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94162部队医院 陕西 西安 710614)
【摘要】目的:通过对空勤人员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这一非创伤性检查诊断手段,来提高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的重要客观依据,以保障空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飞行安全。方法:以38名男性飞行机组人员为调查对象,按40岁分成二组,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胸透、血糖、血脂、肝功能等全套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从数据上看,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明显上升。
【关键词】空勤人员;动态心电图;分析
【中图分类号】R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151-02
动态心电图(Holter)可以连续监测24小时的心电活动[1],检查时允许受检查者正常活动及适当运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异常心电图,尤其是一过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否与某些活动及情绪变化有关。
对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38名男性空勤人员进行了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测。心电图机为福田FX-7402型,动态心电图为DMS300-3A 12导动态心电分析系统。现将结果分析如下[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取38名男性空勤人员,年龄24~48岁,平均为(36±10.5)岁,飞行时间1500~3000小时,以40岁年龄段为界分成二组,其中A组40岁以上12名,B组40岁以下26名。
1.2 方法
所有38名男性空勤人员,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胸透、血糖、血脂、肝功能等全套检查。将房颤、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定义为器质性心律失常,房早,室早均为良性心律失常[3]。
2.结果
2.1 基线资料
胸透、血糖、血脂、肝功能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使用SPSS2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2 常规心电图对A组和B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
3.结论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从数据上看,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明显上升。上述结果提示动态心电图是一项非常便捷、实用的诊断手段,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空勤人员平均年龄相对较年轻,40岁以上的空勤人员相对逐渐减少,所以我们以40岁这一年龄段进行分组[4]。我们事先已将房颤、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定义为器质性心律失常,房早、室早均为良性心律失常。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分析,进一步确定是器质性心律失常还是良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相对于常规心电图具有更强的诊断意义。通过此研究发现,A组的器质性心律失常比B组的明显增加,说明年龄是器质性心律失常的一项主要指标。但并非所有40岁以上的空勤人员都会有器质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为此提供了一项可靠的检查、评估手段。
另外,通过此研究,动态心电图可以多次、重复检查,对于此类器质性心律失常可追随观察,定期检查[5],或者是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进行再监测,以利于保障飞行安全,也利于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空勤人员。对于偶发房早,室早等良性心律失常的空勤人员,要谨慎处理,可以通过临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评定,不要一概过早以停飞处理。
空勤人员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此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仍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针对一部分频发房早、频发室早的中间状态的心律失常,有待进一步去科学的评估,制定处理方法[6]。
【参考文献】
[1]卢喜烈,段扬.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8,27(01):53-57.
[2]王宪坤,洪伟.飞行人员体检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航空军医,2010年04期.
[3]刘玉华,郑军,翟丽红,熊巍,刘晶,徐先荣.2007-2009年军事飞行人员飞行不合格疾病谱分析[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4]郑进科,赵学军,高捷,沈秋育,金清清.民航招收飞行学生动态心电图淘汰情况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02):170-172.
[5]李妍,李勃,孙佳欣,李嵘.空勤人员疗养期间体检中的不足与思考[J].空军医学杂志,2018,34(04):281-282.
[6]向妍,万锐,覃颖丽,张铮铮.空勤人员健康体检中异常心电图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0):131+133.
论文作者:李彦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心电图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空勤论文; 人员论文; 动态论文; 检出论文; 常规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