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积极心理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论文_柳军法 张立芳

谈积极心理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论文_柳军法 张立芳

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21 

摘 要:积极心理教育是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对象,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干预、心理调整,使其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的发展期,积极的心理教育会对中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推动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 教育 中学生 新课程标准

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必须教书育人,都必须遵循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规律,才能实现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面对当今的中学生,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叛逆期,成熟发展期,积极心理干预应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积极交流、做到心理的沟通引起身心的共鸣十分必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高中生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部分寄宿式高中学校的调查发现:现在的在校高中学生90%以上是独生子女,6-10%是单亲家庭,40%是外地务工者的子女,5-8%是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非父母直接管理)的资助管理下成长起来的,也就是说不是跟随在亲生父、母家庭生活教育环境下成长的。这就意味着家庭教育的部分缺失。这样的高中生一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依赖心理严重,属于享受主义者,简单的家庭事务不会做,在校表现自理能力较差;二是自我中心意识较浓,只强调自己应该如何,在校表现为自私,不守纪律,交际能力欠缺;第三是耐挫能力差,遇到问题缺乏思考没有主见,往往出现偏激行为;第四是缺乏奋斗目标,得过且过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这种心理的反映是许多同学具有较强的虚荣心,缺乏必要的自信心,遇到问题自卑感较强,行为准则自律性欠缺。总之未处在正常的心理范畴之中。

二、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依据

积极心理学属于心理学范畴,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行动,也是近年来人们用于各个领域正面引导,使人积极调整,形成积极品质,展示正能量的一种理论,主要是通过一种身心干预方式,使某些不和社会发展,脱离组织要求且思想有症结的人群转变思想意识。积极的心理干预有助于部分人员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形成具有积极心态、自信心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积极心理教育个案策略

心理教育对象:高二学生;性别:男;独生子

家庭背景状况:父、母亲是公务员身份,国家干部;经济收入稳定,家境富裕;家庭呵护度较高,父母负责该孩子的一切事务性事宜。可以用“娇生惯养”(无品质坏性)来表述。

个人行为表现:不擅言谈,高中一年半时间内与师生几乎没有交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眼神游离走神;各学科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学习成绩下滑。实际调查其变化过程:该学生在高一入学阶段是一个中上等成绩的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高中阶段,该生逐渐变成一个中下等学生,作业没有主动交过。通过与家长、同学的谈话、交流、调查发现其学习成绩的起伏主要原因在于心理的变化,非学习方法问题所致。针对此情况对该生采用了心理干预措施。

积极心理教育的策略:一是师长干预引导策略,该策略就是相当于三元催化,寻找家庭教育缺失,挖掘学生形成现状的原因,借助教师的引导,多元互动对学生实施多元触动,首先教师与家长、同学面对面进行了对答式交流,发现学生的症结在于对家庭教育的压力与当前自己面对的现实落差较大,且不能自行解决,曾产生厌学、辍学思想。因为家长总是以长者的口气攀比其他学生,强调:“只要学不死,你就向死学。”只是心理强制,没有方法指导,久而久之,成绩与时间不成正比使其表出现了消极抵触情绪,一度曾与家长提出辍学不到学校的想法,老师就利用了家长、老师、学生三方对话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并用若干年来教育的成功案例解析了这种情况具有可调性、可变性。同时老师对家长进行了相关子女教育的方法介绍。通过三方对话,劝导学生的思想,触动他的心灵。二是同学交流互助策略。在期中考试后,该同学的成绩与其预期的结果一致,按照常规处理办法应该调班学习,习惯上的好班转差班学习,基于临考前的心理调整状态,与教师团队研讨、班干部商议,分析个体状况,最后未按原计划处理。(另外其他均未发生变化调整),同时为该生配备了学科学生交流组,相互研讨学习问题。

通过一个月的跟踪反馈,该生的精神饱满,状态良好,增加了课堂交流量,主动交作业、问问题,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有了明显的变化。

这个故事说明,不要以一时的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的优劣,也不要以一个学生一时的表现来推断他的未来,更不能轻言放弃某一个学生,使学生在实际过程中,获取心理知识,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方式,解决自身情绪波动、烦躁的焦虑心理问题,促进正常的心理发展,增加注意力专心,提高记忆力,培养自信心,变消极心理因素为积极心理因素。

参考文献

[1]苗元江 余嘉元 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2),61-65。

[2]王希永 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4),53-55。

论文作者:柳军法 张立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

标签:;  ;  ;  ;  ;  ;  ;  ;  

谈积极心理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论文_柳军法 张立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