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三团中学 835206
摘 要:从事中数学教学工作多年, 深知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的危害。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对此,提出了“三重”和“二到”的克服的办法。
关键词:心理障碍 依赖 定势
本人从事中数学教学工作已有多年,深知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的危害。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赖心理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
1.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解,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
2.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二、急躁心理
1.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取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
3.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
三、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
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的影响下,学生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不可否认,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这是数学教法研究的重要课题。本人认为,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坚持“三重、二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
“三重”,即重基础、重实际、重过程。
1.重基础:就是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重实际:(1)作为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2)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3.重过程: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1)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2)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3)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二到”,即教师要做到心到、人到,“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让课堂步入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让教学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组织 编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丁庆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数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生论文; 心理障碍论文; 心理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论文; 思维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