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关注学科知识在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应用。
生物学科内容的选择,是制作微课成功的第一个环节,不是所有的生物知识都适合用微课教学。首先,这个知识点可以是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且教师已经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法,也可以是一些教学环节的学习活动,例如学生没有条件做的实验、做完效果较差的实验;其次,微课要使用多媒体表达,因此选择的授课内容要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精彩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资料等内容。中学生物学科中适合用微课教学的知识点很多,例如必修一中《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就是以分泌蛋白为例讲解各种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必修二中《基因的表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适合加入转录和翻译的视屏频知识。相对于传统教学中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而言,微课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例如必修一中《渗透作用》、《光合作用发现的经典实验》、《有丝分裂的实验》,必修二中《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的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等实验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至于学生能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就可以理解的内容不需要浪费时间制作微课,知识体系连贯的也不适合用微课教学。目前,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科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移动终端,因此微课制作应该突出生物学科内容的基本要求。
一、展示精彩的微观世界,培养微观想象力
生物学科内容具有抽象性、微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学生普遍认为生物学科抽象的概念多,微观知识多,基本原理多,记忆知识也多,如细胞的结构、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基因工程等。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地操作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智能终端,因此,生物教学内容中适当地使用微课,有助于学生认识精彩的生物微观世界,有助于培养其微观想象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新的学习理念
传统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盯着黑板,学习细胞的分裂、生物的进化等,使得不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不浓,更有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微课引入生物学科教学后,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充实、科学和直观、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微课可以充分利用零碎化的课后时间,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利用零碎化时间学习的理念。
三、启迪学生思维,补充课堂中对抽象内容的理解
生物学科内容中包含有大量的科学方法和实例,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实物模型、挂图以及在黑板上用粉笔进行简笔画和语言描述来帮助学生理解,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微课为中学生物学科的抽象内容提供了非常好的视频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观看微课进行知识的预习或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也可以用于知识的复习,对课堂上教师讲解不清楚或者自己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补充学习。微课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得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进行自主学习。
论文作者:张金凤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2月总第1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生物论文; 学科论文; 学生论文; 内容论文; 知识论文; 微观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2016年12月总第1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