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此次研究任务的主要对象,根据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将研究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参照组为24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手段,实验组为24例,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统计数据比较并分析,实验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75.00%),参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45.83%),同时实验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效果极佳,要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其治疗效果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阿替普酶溶栓;尿激酶静脉溶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多发病,有着高死亡率以及高发病率的临床特点。近几年,我国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有年轻化缺失,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群众的正常生活。通常情况下,过重的体力劳动、激烈的情绪变化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都会引发心肌梗死,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十分明显。现阶段临床中还只能对心肌梗死患者,一般会采用药物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明示,阿替普酶溶栓的治疗效果极佳,是缓解患者病痛的有效途径之一[1]。基于此,我院于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对4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研究应用阿替普酶溶栓的临床治疗效果,获得了极佳的研究成绩,现将报告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此次研究任务的主要对象,根据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将研究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参照组为24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42~73周岁,平均年龄(56.12±1.38);实验组为24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12例,年龄43~74周岁,平均年龄(57.06±1.44),深入分析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之间的可比性极佳。
1.2治疗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把控给药剂量。将尿激酶(150万)与0.9%氯化钠溶液(100mL)进行融合,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一次30min。
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同样选择0.9%氯化钠溶液(100mL),将阿替普酶溶栓(10mU)与之进行融合,对改组患者实施静脉滴注,一次滴注时间把控为≦30min[2]。
1.3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3.1血管再通观察:(1)患者经过药物治疗≦2h,其痛感缓解十分理想。(2)患者药物治疗≦2h内,其ST段抬高部位得到显著下降,通常下降至50%以下。(3)患者在经过2h药物治疗后,其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现象。(4)对患者血清CK-MB进行检测,其在发病后的14h内出现峰值,同时对患者血清总CK值进行检测,于患者发病后16h内发生啊[3]。当患者出现上述观察标准中的两项,或者会出现两项以上,即可判断患者为血管再通。
1.3.2各项临床指标检测:每隔2h~4h,对患者进行临床指标检测,包括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l)、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乳酸脱氢酶(LDH),连续对患者检测24h[4]。
1.4数据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管再通情况比较
统计分析研究数据,实验组血管再通率为(75.00%),参照组血管再通率为(4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通过统计数据,实验组各项检测指标均获得改善,且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血管再通情况比较[n(%)]
注:与参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疾病,患者发病时,其胸骨后会出现较为持久的剧烈疼痛,在经过休息以及硝酸酯类的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并不能够获得完全缓解,严重时会伴有心律失常、休克,乃至危及患者的生面安全[5]。
此次实验研究结果明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积极采用阿替普酶溶栓,其治疗效果极佳,患者血管再通率(75.00%)以及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均与尿激酶溶栓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1)通常情况下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应用溶栓治疗后,其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其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多与患者心肌代谢以及微血管变化相关。若患者出现这些原因后,其血清CK-MB以及cTnT等物质释放入患者的血液中,使患者血液指标出现上升现象。其中SOD上升幅度较低时,则表明患者出现心机缺血再灌注损伤。(2)阿替普酶溶栓是一种针对治疗心肌梗死的二代溶栓药物,其有着增强患者体内纤溶酶原的功效,能够将患者已经形成的血栓中纤溶酶原进行有效刺激,使其向纤溶酶转化,但是却对患者全身正常血液循环中的纤溶酶原影响不大,有着一定的安全性。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过程中,其可以有效控制梗死面积,同时能够有效疏通已经出现闭塞的冠状动脉,对改善患者心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提高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积极采用阿替普酶溶栓的治疗效果极佳,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血管情况,且有着一定的应用安全性,具有极佳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文娟.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7,24(07):50-52.
[2]王文娟.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0例临床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1):91.
[3]李欢.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03):147-148.
[4]原斌.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0):2911-2912.
[5]张友生.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6例临床体会[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3):127-128.
论文作者:郭孝君1,喻传福2,伍云星3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30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溶栓论文; 实验组论文; 尿激酶论文; 血管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