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浅谈旅游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理论的认识与深入研究,提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并就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 旅游 可持续发展 旅游可持续

随着《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China's Agenda 21—White Paper on China's Population,Envinonm-ent,and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的全面实施, 标志着我国对待发展问题的认识和对发展道路的选择有了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追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唯一模式选择和最终目标。旅游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及决策者普遍关注的话题。

1 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1.1 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理论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从西方社会发端的,其标志是1962年美国人莱切尔·长逊(Racha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出版。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萌起阶段(1962~1971),二是形成与发展阶段(1972~1991),三是实践阶段(1992年至今)。可持续发展(Stustainable Development)源于持续性这一概念,是由生态学家首先提出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最初是着重于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即“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后来又出现了从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科技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但真正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同布伦特兰(G.H.Brundtland)夫人担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于1987年4月提出的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Our Common Future),又名《布伦特兰报告》,并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公认。该报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对当前人类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评价。布氏认为,可持续发展应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不难看出,这个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就其社会发展观而言,主张公平分配,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就其经济观而言,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增长;就其生态环境观而言,主张人类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些观念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挑战,是为谋求新的发展模式而建立的新的发展观,也是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理论基础。

1.2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可持续发展所包容的内涵十分丰富,内容广泛,与旅游可持续发展(Touri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的本质是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人类生存的整个地球及其各个局部是由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功能的削弱或增强都会影响其它部分,影响可持续发展进程。在实施发展战略时,需要打破部门和专业条块分割以及地区界限,从全局着眼,从系统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宏观调控。旅游业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与系统的其它部分既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子系统),又相互依存。推进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旅游在区域发展中的功能作用以及与相关子系统在功能上的匹配与否,任何超越客观条件的超前发展和人为限制旅游业发展的滞后性做法,都会阻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2)资源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对不同属性的资源,采取不同的对策。对非可更新资源应提高使用效益,寻找替代性资源,尽可能推迟其枯竭的时间;对可更新资源利用,要限制在其再生产的承载能力限度内。将资源价值核算纳入经济体系之中,改变资源无价或低价的现状,保证资源的持续利用。旅游业的发展对人类和自然遗产等旅游资源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可利用程度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应针对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别与属性差别,协调资源开发、保护与人类旅游需求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规划、开发与保护好珍贵的旅游资源,使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并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促进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

(3)平等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平等观主张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强国与弱国之间、正常人与易受害人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平等。平等观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分配和公平发展;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反对为满足自己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的行为,让后代享有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三是公平分配有限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应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杜绝掠夺式开发旅游资源,保证后代人能公平享有利用旅游资源的权利,满足后代人为发展旅游业和满足旅游的需求。

(4)协调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观认为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没有协调发展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系统中各子系统应是组合代化,和谐有序,这里既有各要素在结构、功能、区域上的协调,也有它们在时段上的协调;强调一子系统中的要素和其它子系统中的要素之间、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应考虑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要兼顾生态环境对旅游业发展规模、档次的承载能力,同时对旅游业自身的各要素如旅游资源的结构、等级、客源市场以及旅游相关产业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综合,保持适度发展规模,促进旅游协调、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

(5)全球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许多资源与环境问题已超越国界和地区界限,具有全球的规模,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是仅靠某些国家就能解决,要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起巩固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人类必须建立起巩固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人类必须携手并肩,互相帮助和支持,共创辉煌的未来。旅游资源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摒弃狭隘的区域观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那些适用于旅游发展的技术、信息与现代管理手段,实现全球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

2 旅游可持续发展

2.1 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实质

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概括起来讲应有三个方面的实质含义,一是公平性(Fairness),强调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公平分配不可更新旅游资源(这里的公平分配不是指公平占有,主要指满足人们旅游需求的公平机会),在未找到替代性资源以前尽可能地延长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避免不可更新资源过早枯竭;二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强调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业的发展应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保持生态生命支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证可更新资源的持续利用,同时使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耗最小化,因为旅游业发展对不可更新旅游资源的消耗是绝对的,且随着旅游开发利用的程度增强而生命周期呈缩短趋势,为了后代人公平享用这些资源,必须对旅游的发展提出速度和规模的界限,这正是可持续发展与以往任何发展思想最明显的区别所在,反对为满足本代人需求和为谋取短期利益而掠夺式开发旅游资源;三是共同性(Common),由于各国文化、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别,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措施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唯一的,但是,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它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精神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既尊重所有各方的特色与利益,又要在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方面采取国际统一行动,进一步发展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反对狭隘的政治观、区域发展观和缺乏共同性的民族观,它更接近于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体现的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发展需求。

2.2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研究

目前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研究十分活跃,一些专家学者已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可持续旅游有了比较全面而且深刻的理解。但由于可持续发展本身尚处于探究阶段,许多概念及其理论尚无统一结论,因此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研究呈多彩之势也就理所当然了。下面先对我国学术界关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研究状况作一简述,或许对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有所启发和帮助,对交流与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刘培哲(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研究员)认为可持续发展既不是单指经济发展或社会发展,也不是单指生态持续,而是指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并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能动地调控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使之人类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和提高生活质量。

叶文虎(北京大学教授),认为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新发展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公平性,为各国政府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处理各种国际事务提供了一个准则,应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杨开忠(北京大学教授),主张可持续是对人类与环境系统关系变化的一种规范,既要反映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布氏定义单纯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时间维,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维,空间维在水平方向上从全球到区域变化,在垂直方向上从自然圈层到人类活动的各部门变换,空间维是其质的规定,定义应该体现这一规定性,因此可持续发展可更好地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既符合局部人口利益又符合全球人口利益的发展。

甘师俊(国家科委社发司司长):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部门,而是交叉科学,其科学体系还在形成中,现阶段仍处在哲学思考和实践归纳阶段,目前所有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都不能充分地表达可持续发展的全部真谛,也许可持续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需要定义的公理,只不过因为人类过于聪明了,发展了许多高深的概念、理论,而对最浅显的公理却陌生了。

以上所述观点与布氏定义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我国学者除继承了布氏定义核心内容外,突出了某些方面内容的作用。其实,可持续发展内涵十分丰富,也许任何简练语句都难以准确而完整的表达,提出定义问题只是人们研究、交流与实际操作的需要。布氏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定义—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很难说已达到多么完美的地步,特别是她给出的概念与其说是一种理论定义,不如说它表述的是一种主张,或者说表达的是经济与社会的进程,也许正因如此,它才更近于可持续发展的真谛并且被全世界所广泛接受和普遍认可。

从可持续发展定义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可持续旅游业作为独立完整的系统,其概念要准确而完整的体现其思相精髓,如果表述过于细致则难以照顾周全,若强调某些因素的重要性则难以顾及其它。在现有研究水平的情况下,可能粗线条式的概念更利于研究和工作实际。例如有的学者将旅游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证在从事旅游开发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为满足其旅游需求而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能性,将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满足旅游地居民的需求相统一”。很显然,这一定义在承袭了布氏思想的基础上又突出了“空间维(游客和居民)”的地位与作用,其实质不过是在内容上的重叠罢了。结合旅游特长,参照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并考虑到与国际上的理论相统一,笔者主张把旅游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旅游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旅游需求能力的发展。

2.3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

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990在加拿大召开的Globo'90大会上(加拿大全球大会),比较全面地系统地表述为:(1 )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应的理解,强化其生态意识;(2 )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3)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的生活质量;(4)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5)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多层次的,多元构成的目标体系,其目标体系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和实际体现。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应当体现旅游业发展的稳定性、多样性、连续性和独立性,体现旅游业发展与社会系统及其内部要素的协调性,体现旅游业由小到大的渐进性,体现民族特色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国际性。具体说来,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可表述如下:

①改变人们的态度和习惯,使人的行为规范和实践符合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标准;②保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生存能力,减缓非可更新资源的衰竭速度,改善增长的质量,解决以破坏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非持续性发展问题;③在国家的水平上建立起综合发展与保护的总体框架,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④千方百计地满足旅游地居民对就业、粮食、能源、住房、水、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因贫困而对旅游资源掠夺式开发的悲剧发生,适度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并把旅游地居民人口限制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⑤提高旅游业管理水准,改善服务质量,以使旅游者在旅游践行中得到旅游需求的满足;⑥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事业,同时也应积极吸纳国际上各种有利因素,加强国际合作。

3 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选择

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个长期的、渐进的、复杂的、艰苦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艰苦创业。为此,作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或许对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事业有些益处。

3.1 加强政府调控力度, 在国家水平上协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防止盲目竞争,促进旅游有序化发展。

3.2 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解决贫困问题, 并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保障。

3.3 把环境与发展问题落实到政策、法令和政府决策之中, 以使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

3.4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团体、旅游企业、 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作用,明确各自应承担的义务,发动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到旅游可持续发展中来。

3.5 尽可能地把高新技术成果运用到旅游业发展上, 保护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使旅游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物质基础之上。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ian Daoyong

(Editorial Office of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Environment)

Key Words:Tourism;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stract

By reviewing and studying the thoughts and theories of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sictheoritical problem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and advances some princinples we must follow to realige th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标签:;  ;  ;  ;  

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