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及护理论文_鲁敏

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及护理论文_鲁敏

鲁敏

(安徽省铜陵县人民医院内四科 安徽 铜陵 244100)

【摘要】 目的:讨论肝性脑病的发病原因,采取预见性观察及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及程度,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通过查阅中国知识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大量阅读关于此文章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肝性脑病的发生与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饮食不当和便秘、肾功能不全、精神刺激及药物因素有关。结论:对肝性脑病患者做好预见性观察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预防和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及程度,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肝性脑病;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213-02

肝性脑病(HE)常发生在各种肝硬化、重型肝炎、肝细胞癌及弥漫性肝病的终末期,其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预后极差[1]。现就该病的预见性观察和护理综述如下。

1.肝性脑病概述

1.1 定义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2],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有急性与慢性脑病之分,是各种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1.2 发病机制

国内外专家学者将潜在机制归纳为以下几点:

1.2.1神经毒素学说 氨是促发肝性脑病的最主要神经毒素,氨代谢紊乱引起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特别是门体分流性脑病的重要发病机制[3]。

1.2.2神经递质变化学说 大脑神经元表面GABA受体与BZ受体及巴比妥受体紧密相连,组成复合物,任一受体被激活可使神经传导被抑制。在氨的作用下BZ受体表达上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食物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苯丙氨酸等,经肠菌脱羧酶的作用分别转变为酪氨和苯乙胺。正常时这两种胺在肝内被单胺氧化酶分解清除,肝功能衰竭时清除发生障碍,此二种胺可进人脑组织,在脑内经β羟化酶的作用分别形成β羟酪氨和苯乙醇。因结构类似于正常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而导致神经传导障碍[4]。

1.2.4色氨酸学说 正常情况下,色氨酸与白蛋白结合后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肝病时由于白蛋白减少或其它物质与白蛋白竞争性结合,造成有利色氨酸增多。

2.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2.1 上消化道出血

2.2 感染

严重肝病时病人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极易发生各种感染,感染又加重肝脏损害,加重组织代谢负担,产氨增加,感染的部位最常见为腹膜、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

2.3 水电解质紊乱

在严重肝病情况下往往因血浆白蛋白降低、门静脉压力过高等因素产生大量的腹水,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2.4 饮食不当和便秘

肝病患者多肠胃道不太好,经治疗后食欲变强,若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加重了已经衰竭的肝脏负担,血液中的氨未能全部分解,使血液和脑中氨量增加,过多的蛋白质加重了已经衰竭的肝脏负担,使血氨增高和氮质代谢功能不全诱发肝性脑病。

2.5 药物因素

肝功能不全时,肝脏的解毒功能就比较差,药物半衰期延长,大脑敏感度增加,多不能耐受麻醉、安眠镇静药物。药物可直接抑制大脑和呼吸中枢,造成缺氧加重肝、脑、肾的负担,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引发肝性脑病。

2.6 强烈精神刺激

强烈的精神刺激直接导致大脑缺氧,加重肝损害,大脑细胞缺氧降低了对氨的耐受性,会诱发肝性脑病。

2.7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异常伴有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及稀释性低钠血症,引起水及电解质紊乱。肾脏是排泄氨的主要场所,除排出大量尿素外,在排酸的同时也以NH4+的形式排出大量的氯。肾功能不全肾排氨减少,引起肝性脑病的发生[8]。

3.预见性观察与护理

3.1 预见性观察:病史采集,意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观察结果。

3.2 护理措施

心理疏导:讲解肝性脑病发病原因、诱因及发病特点,使患者保持心态平和,减少能量的消耗,产氨量下降;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理,可提高抗病能力,预防不良心理刺激,促进身心健康。经常巡视病房,加强护患沟通;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尽量保证患者的热量供给,并需限制液体的输入量。加强卫生、监护指导干预:室内定时通风,保持安静;减少探视,尽量不到人多的地方去,减少感染机会;注意保暖及口腔、皮肤清洁。注意避免医源性肝性脑病;劳逸结合,保持病人心情愉悦;清洁肠道:清洁灌肠有两种作用,一是用食醋或乳果糖灌肠可酸化肠道,减少氨的产生,降低血氨;二是清理肠道,可促进毒素排出,减少毒素产生和吸收,以改善肝性脑病的症状。乳果糖是一种不溶性双糖,通过降低pH值而发生轻泻作用,口服方便,10mL每日3次,可保持大便通畅。用药护理:肝硬化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将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减到最少量。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将服药研碎服,以防划破曲张变薄的静脉。肝功能不全或有肝昏迷前期症状出现时,不能随意使用镇静药,麻醉药及四环素类药。随访调查:加强对家属的宣教,积极向家属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降低死亡率。

4.小结

肝性脑病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发生率很高,晚期常常导致患者昏迷甚至死亡,但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素众多,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和蔼对待患者,尊重、体谅他们,将有利于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减轻心理负担。在日常工作中若严密观察病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正确分析判断,改善环境;定期随访等将对控制病情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浚伟,林晓霖,尧化门等.辽宁省建平县丙型肝炎高发病率及其流行病学特点的初步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9,27(912):746-748.

[2]初春梅.护理干预对肝性脑病患者的渗透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4):225-226.

[3]王凤俊.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43-44.

[4]胡永萍.预见性护理预防肝性脑病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12):838.

论文作者:鲁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  ;  ;  ;  ;  ;  ;  ;  

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及护理论文_鲁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