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需求及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教论文,幼儿论文,父母论文,策略论文,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逐渐为社会所关注。成千上万的家庭面临着育儿难、育儿烦的困境,家长们也开始检视和反思自己在育儿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5〉10号)指出,要“不断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当下,构建有效的亲职教育服务体系,为学前儿童家长提供长期、专业的指导,这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研究对3~6岁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可能的解决策略。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从南京市三所幼儿园随机抽取300名3~6岁幼儿父母,向他们发放问卷。另外,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公共场所发放问卷50份。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294份,有效问卷272份。被调查的幼儿父母中,母亲多于父亲,约占总数的76%。幼儿父母的年龄大多分布在31~38岁之间,近三分之二的幼儿父母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研究者同时通过访谈法,了解幼儿园教师在日常与幼儿父母沟通时了解到的他们在育儿方面的困惑和需求。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3~6岁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需求整体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幼儿父母对亲职教育的总需求和各维度得分均值都在3分以上,高于中等需求程度均值(2.5分)。幼儿父母对各维度需求程度均较高,其中,对育儿知识维度需求的程度最高,其次是心理调适。 (二)3~6岁幼儿父母对社会提供的亲职教育服务的满意情况 幼儿父母对社会机构组织的家庭教育活动、家长培训讲座或课程、幼儿园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导、大众媒介提供的育儿知识及对社会提供的亲职教育服务总体情况进行满意度评分,各题项得分均在中等满意程度以上,对幼儿园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导满意度最高。这表明,幼儿父母对目前社会提供的亲职教育服务总体较满意。 (三)3~6岁幼儿父母亲职教育需求的比较分析 1.幼儿性别对其父母学习有关心理调适知识需求的影响 运用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幼儿的父母对“学习缓解情绪和压力方法”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男幼儿父母的需求程度高于女幼儿父母。 2.教育背景对幼儿父母“学习缓解情绪和压力的方法”需求的影响 不同教育背景的幼儿父母在“学习缓解情绪和压力的方法”的需求均值上存在显著差异。就“学习缓解情绪和压力的方法”的需求均值而言,初中及以下学历水平的幼儿父母与高中、技校、中专等学历水平的幼儿父母不存在显著差异,与其他学历水平的幼儿父母存在显著差异,除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幼儿父母外,其他学历的幼儿父母之间皆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初中及以下学历水平的幼儿父母对于“学习缓解情绪和压力的方法”的需求程度低于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幼儿父母。 3.自身性别对幼儿父母在“了解孩子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方面需求的差异 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幼儿父母在“了解孩子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需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幼儿父亲的需求均值高于幼儿母亲。 4.幼儿性别对其父母在“了解如何引导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方面需求的影响 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不同性别幼儿的父母在“了解如何引导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方面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男孩父母的需求均值为3.47分,女孩父母的需求均值为3.31分,可见,男幼儿父母对“了解如何引导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方面的需求明显高于女孩父母。 (四)3~6岁幼儿父母接受亲职教育的倾向 1.幼儿父母育儿求助对象选择的倾向性 从幼儿父母的选择来看,“书籍杂志、电视节目、网络”“孩子所在托幼机构的老师”和“亲友”等被选为求助对象的次数最多,其中,高达73.2%的幼儿父母选择了“书籍杂志、电视节目、网络”。从幼儿父母育儿求助对象选择的标准来看,最看重的标准是“对儿童有研究、比较专业”,其次是“比较了解我的孩子”。 2.幼儿父母期望社区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 家长希望社区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导主要包括(按照选择频率高低排序):与幼儿园合作举办活动,安排专家讲座,宣传育儿知识、发放手册,组织家长交流会,专人上门指导。除“专人上门指导”外,选择其他社区指导形式的频率均较高,说明多数幼儿父母倾向于专业的教育指导和讨论交流性质的活动指导。 (五)3~6岁幼儿父母对亲职教育的期望 本研究问卷中,有一道开放题是了解幼儿父母对社会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导的意见或建议。从收集到的信息来看,可以发现幼儿父母在以下几方面有较高期望。 1.亲职教育的专业性 较关注亲职教育的专业性。如,有的关注亲职教育的师资质量,有的希望从中获得科学的育儿指导,还有的希望指导内容更细致一些。 2.亲职教育的形式 期待更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例如组织亲子活动,让孩子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 3.亲职教育的内容 希望能增加一些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内容,最好能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提供个别指导,或通过搭建家长交流平台来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 4.亲职教育的支持 幼儿父母普遍认为,目前社区组织的活动太少,且缺少专业人士指导。他们希望社区能设立专门的亲职教育服务机构,聘请专业人员定期进行指导和答疑。另外,他们希望教育部门能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举办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 (一)3~6岁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需求较强烈 1.超过半数的幼儿父母对心理调适方面的需求较强烈 有研究发现,幼儿父母在“幼儿教养”和“外界环境”两方面压力较大,即幼儿父母对孩子健康、发展、学习等方面及其成长环境、教育环境、同伴影响等方面较为担忧。年轻的父母经验和精力都有限,在面临育儿问题时,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从而产生焦虑情绪。精神压力得不到疏解,会影响其寻求解决育儿问题支持的态度和方式。因此,他们对于缓解自己的育儿精神压力较期待。 2.幼儿父母对育儿知识与技能的需求较强烈 有研究表明,父母因教育知识不足而表现出的教育能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家庭教育效果。本研究发现,幼儿父母较关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孩子正确表达和控制情绪”“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等育儿知识与技能,因为这些内容正是其现实需要。 3.幼儿父母对如何进行亲子沟通的指导需求较强烈 幼儿父母的育儿困惑相当一部分是由亲子沟通不良导致的。当前我国幼儿家庭亲子沟通状况并不乐观,超过80%的幼儿家庭亲子沟通未达到理想状态——一致型(即子女能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看法,父母把握原则,合理引导)。 (二)不同群体特征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需求存在差异 1.受教育程度不同,其亲职教育需求也不同 本研究发现,在“学习缓解情绪和压力的方法”方面,初中及以下学历水平的幼儿父母需求程度低于大专、本科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水平的幼儿父母。这可能是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幼儿父母缺乏缓解自己育儿情绪和压力的意识,对自我心理状态调节的问题不够重视。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幼儿父母对自己的育儿情况有较多的反思和审视,有一定的自我提升期望,或者说更关注自己内心和精神状态的调节。 2.父母对亲职教育需求有一定影响 本研究发现,相比于幼儿母亲,幼儿父亲对“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方面知识的需求更强烈。这可能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因社会分工的不同,父亲往往承担着家庭的主要经济责任,与幼儿相处的时间较少。相比幼儿母亲,父亲参与育儿的程度偏低,参与幼儿教养的时间总体偏少。因此,父亲关于幼儿每个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等的知识没有母亲多,这方面的需求也就更强烈些。 3.幼儿性别影响幼儿父母的部分亲职教育需求 本研究发现,幼儿性别对其父母的部分亲职教育需求有影响。例如,在“学习缓解情绪和压力的方法”方面,男孩父母的需求程度高于女孩父母。这可能是由男女幼儿的性别差异导致的。 五、思考与建议 (一)关注亲职教育内容的差异性 1.开展母职教育和父职教育,关注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 母亲和父亲的育儿差异体现在多方面。本研究发现,幼儿的母亲和父亲在育儿知识上存在差异,例如,父亲更期待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征。与母亲相比,父亲教养孩子时更理性,但较缺乏耐心,很少关注细节。 因此,在开展母职教育和父职教育时,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指导母亲可侧重在如何科学育儿,如何与孩子的父亲沟通并进行合作等方面;引导父亲可侧重在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如何有效参与孩子的家庭教养等方面。 2.尊重幼儿的群体和个体差异 幼儿的群体差异,主要是指幼儿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本研究访谈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幼儿,其父母存在的育儿困难有一定差异。换句话说,在幼儿不同的年龄发展阶段,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需求不同,因此,亲职教育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研究者在访谈中了解到,幼儿父母希望家庭教育指导更注重个性化和针对性,这表明,笼而统之的亲职教育内容已不能满足幼儿父母的个别需求。 3.丰富亲职教育形式 随着各种新兴媒体的出现,网络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比传统的线下教育内容更丰富,因此线下亲职教育活动更要靠体验性和趣味性来吸引幼儿父母的积极参与。例如,可通过开展家长工作坊、家长沙龙、亲子营等交流活动,与幼儿父母在轻松的氛围中平等对话。 (二)建立亲职教育支持网络 1.发挥幼儿园的支持作用 幼儿父母可通过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对幼儿学习生活情况的了解,从而实现家园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教师可通过“现场指导式”的亲职教育方式,从行为、情感和认知等方面引导家长,加强与幼儿、幼儿父母的互动。 2.依托社区开展个别辅导 考虑到便利性和灵活性,可在社区内设立专业亲职教育服务机构,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指导人员,定期为幼儿父母提供咨询服务。可为每个家庭建立育儿档案,便于及时跟踪指导,提高亲职教育的个性化水平。此外,可综合运用个案、小组、社区活动三种方法,健全亲职教育服务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为社区3~6岁幼儿父母提供亲职教育服务,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需要。 3.联合社会机构提供支持 有研究发现,社会机构提供的家长教育往往通过多种形式,例如演讲、工作坊、成长小组、宿营、参观、展览等,效果还不错。事实上,不同类型的社会机构都在提供一定的亲职教育服务。非营利性机构,如各级家庭教育协会、妇联、关工委和非政府组织等,依托行政力量调动和组织各种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但这种指导的系统性和持续性不够。营利性组织,如市场上的早教机构,提供的通常是连续的亲职教育培训课程,但这类培训课程大多引自国外,费用也较高,且是否适宜本土还有待验证。 本研究认为,亲职教育宜以公益性服务为主,妇联等群众团体宜更多发挥作用。市场上的幼儿教育机构则可根据幼儿父母的具体需求,分门别类地提供富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亲职教育服务。3.6岁儿童家长的教育需求及策略_家庭教育论文
3.6岁儿童家长的教育需求及策略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