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团队活动中实施审美化教育实践分析论文_石双

初中班团队活动中实施审美化教育实践分析论文_石双

(重庆市綦江区打通中学,401445)

摘要:每个人都有处于叛逆阶段的时候,经研究发现大部分叛逆阶段出现在初中阶段。研究表明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各事各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所以他们需要教师的指引和帮助。初中阶段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加强他们审美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人生的真、善、美。这篇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审美教育,从而推动初中生人生的升华。

关键词:初中班团队活动;审美化教育;实践分析

在传统的班级建设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本着尽量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少犯错为核心来进行,这一模式下的班级文化虽然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和管制作用,但是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在这种班级氛围中学习和成长让学生感到十分压抑,如果在建设班级时,教师能做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学生当做核心的话,班级的建设就会容易很多,学生也能在更好的环境中相对自由的学习和成长,成为社会所要求的新人才。

一、实施审美化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初中生升学压力非常大,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对学科知识教学更加重视,但是,对学生如何做人却灌输的比较少。在当前全面教育前提下,初中生之注重学习文化知识,对人生方面的学习很少。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因此,在班级活动中进行审美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班级团队活动如何实施审美化教育

在初中班级活动中,要进行审美化教育,让学生不知不觉形成美,心中充满美,对美充满向往,让美在生活中,真正做一个全面的学生。

(一)运用美术教学,进行审美教育

通过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与对其他美术教师的观察,发现在初中生的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死板,只讲课本中的内容,没有一点扩充,虽然初中生已经有能力把知识转化为生活中一些实践,但是并不代表教师对此就没有责任,初中生对于美术学习态度本来就不够端正,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一直像以往一样,给学生读课本,或者干脆让学生自习,那么学生的审美习惯根本无法被培养起来,而且会对美术学习越来越不重视,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做到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就能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学习在生活中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能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初中生的性格比较偏激,在学习时也没有耐心,但是初中生所处的年龄段正好是对生活有一定的感触的时期,而且很容易感受到生活中的不美好,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如果能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美,对生活有不一样的看法,就能让学生的审美习惯被建立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在学习清明上河图时,教师不要只讲课本中提出来的内容,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图中所作内容虽然年代离我们很久远,但是我们通过观察自然能够看到现实生活的影子,并且动员学生一起仔细观察图片,看图片中的内容,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图片中的一些摆摊的小商贩和现实生活中自己见过的某个场景很相似,虽然自己对这些习以为常,但是没想到还能画在画中,供后人欣赏,清明上河图虽然画的是宋代的繁荣经济景象,但也折射出当代的生活景象,能够像学生传递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同时也能让学生反思,画家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发现美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到一些东西,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也会更加注重每一个生活的场景和细节,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学生的审美习惯养成有很大帮助。教学贴近生活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更了解美术内容的含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教导学生生活处处有美好的事物,只要学生留心就能够发现,让学生在脑海中有这个概念,能做到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深化学生观点,启迪学生心灵

除了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模式要改变之外,教师也要注重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能更积极的面对美术教学,通过多和教师交流做到审美习惯的养成。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了自导自演,每节课都是自己讲课,学生有的听,有的不听,没有一个人真正用心参与到了课堂中,这样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无法培养起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淡化自己的存在感,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专心,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更有效率。再拿《清明上河图》的学习为例,除了课本中展示的局部图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把剩下的部分展示给学生,并且问学生有什么感想,或者能看到这幅图片表达了什么想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发言过后,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纠正或者补充,比如有的学生会说“这幅图片所表现的景象欣欣向荣,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僚全部安居乐业,表达出作者安于现状的心理”,这位学生的回答对图片的观察十分细致,但是最后一个用词有问题,教师就可以先对鱼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指出学生表达观点的长处,比如观察细致、语言精炼等等,之后再告诉学生,这不是安于现状,而是对于当前状态的满足,虽然表达意思相近,但一个消极,一个积极,能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更加谨慎,在生活中审美时也有这种习惯,审美能力能得到提升。

总之,在审美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美术中逐渐养成审美的习惯。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生活中的美,让他们心中有美,让他们心灵更美。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全面的人。

参考文献

[1]贾文学,高春红. 初中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6(10):165-165.

[2]杨晴空, 邹喜华. 论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 初中教育研究, 2013(14):136-136.

[3]韩平萍,郭亮飞. 初中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 初中教育研究, 2014(18):130-130

作者简介:石双(1984.11-),女,重庆市綦江区打通中学,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中二,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论文作者:石双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  ;  ;  ;  ;  ;  ;  ;  

初中班团队活动中实施审美化教育实践分析论文_石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