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集权情结”与民营企业制度变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论文,企业制度论文,情结论文,企业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由于民营企业内源人力资本供给的有限性,使得不少民营企业开始引入职业经理人,企业也逐渐由家族管理向职业管理演进。而企业家的“集权情结”对民营企业制度变迁的速度和方向有重大影响。
一、文献综述
对于民营企业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一些专家对此作了深入探讨。
李文(2002)认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民营企业转型的最大推动力,而社会环境、不断加速的都市化和人口流动过程等因素都将影响民营企业制度变迁的速度和方向[1]。而张强(2002)认为民营企业创业者家族成员的血亲关系以及接触的频率和地理位置的远近将影响民营企业的制度变迁[2]。
金祥荣、余立智(2002)认为特定的市场结构、特定的人力资本属性、特定的文化背景以及特定的法律环境是影响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3];而王连娟(2001)等则认为民营企业制度变迁是要受到企业业主的偏好、能力,企业现存的产权制度安排、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等方面的影响[4]。
二、企业家“集权情结”与民营企业制度变迁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民营企业创业者个人偏好对企业制度变迁影响的深入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事实上作为一个企业的制度变迁,企业家对这种变迁的方向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中,企业家个人对制度的偏好,或者说对一种制度的“情结”会影响某企业制度变迁的方向。一般而言,创业者越偏好于某种制度,向这种制度进行变迁的交易费用将越低,企业也就越容易向这种制度演进;反之亦然。这是因为在民营企业中创业者由于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同时其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在企业和创业者家族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创业者个人的偏好将影响到这种制度的组织协调成本,并最终影响到制度需求曲线,使该种制度的需求曲线向左/右移动,从而使原有的均衡发生变动,导致该种制度运行的交易费用大大降低/提高,民营企业从而较为容易/困难向这种制度演进。
为什么不同民营企业制度变迁的速度和方向差异性较大?原因在于在不同的民营企业中创业者对民营企业“集权情结”[5]程度存在差异。而民营企业创业者的“集权情结”的程度又影响着民营企业中创业者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内部员工结构的力量均衡,如果民营企业创业者倾向于家族管理,那么在民营企业中创业者家族成员势力将大大增强;反之如果创业者倾向于职业管理,那么民营企业中非家族成员的势力将会增强。由于创业者个人的意识形态在一定时间内是稳定的,因此创业者稳定的意识形态保证了在一定时期内,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的势力在家族企业内部会形成一个均衡,从而使企业制度处于一个短暂的稳定阶段。
然而民营企业中创业者的偏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创业者有可能从偏好家族管理向偏好职业管理转变,也有可能从偏好职业管理转向家族管理。这两种可能性调整都会影响民营企业内部员工群体力量的均衡,如果创业者偏好转向职业管理,那么在民营企业中,非家族成员将越来越容易获得对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职业分工也越来越替代天然血缘禀赋。创业者的这一偏好将导致家族成员对企业的认同度降低、“超产权因素”削弱,与此同时,由于能力越来越替代血缘作为员工聘任、晋升等的条件,外人在企业中具有了更多的自我实现的机会,这提高了其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因而在民营企业中创业者的这种偏好将会增强非家族成员群体的力量,从而使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演进。反之,如果创业者偏好转向家族管理,那么在民营企业中天然血缘禀赋将替代职业分工,创业者家族成员将更多地获得企业的控制权地位,这时会增强家族成员中的“超产权因素”,而同时打击非家族成员在民营企业工作的热情。正是由于创业者偏好转向家族管理,从而使企业内部家族成员群体的势力得到增强,企业也就更可能回归到家族管理。(见图一)
附图
图一 创业者偏好与民营企业制度变迁
如图一所示,在民营企业制度变迁中,创业者家族成员群体势力随着企业由家族管理向职业管理的演进,该群体在企业中的势力边际递减;而非家族成员则随着民营企业由家族管理向职业管理的演进,这个群体在企业的势力则呈边际递增的趋势。在民营企业创业者偏好既定情况下,民营企业内部创业者家族群体势力a[,0]和非家族成员群体势力b[,0]在双方势力均等时企业处于均衡状态,均衡点位于A点。当创业者偏好转向家族管理时,创业者家族成员群体势力得到增强,从而使a[,0]曲线向左移动到a[,1],而非家族成员群体势力不变,这时由于创业者偏好的调整使得双方均衡点从A点移动到B点,由此使得民营企业就越可能向家族管理这种制度安排演进;当创业者偏好转向职业管理时,民营企业内部非家族群体势力得到增强,从而使原有的非家族群体势力曲线b[,0]向右移动,而家族成员势力不变,这时由于创业者偏好调整至有利于职业管理,而使得双方均衡点从A点移动到C点,由此民营企业就越可能向职业管理制度演进。
对于衡量民营企业创业者的“集权情结”,可以考察两个主要方面。
一方面就是创业者对于直接掌握管理权以及是由创业者家族成员还是非家族成员掌握控制权的态度,一般来说创业者越倾向于直接掌握控制权,其“集权情结”就越浓烈,反之其“集权情结”就越弱;在对企业控制权的传递上,民营企业创业者越倾向于将控制权传递给家族成员,创业者的“集权情结“就越浓烈,创业者越倾向于将企业控制权传递给非家族成员,创业者的“集权情结”就越弱。
家族创业者对于直接掌握管理权的偏好事实上受到家族创业者文化程度的影响,一般而言创业者文化程度越低,越倾向于直接掌握管理权,反之家族企业创业者文化程度越高,越不倾向于直接掌握管理权。2002年底,据统战部、工商联、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3万个私营企业的调查表明(见表1):随着创业者文化程度由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研究生的不断提高,其同意直接掌握管理权比例从64.3%一直下降到21.2%。
表1 不同文化程度私营企业主对直接掌握管理权的态度
文化程度 小学 初中 高中大学研究生
同意 64.3% 52% 41.3%
27.8%21.2%
不同意 35% 48% 58.7%
72.2%78.8%
资料来源:《财经杂志》,中国网,2003年2月28日。
另一个衡量创业者“集权情结”的指标是创业者家族成员在企业中拥有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状况。一般而言,创业者家族拥有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越多,创业者的“集权情结”就越强,反之,创业者的“集权情结”就越弱。在具体衡量民营企业的“集权情结”上,由于民营企业多采用金字塔式间接控制上市公司,采用家族拥有的直接和间接所有权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指标;而在控制权上,主要考虑家族成员在企业中参与高层管理的人数和参与的岗位数。
比较国内民营企业的“集权情结”状况,可以看出(见表2、表3),太太药业朱保国家族拥有除流通股外的全部74.2%的所有权,这也是全部四家家族企业中拥有最多所有权的家族;在控制权上,虽然朱保国家族仅有三人通过三个高级管理岗位参与公司的控制权,但由于拥有企业的绝对控股权且掌握企业的主要控制权,因此在四家家族企业中,太太药业的家族企业的“集权情结”最浓。而天通股份潘广通家族仅拥有企业的25.01%的所有权,在四家家族企业中是家族拥有所有权最少的企业,而且潘广通家族仅有2人通过三个高级管理人员岗位参与企业的控制权,因此,天通股份的家族的“集权情结”是最弱的。对于广东榕泰和康美药业,由于在家族企业中,家族拥有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均居中,故而这两家家族企业的“集权情结”处于中等水平。
表2 家族企业家族间接与直接持有公司股份
公司名称家族间接与直接持有公司股份
太太药业74.2%
天通股份25.01%
广东榕泰40.71%
康美药业 66.3%
资料来源:由上市公司资讯网(www.cnlist.com)公布的公司上市公告书、招股说明书、公司年报整理而成。
表3 家族企业家族实际拥有的控制权
公司 家族成员参与公司家族成员参与企业控
名称控制权数量 制权的岗位
太太3人3个
天通2人3个
广东4人5个
康美3人5个
资料来源:由上市公司资讯网(www.cnlist.com)公布的公司上市公告书、招股说明书、公司年报整理而成。
创业者的个人特征也会影响民营企业制度变迁的方向和速度,这是因为作为意识形态范畴的个人偏好,不同年龄的创业者调整意识形态的交易费用不同。“如果发生永久性变迁,青年人比老年人更快地投资来获得新的意识形态,原因如下:第一,一般来说老年人具有较多要剥除的意识形态资本,这需要时间和努力;第二,他们在投资方面的激励较小,因为剩下来积累报酬的年数较少。对现行制度安排得合乎理性的意识形态理念,能淡化机会主义行为。”[6]因此在创业者年龄较大时,一方面由于创业者本身年龄的约束,使得其剩余积累报酬的年数较小,同时创业者下一代已经长大,可以接任创业者,故而创业者年龄越大,其越倾向于将民营企业交由下一代掌管,企业也就越倾向于家族管理。
对于创业者年龄对民营企业制度变迁的影响,根据我们对湖北省373家私营企业的调查(见表4),发现创业者年龄和交班对象具有这一倾向。
表4 创业者年龄与交班对象
交班对象30以下 31-40 41-50岁 51-60 60以上
长子10.5%
5.4%6.6% 5.1%0%
长女
0%
0.6% 0% 2.6%0%
最有能力的子女 57.5% 47.6%46.4%
51.3%
50%
合作最好的朋友 0% 16.1%22.5%
17.9%
50%
其他合适的人31.6% 29.8%23.8%
23.1%0%
注。*:60岁以上样本过少只有2个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在此中予以剔除。
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创业者年龄的增大,其交班对象为长子、长女或最有能力的子女的比例由基本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30岁以下之所以出现突变可能的原因是出于这个年龄的创业者子女很小或者还没有子女,创业者没有这方面的压力,从而使这一年龄段数据有被创业者掩饰的成分。
除了创业者的年龄会影响其偏好外,学历的高低也会影响创业者“集权情结”的程度。一般而言,创业者学历越高,其“集权情结”就越弱,越倾向于职业管理;反之学历越低,其“集权情结”就越强,也就越倾向于家族管理。
在这方面,从创业者的成年子女在何处工作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家族创业者“集权情结”的强度。一般来说创业者子女越在创业者企业内部工作,企业控制权越倾向于传递给家族成员,而如果家族创业者子女不在企业内部工作,控制权传递给家族成员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
从调查中(见表5),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创业者文化程度从小学、初中、高中向大学、研究生的演变,其成年子女在创业者企业工作的比例从60%下降到23.5%。
表5 不同文化程度私营企业主成年子女在什么地方工作
文化程度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研究生
在父辈企业 60% 66.2% 47.5% 42.2% 23.5%
自己办企业7.5%5%
7.8% 4.4% 11.8%
其他工作 26.8%
25% 36.9% 42.4% 47.1%
不工作5.7% 3.8%
7.8% 10.7% 17.6%
资料来源:《财经杂志》,中国网,2003年2月28日。
除了采取不同文化程度民营企业创业者成人子女的工作场所结构分析外,创业者文化程度与交班对象的关系也能看出创业者学历对民营企业制度变迁的影响。根据我们对湖北省373家私营企业的有关创业者学历与交班对象关系的调查。(见表6)
表6 创业者学历与交班对象
交班对象高中 大专 本科研究生
以下 毕业 毕业毕业[**]
长子5.9% 6.4% 6.5%
0%
长女0.5% 0.6%0%
0%
最有能力的子女 57.4% 42.3% 16.1% 50%
合作最好的朋友 17.0% 15.4% 38.7% 50%
其他合适的人
18.6% 34.6% 38.7%
0%
注**:研究生毕业样本过少只有2个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在此中予以剔除。
我们发现在剔除了非正常样本后,随着创业者年龄的不断增加,其越倾向于将家族企业交给自己的子女来掌管。而与此相反,随着创业者学历的提高,创业者越来越倾向将企业的控制权交由合作最好的朋友或其他合适的人来掌管,而不是交由自己的子女来打理。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在民营企业制度变迁中,创业者的偏好将影响制度变迁的速度和方向,创业者越倾向于那种制度安排,那么这种制度就越可能发生;创业者越对某种制度有偏见,那么这种制度变迁就越难以发生。而创业者偏好的差异主要源于个体的差异,特别是创业者个体年龄、学历等方面的差异。这种个体差异结果的外在衡量我们认为主要是创业者对控制权的态度以及创业者家族在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