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声”感文,以“色”绘文——从“声”和“色”谈小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蒋容喜

以“声”感文,以“色”绘文——从“声”和“色”谈小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蒋容喜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夏街小学,511300)

摘要:诵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支点,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本文中提出小学生诵读时应当读出声势与意境,并结合教学实践,从精选材料、培养兴趣、诵读指导和开展活动四方面,探讨了培养小学生诵读能力的具体策略。期望本文能够为小学诵读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诵读能力;小学生;语文

诵读教学是根植于语文学习规律的教学活动,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各个学段都提出了诵读能力的培养目标。教育实践表明,诵读能力强的学生,无一不拥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和丰富的语文生活。鉴于诵读在语文教育中的能动作用,本文拟从“声”和“色”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能力。

一、相关概念辨析

声指“声势”。文艺理论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诵读能“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绪气势或神韵。”诵读可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读书方法,它将声音赋予文字,能够达到默读难以抵达的效果。古往今来,优秀篇章的写作者都在文字中贯注了强烈的情感,诵读经典可让学生体验到文本的气韵流动。如果学生真正把握住了文本中内容与美感的要义,就一定能诵读出文本的“声势”。

色指“意境”。意境是中国文学所独有的美学维度,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近代名家所写的《再别康桥》《雨巷》等诗篇,都表现出玲珑剔透的意境美感。经典文学中呈现的意境构造了超越现世生活的审美世界,成为形成中华文化独特风格的重要来源,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追求理想生活的方向。[1]诵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文本的文学素质的过程。优秀的诵读者,理当从文本中读出“意境”。

二、培养小学生诵读能力的策略

(一)精选诵读材料,搭建成长框架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各校语文教师可加强校本教研,精选诵读材料,为学生搭建成长框架,让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以好书为伴。选择诵读材料时,应遵循以下三点原则。

第一,经典性原则。诵读材料要以经过时间证明的优秀文学读物为主。所选材料应当内蕴深厚,文质兼美。第二,可读性原则。诵读材料应当便于诵读,如篇幅精短、用语书面、可堪细品。第三,系统性原则。为学生提供的诵读材料要自成一个系统,呈现循序渐进、知识成长的阶梯。[2]例如,三年级学生才刚刚建立一定的语文基础,可诵读古诗如《赠汪伦》《墨梅》《游园不值》等,以涵养文字品味为主。四年级学生识字量扩大、理解力增强,课外阅读意愿也相应提高,此时可诵读国学名篇,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吾十有五志于学》(《论语·为政》)等具备一定哲学色彩的国学经典著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培养诵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过:“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培养诵读能力,最终要靠学生个人的学习热情。当学生爱上诵读,才能品味出文字中的滋味。语文教师可利用课堂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首先要加强课内的诵读教学,突破传统的“字词梳理—文本细读”式的教学路径,使学生感受课内经典文本的魅力,再将兴趣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其次,教师的个人示范对于诵读兴趣养成非常重要。语文教师自己的诵读有“声”有“色”,才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诵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例如,对《望庐山瀑布》要读出崇高的美感,对《望洞庭》要读出秀雅的美感。当教师带领学生品鉴到文本的滋味时,学生才会产生迈入文本世界中一探究竟的愿望。

(三)重视诵读指导,促进知识内化

培养诵读能力不能完全依靠学生自主学习,更需要教师以合理的方式巧妙点拨。教师的诵读指导,可分为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内容理解是品读出形式美感的前提。

例如,诵读杜牧诗作《山行》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理解本诗内容。诗中实质上描述了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画面。首联与颔联写远景:小路斜上山颠,缥缈的白云深处竟然仿若有人住处。颈联与尾联写近景:眼前的枫林被打上了一层寒霜,枫叶比二月春花还红。诗中所写景物层次分明:前者写远景,后者写近景;前者色彩轻淡,后者色彩浓郁;前者风格是神秘幽远的仙子之气,后者风格是浓墨重彩的人间之美。教师将内容指导透彻后,再进行形式指导:前二句读出来应比后二句语调轻、语速也应慢一些,末尾处应当读出作者眼观全山、独享远近美景的幸福之感。

(四)开展诵读活动,营造良好环境

“近朱者赤。”如果学校存在鼓励诵读的良好环境,对于培养诵读能力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可通过开展诵读类竞赛活动营造环境,竞赛的胜出者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参与者也可以体会活动的热烈,受到同伴的影响。班级可展开每日经典吟诵活动、诗词竞猜活动,以游戏形式开展诵读竞赛。[3]小学学校可以利用儿童节、元旦演出、校园艺术节等有效平台,鼓励班级申报经典诵读类节目,给予在此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对于区、市、省举办的同类活动,学校要多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全校师生形成以诵读为乐事的氛围。

三、结语

培养诵读能力,是语文学科实现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处在语文学习的早期阶段,这段时期的诵读活动对语文素养与人格发展都具有关键的作用。语文教师要重视诵读教学模块,加强教学设计,注重个人示范作用,合理指导,发展学生诵读能力。小学学校的教育管理者也要致力于营造支持性的诵读环境,使学校成为充满书墨清香的人文校园。

参考文献

[1]刘晓明.经典诵读:教育价值与文化传承[J].中小学德育,2016(11):5-8.

[2]王芳.指导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方法初探[J].吉林教育,2017(02):49.

[3]闫石.小学生经典诵读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8):77-78.

论文作者:蒋容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1

标签:;  ;  ;  ;  ;  ;  ;  ;  

以“声”感文,以“色”绘文——从“声”和“色”谈小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蒋容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