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校校园法治文化建设_法律论文

论我国高校校园法治文化建设_法律论文

论我国高校校园法治文化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治论文,高校论文,论我国论文,校园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高校校园文化中的法治文化建设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格素养,关系到能否培养具有法治理念和法律素养、符合法治社会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重视高校的法治文化建设。

一、我国高校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

按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法治文化建设的要求,高校的教学、科研及各项管理活动必须纳入法治轨道,受法律的制约。只有建立起包括法治文化在内的校园文化,才能使大学生树立起法治理念,才能弘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笔者尝试从考察高校学生法治观念的确立来分析我国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2012年4月,以西安市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0份。该调查问卷中的内容大多涉及高校学生法治观念的状况。下面结合问卷调查的情况,分析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学生信任法律,对法有正确的认识

不同的法观念制约着大学生的行为,影响着高校法治文化的建设。法治文化要求法律在社会中要有至上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因此,高校校园文化中法治文化的形成,有赖于学生信任法律,推崇法律,确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近年来高校学生对法律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逐步开始信任法律,崇尚法律。问卷调查中有80.09%的学生认为法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只有3.78%的学生认为法是束缚人的东西。有70.85%的学生表示对我国制定的法律比较满意,有69%的学生认为法律基本能够维护自身的利益,有54.72%的学生认为法律是公平公正的,并相信法律,56.83%的学生认为法律与自身生活关系密切。

2.大部分学生尊重权利、维护权利

法治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规范权力、保障权利。高校法治文化的形成需要学生确立权利观念,这种观念既包括权利维护观念,也包括权力制约观念。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维权意识还不强。68.40%的学生在遇到纠纷时,首先考虑的解决方法是调解,88.93%的学生表示没有想过要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50.13%的学生在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侵犯其利益时选择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56.18%的学生在买了某种商品,发现被骗后,选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3.高校学生处于守法的中层状态

法治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公民积极履行守法义务。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能够自觉守法,守法意识较强,守法程度较高,属于守法的中层状态,这对于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非常有利的。有75.1%的学生表示应该遵守法律,26.59%的学生认为遵守法律的目的是履行义务,65.80%的学生认为遵守法律是因为要维护秩序。当问及学生是否有开车闯红灯的现象时,54.64%的学生表示闯过,但次数很少。

4.高校学生有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

高校校园文化中法治文化的形成,普法及法律教育是很重要的途径。通过高校法律基础课教育,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对法律处于渴求状况,都愿意多了解法律知识。88.5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法律知识,65.50%的学生接受过普法教育,50.54%的学生的法律知识是从学校课本上学到的,而且93.90%的学生表示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

二、影响我国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因素

1.法治土壤贫瘠

首先,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以政府自上而下推进型为主,社会自动演化为辅的发展路径。法治所必需的发达和成熟市场经济中的契约精神、民主与人权、权利与自由、公平与正义等观念严重缺乏,贫瘠的土壤上不可能生长出繁茂的参天大树。其次,法治在我国是“舶来品”,是在学习西方法的过程中推进的。而“由于西方法是根植于西方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自然法精神——正义的启示和支配。我们在移植西方法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其内在的观念性的东西,那么很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移植的成功”。法治土壤的贫瘠,导致一些法律实施比较困难,这必然影响学生对法治的看法。

2.“权力至上”观念盛行

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权力本位”、“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的法治观念和权利意识有所提高,“权力至上”、“权大于法”等观念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执法活动。就普通人而言,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首先想到的是寻求权力人物的庇护而不是诉诸至圣的法律。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一些高校学生信奉“权力至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3.民主氛围没有形成

民主是法治国家必备的政治基础,完善的民主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高校法治文化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才能构建。目前,我国存在的权力滥用、权力腐败等问题是与政治上的不够民主相关的。面对这种情况,久而久之,领导失去了监督,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滥用权力的现象频频发生,这种不民主的现象在大学生中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4.传统法律文化——人治文化根深蒂固

传统法律文化的本质是“人治”文化。法律的工具主义观念、道德教化观念、重调解轻诉讼观念等融化于人们的血液里。法治文化的建设,或者说封建人治文化的破除,的确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要破除特权思想,就会触动某些特权者的利益,要建立平等民主的文化机制,就要消除等级。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但由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天不足,制度的不完善,传统法律文化——人治文化在人们的头脑中仍然顽固地存在,并影响着大学生对法治文化建设的信心。

三、建设高校法治文化的有效途径

1.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当前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之所以效果不佳,没有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主要原因在于:法治仅作为一个象征,远远没有进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同、回应和参与,使法治意义尽失,徒具形式。高校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实践,让大学生在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时了解更多的法律,强化或树立相应的法律意识,使法治成为大学生的文化共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法律意识包括:(1)权利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包括对权利概念、性质、来源的正确认识;行使权利的自主意识和自觉性;权利行使时的求实态度与自律观念;建立和完善权利行使的机制等。(2)契约意识。市场经济的交换活动是通过契约的形式连接起来的,而契约具有平等、自主、自愿、互利、互相制约等特点。培养契约意识能够减少交换过程中的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明确契约双方的权利义务,使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担任的法律角色,从而有效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2.树立适合法治社会的法律观

高校法治文化的形成,还与大学生能否树立起适合法治社会的法律观密切相关。促使中国形成稳定秩序的不仅是国家制定法,而且还有许多内生于社会生活中的习惯、惯例。这些被我国学者称为“民间法”。现代法治社会不能仅以国家法为中心,社会生活中的习惯、惯例等都是法治的重要构成部分。任何制定法和有关机关的法律活动,即使非常详尽和公正,也只能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做出规定,并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社会生活主要方面的秩序稳定。因此,即使承认制定法是现代社会的必须,也不能误以为现代法治应该仅仅以制定法为中心,社会中的习惯、惯例也是一个社会规范的组成部分,是法治的构成部分。因此,要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不仅应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还应遵守社会中的习惯、惯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3.强化法治教育

法治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要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法治文化,让法治理念被人们所认同。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进行法律知识普及教育。高校要使学习法律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让大学生树立法治理念,知法、懂法、守法。第二,学校组织法治宣传。培育法治文化光靠普法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进行法治理念宣传。法制宣传,不只是宣传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内容,还包括法律、法规以及法治理念、法律意识等内容。法治宣传应由学校主导和学生参与,通过多种途径,定期开展。

4.重视并促成大学生守法

法治文化的最终目的之一是使法律内化在人们的心中并转化在行为上。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法治应包括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应该本身是制订的良好的法律。遵守法律是实行法治的必要条件。在加强和完善立法的前提下,守法仍是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必需。一个国家的法律若得不到充分尊重和自觉遵守,再完善的法律体系也会形同虚设。因此,自觉守法是高校法治文化建立的重要保证。守法就是要求所有大学生都能遵守法律。如果大学生是出于一种心理惯性而去守法,那么我国的法治进程将会大大加快。

法制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法治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法治社会中,公民是否具备法律素养,有无法治理念,是衡量公民是否相融于社会的重要标准之一。建设校园法治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应引起高校的重视。

标签:;  ;  ;  ;  ;  ;  ;  ;  ;  

论我国高校校园法治文化建设_法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