划和倾斜政策激发了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热情,大幅度提高了创新效率。

4.法律手段。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调节小企业的产业定位方向。通过法律形式或以明确规定某些行业禁止小企业进入,效果产生较快。禁止小企业进入的主要是极易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业,例如农药和其它剧毒化工产品的生产等行业。

收稿日期:2001-05-11

标签:;  

论小企业的产业定位与政府规制_企业定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