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次的利率市场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率市场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利率市场化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基础,利率市场化也一直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没有利率市场化,就不可能有真正链接企业、银行、财政的有效途径,任何间接的宏观调控政策都可能遭遇失败。进入2000年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已明显加快。7月19日, 中国人民银行戴相龙行长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第一次明确地介绍了利率市场化的整体计划:先开放外币利率后开放人民币利率,此外,戴相龙还透露了利率改革的时间表为3年;接着, 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2000年三季度例会又传来消息:货币政策委员会认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9月21日, 我国外币利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至此,多年来广为人们关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终于迈出了试探性的第一步。
(一)渐次的利率市场化的前提要素与实践
渐次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首先依赖于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理念的转变,即是要从非市场化的宏观调控即利率管理手段转化为利率监控策略,通过市场,参与间接引导利率变化,消除利率多元化和金融资产价格扭曲现象。其次要有一定规模与效率的货币市场,从发展货币市场入手,增加金融资产品种和规模,先使非贷款类短期金融资产的利率自由化。价格可作为资金供求变化的信号,尤其是以能够迅速反映货币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基准利率的参照物,使货币市场价格具有公平性、代表性,既能表现过去资金供求的均衡状况,又能影响未来的利率水平。第三,货币市场的参与者要具有理性,要具有风险意识和内在约束机制,能对国家金融政策产生理性预期并做出相应的对策反应。最后,资金能否在产业及地区间较为均衡地流动,这种流动要以利率平均化为取向,体现合理性、合法性。若资金流动渠道不畅,利率传导机制受阻,导致资源配置失衡、通胀或套利现象,这也不是利率市场化的初衷和结果。
据介绍,我国利率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1989年,主要是调整利率水平;1990年—1992年主要是调整利率结构;1993年至今,主要是进行利率机制的改革,使利率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1996年,我国在国债发行中正式引入了价格竞争的招标方式发行,发行利率由竞价决定。从1996年1月3日起,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同业拆放利率,逐步取消了对该利率的上限限制,初步成为一个可反映全国范围内资金供求状况的利率指标。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开放同业拆借市场,并且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引导市场利率的波动。1998年10月31日,央行扩大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由20%扩大到30%。
1999年,允许农村信用联社、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入市。债券发行在记帐式基础上,1999年新推出贴现式和浮动利率两种债券。这些都表明,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已是市场化利率。
从我国利率改革的进展看,利率改革和利率形成的市场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我国正在向最后的阶段迈进。
(二)放开外币利率及其市场效应
为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决定从2000年9月21日开始, 改革我国外币利率管理体制。
此次外币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①开放外币贷款利率。由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以及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因素,自行确定各种外币贷款利率及其计结息方式。②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并报当地人民银行备案。今后,大额外币存款起存金额由中国人民银行业协会负责调整。③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银行业协会统一制定,各金融机构统一执行。对300万美元(或等值其它外币)以下的小额存款, 其利率水平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统一制定,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后对外公布。各金融机构统一按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利率水平执行。④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要求,中国银行业协会要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中国人民银行还将派观察员参加中国银行业协会有关外币利率的会议。各金融机构应按人民银行规定,以法人为单位制定本系统的外币利率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报人行备案。此次外币利率改革,正是按照渐次的利率市场化节奏进行的,改革主体与改革时机也较恰当。
①从改革主体上看,外币利率市场化涉及面相对较小。相对本币而言外币存贷余额与本币存贷款规模相去甚远,因此影响有限。加之有国际市场上形成的利率作导向,不会出现过度失衡。由于放开外币利率使得境内外外汇资金自由流动,境内外币利率围绕国际市场利率波动,更为灵敏地反映国际市场外汇利率走向,境内外外币利率水平将趋于一致,国际市场上的外币利率对人民币利率影响会更迅速、直接。在当前国际市场利率普遍上扬,而国内又需要维持汇率稳定政策目标的格局下,这将直接制约人民币利率的下调空间。
②从改革时机上看,我们当前外币市场资金充裕,供大于求,在这个时机放开外币利率不会引起利率大波动。截至今年7月末, 外汇各项存款余额达117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25.9%。其中,企业外汇存款余额达4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8%;外汇储蓄存款余额达65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6%。但是,企业外汇存款与居民外汇储蓄的强劲增长是一种令人喜忧参半的现象。喜的是我们有了这样的家底和增强了抗击经济风浪的能力,也明显遏制了资本外逃的迹象,而忧的是现行外汇储蓄利率大大高于人民币存款利率,人们多存外币,实际上削蚀了人民币利率政策的有效性;“灰色”金融活动抬头,又使企业或个人将人民币偷偷倒成外汇,而若是谁依仗权力套取本外币利差,则滋生寻租和腐败。放开外币利率是渐次的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目前人民币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对加速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而言是一个佳期。
③从改革效应分析,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此次外币利率改革使得外币利率层次更为丰富,有助于中国入世后更快地与国际利率市场接轨。外币利率市场化亦为本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积累经验。通过外币利率的层次性探索金融机构自行确定贷款利率、与客户协商确定存款利率,以及如何发挥银行业协会作用等改革经验,为渐次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条件。二是放开外币利率后,将由金融机构根据国际市场利率变动情况以及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因素来自行确定多种外贷款利率及其计息方式,这在客观上对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规律去经营管理,以此增强外汇业务获利能力。当然,因此也会加剧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格局。三是大额外币存款利率放开后,受益的主要是持有大面额外币的企业,这些企业可以更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利率波动,能够更便利、更及时地把握国际市场利率走向,相应地作出资金筹集与运用方面的决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合适的利率、最合适的存款银行,并增加结汇的积极性。四是银行业协会将利用现有资源,承担起类似国外中介利率报价机构的角色。对一些有外汇存款的居民来说,由于300 万美元以下的外汇存款利率仍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统一制定,基本维持现阶段水平不变,不会影响大多数人外币利息收入。
(三)近期利率变革的可能趋势
利率市场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改革工程。当前我国的利率改革的路径只能采取渐次的利率市场化之路,把同业拆借市场和短期国债市场作为突破,在此改革的基础上推进整个利率体系市场化,实现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①从同业拆借市场入手,给出可靠的货币利率信号。截至今年8 月份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已突破万亿元大关。从8月份看, 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交易系统的交易量继续增加,系统累计成交1726笔、金额达2153.22亿元,分别比上月增长13.5%和7.9%。拆借以7天品种为主,成交322.87亿元,占到市场份额的77.5%。7天回购品种最为活跃,成交1157.19亿元,占到市场份额的68.8%。
全国间同业拆借中心成立4年多来,目前市场成员已有397家,除了商业银行总行及其授权分行外,一批农村信用社、证券公司、财务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加入进来,成员队伍将日益扩大。其业务范围也由创立初的仅有信用拆借业务一项,发展到拆借、债券现券和回购数项并举。这些都说明,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
当前放开外币利率只能是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而不是突破口,而突破口则需要在同业拆借市场身上找,一则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已有一定的规模,二则同业拆借市场参与者均受货币当局批准入市,易受监控、不致混乱。而更重要的是,同业拆借利率是金融机构之间资金借贷的价格,代表了金融市场主体取得批发性资金的成本,最能反映资金市场上资金供求情况,利率导向作用极强。尤其是1997年6 月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管理,使得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先实现市场化。从同业拆借利率找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则是找到了整个利率体系中最易改革的环节。
②目前调高利率为时尚早。在我国经济出现拐点之时,调高人民币利率的观点又浮出水面。理由有三:一是国家有关部门披露近几个月来现金流量有所减少,外贸出口增速减缓,影响了宏观金融政策效力;二是储蓄分流过快,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底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幅为11.6%,今年4月末增幅降为7.1%,5 月末更降至5.5%,6月末增幅为6.2%,7月末为6.3%。 分流过快会对银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如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的保持和扩张能力将受到制约,进而影响到中央银行逐步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的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三是在全球普遍的加息潮中,如果中国不及时调整人民币利率而调整外币利率,很有可能导致资金外流,同时也使大量资金滞留国外。但是人民币利率目前是否就得调高呢?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一份抽样调查表明,我国90%的经济学家认为年内人民币利率将会维持现有水平,同时有近2/3的城市居民表示他们没有迫切提高利率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利率问题上,专家们接近完全一致的意见是按兵不动,以免“打草惊蛇”。分析家们认为,中国当前的经济回暖现象还只是个开始,其所依赖的基础还不稳固,所以在使用利率手段进行调控时不能轻举妄动。当前提高人民币利率时机还不够成熟,应继续实行较低利率,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消费和投资,支持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标签:利率市场化论文; 中国人民银行论文; 同业拆借市场论文; 利率论文; 外汇交易论文; 金融论文; 金融机构论文; 银行论文; 金融工具论文; 利率政策论文; 外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