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保卫战”为例
衡素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在今天非常重要,在古代战争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战争的胜负。本文将以“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为例,论证思想政治工作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思想政治工作;北京保卫战;于谦
公元1449年十月,繁华的大明都城被战争的阴云笼罩起来。就在一个多月前,明英宗朱祁镇率50万明朝主力军队御驾亲征,讨伐蒙古首领也先。八月十五号那天,明朝军队和也先部队在土木堡交战,也先骑兵虽然只有两万多人,但是异常勇猛。明军惨败,50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英宗皇帝也被蒙古兵俘虏。不仅如此,随皇帝亲征的六部官员全部战死沙场,明朝的指挥中枢被摧毁。也先洋洋得意、意气风发,准备待部队稍作休整后继续出发,攻下北京,重建大元帝国。
消息传回北京,北京城内一片惊慌。皇帝被俘,50万主力军队几乎全军覆灭。也先短时间内定会来攻打北京,可是城内无将无兵,该如何迎战?如果北京不守,大明的江山也就保不住了,这可如何是好?一时间,北京城内人心惶惶。明朝的大臣们如热锅上的蚂蚁,孙太后泪流满面,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商讨中,翰林侍讲徐珵认为守卫北京无望,建议把都城迁往南京,这样明朝至少可以划江而守住半壁江山。很多官员附和同意。这时,兵部侍郎于谦站出来强烈反对,“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岂能轻易放弃。宋朝避敌南迁,最后还是灭亡。为今之计,只有召集军民,誓死保卫京城,不能有别的打算。凡是主张南迁,轻易放弃京城者,就是千古罪人,理应当斩。”于谦这番义正辞言的言论,赢得了更多大臣的支持,孙太后也为之动容。于是全场一致作出了誓死保卫京城的决定。孙太后命令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又命令于谦以代理兵部尚书的身份承担起保卫京城的重任。于是于谦临危受命,领导了这场名垂史册的北京保卫战。
不得不说,于谦不仅是一位好的军事将领,更是一位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城内军心、民心涣散,老弱残兵不到十万的情况下,于谦采取各种办法,招募新兵,加紧城防,激励军民,最终为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鼓励官、民自己运粮
要想打赢也先,首先要解决军队的问题。于谦迅速收编从土木堡逃回来的士兵,又把河南、山东备操的军队、沿海备倭的军队、运粮的军队全都集合起来,发挥了大帝国的战争动员力,很快聚集了22万新兵。但是当时北京城内人口不足二十万人,军队二十二万人,如何解决军队的粮饷问题呢?
当时明朝最大的粮食储存地在通州,号称“天下粮仓“。通州储存了大量的粮食,有数百万石,足够京军吃一年。但是通州距离北京城几十里的路程,一时间无法运回。如果这些粮食落到敌人手里,自己的军队陷入断粮困境,反而使对方兵强马壮、丰衣足食了。怎么办呢?
有人建议放火烧掉,以免落入敌军手中。于谦不肯,他奏请铖王下令:预发京城官员九个月的俸粮,预发士兵六个月的饷粮。叫大家自己到通州粮仓去领。同时,发动京城百姓协助政府运粮,颁布规定:凡是能从通州官仓运粮二十石交给京城官仓的,发给运费白银一两。
命令一下,全城军民忙的热火朝天,运粮的队伍汇成一股洪流,白天车马相接,夜里火把通明,几日之内,通州的粮食都被运到北京城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家家有存粮,人心安定。军队的粮饷也有了保证,军心安定。
于谦的这一做法极其明智而有效,它极大的调动了军民的积极性,从而解决了粮食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安定了军心和民心。
(二)严军令,正军法
也先知道明朝立了新皇帝,十分懊恼,眼看自己手中的奇货变成了废物。这时,土木堡之战中叛变投敌的太监喜宁,深知明朝的虚实,建议也先趁皇帝新立内部不稳之时迅速出兵,攻打北京。这年十月,也先纠集各路人马,大举南侵。景帝得到紧急军报,命于谦集中各路军马,统一指挥。一场决定大明王朝命运的大战即将开始。
十月九日,于谦下令京城九门关闭城门,规定作战期间一律不得开门,所有将士全部出门迎敌。“战端一开,即当死战。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胆敢有贪生怕死的,格杀勿论。同时,派监军太监兴安督锦衣卫巡查城内,但凡有不出城作战的将士,见到一个杀一个。所有人必须出城作战,包括我于谦在内。”于谦的这个军令,虽然严厉到不近人情,但却极大激发了军民置之死地而后生,誓死保卫京城的决心。后来的事件也证明,于谦的这个军法掌握了守将和官兵的心理,对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战斗过程中,也先曾率主力大举进攻西直门,西直门守将孙镗一度坚持不住,想退进城内,但是监军给事中程信并没有给他开门,并告诉他,于谦有令:进门的要么是战死沙场的英雄,要么是德胜归来的勇士。孙镗看到没有退路,只能拼一死战了,反而变得更加勇猛。一个多月前还溃不成军的明军,此时变成了无坚不摧的巨人。后来,石亨及时带领人马支援孙镗,打退了也先。
这个事件,鲜明的看出了于谦这个军法的优越性。如果不是禁止退回城内,可能孙镗已经退回城内,西直门则已失守。但正是于谦的这个军法,让所有将士没有退路,必须死战,反而激发了大家的斗志和勇气。
(三)小胜利,大宣传
十月十一日凌晨,也先瓦剌军的前锋到达西直门外。为了谨慎行事,也先派一个一千人的小分队出去探虚实,结果不幸与明军一万多人的军队遭遇。由于明军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再加上瓦剌军经过长途跋涉,战斗力下降。于谦没有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命令士兵迎头痛击。
经过短暂的战斗,斩敌军数百人,生擒头目一人。于谦趁机大力宣传,亲自请景帝降下圣旨,褒奖这一战的将领,重奖这一万多人。同时各部队都进行宣传,广发宣传材料。看到瓦剌人并非不可战胜,明朝官兵人心振奋。
于谦的这一宣传,对鼓舞士气、激发士兵的战斗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要知道土木堡之战后,大明王朝疯传瓦剌兵厉害的不得了,再加上逃回来的士兵,因为当初没有打赢,自然会把瓦剌兵形容的跟怪兽一样。在他们眼里,那是一帮打不死的怪兽。现在一个小胜,于谦大作宣传,明军士兵的心理阴影一下子就去掉了,原来瓦剌的骑兵也不是那么厉害,也不是传说中的魔鬼,也是可以战胜的。这样以来,明军的士气一下子得到振奋,对取得战争的胜利也更有信心。
北京保卫战最终在于谦的领导下大获全胜,也先连北京城门都没有摸到,狼狈退回漠北。大明王朝得以保全,避免了八十多年就亡国的命运。北京保卫战改变了明朝的历史和走向。
毫无疑问,于谦是这场战争的功臣,他的正确领导对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他面对危如累卵的北京城采取的的一系列旨在动员军民、振奋士气的举措是我们今天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典范。
参考文献:
1.《明史-于谦传》。张廷玉(等)著。2009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
2.《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著。2011年北京联合出版社9册增补版。
3.《明朝救时宰相-于谦》。金河著。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衡素丽,1992年7月19出生于河南南阳。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曾经发表论文《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论文作者:衡素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北京论文; 于谦论文; 明朝论文; 京城论文; 也先论文; 军队论文; 城内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