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行优质护理对心理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周丽芳

(四川省新津县中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对胃癌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查看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胃癌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比,同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焦虑、抑郁的可能性,同时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胃癌;优质护理;心理状态;术后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287-02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胃癌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并且发病群体趋于年轻化[1]。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式是进行手术治疗,但是由于胃癌手术的范围比较广,并且患者极有可能伴有其他多种基础疾病,因此在患者手术后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2]。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产生抑郁和焦虑心理的可能性,也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本次研究针对胃癌患者采用了优质护理模式,有效地改善了患者预后,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胃癌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在32岁至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6±3.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在35岁至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2±2.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在手术前对患者的其他基础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治疗,同时通过有计划的训练提高患者的对手术的耐受力,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经严密的监测和检查,并安排好手术相关事项。在手术完成后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减少探视的人数和次数。给予患者科学的饮食计划,补充患者的营养。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测,并做好更换敷料的护理工作。

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工作,胃癌患者在确诊后一般会出现焦虑、烦躁、不安、恐惧等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纾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的压力释放出来。将胃癌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详细地讲解给患者,让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树立治疗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②做好疼痛护理工作。根据医生的嘱咐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如果患者的疼痛症状较为明显,则可以采用镇痛泵进行止痛。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如果发现呼吸异常,则立刻采取有效措施。③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在患者的麻醉效果未结束前,将患者平放在病床上,将头偏向一侧,去除枕头,避免患者出现窒息的情况,降低感染吸入性肺炎的可能性。在手术结束后2小时可以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翻身运动,在手术结束后1天时间可以帮助患者坐起身,2天后可以鼓励患者进行简单的床下活动。④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工作。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水平后,可以让患者半坐在病床上,并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和咳痰方法,并遵照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肺部感染的可能性。选择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输液工作,同时用透明贴固定好,并定期检查患者的导管,查看是否有感染的情况。对患者的引流液状态进行定期检查,并定期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理。查看患者是否有胃出血的现象,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比,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3],同时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测,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予以检验,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

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x-±s)

3.讨论

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各种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并且胃癌的发病情况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别,胃癌的发病群体多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且男性发病率比女性更高。导致胃癌的原因较多,包括地域环境和饮式生活因素、幽门螺菌感染、癌前病变、遗传和基因因素等。在胃癌早期患者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少数人会出现恶心、呕吐等,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疼痛、体重减轻等症状,到了胃癌晚期一般会有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等症状。目前治疗胃癌的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放化疗等,其中根治性手术时最为常见的方式,除了注重术前的准备和术中的操作外,术后的护理工作也不容忽视。

患有胃癌的患者在确诊后一般会有焦虑、恐惧、抑郁的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并容易产生其他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4]。因此对胃癌患者做好护理服务工作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让患者愿意积极地面对疾病与之抗争,更好地配合治疗。胃癌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是肺部感染,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时刻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并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体位进行休息,教导患者学会正确咳嗽和咳痰的方法。在患者手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控,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刻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了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合理控制患者的饮食,帮助患者做好疼痛护理,患者的整体满意度有所提高。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并发症的监测和护理,有效降低了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经过对比研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状态的概率远小于对照组患者,经过自评量表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可能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结语

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胃癌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降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秀娟,张莉,巨亚丽.优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情绪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10):1241-1243.

[2]冯燕,纪建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胃癌根治术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6):729-731.

[3]魏红侠,张安娜.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5):589-591.

[4]刘芳,王宣丽.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5):592-594.

论文作者:周丽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  ;  ;  ;  ;  ;  ;  ;  

胃癌患者行优质护理对心理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论文_周丽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