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新串讲”模式下的文言文课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言文论文,课堂论文,模式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教学管理不断革新的当下,许多教师都在探索新的路子,以便适应教育变革的潮流。许多基于实践而形成的有效的教学经验正在经受着一波波教改洪流的考验。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文言文教学,无论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课堂模式中,传统的串讲法已经为人所诟病。笔者认为,构建一个活动式探究型的文言课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必要的,也顺应了教学改革的方向,而其中的文言串讲模式是否需要改进,也是值得好好商榷的。 这里所谓的“串讲法”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板书为纲,以逐段逐词讲解为主,辅以少量提问的一种传统教学方法。也有人将串讲法等同“满堂灌”。这种曾经带给许多师生“恩惠”的教学方法如何在新的课堂模式中继续探索与改进,使之发挥更大的能量,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谈谈人们对“串讲法”产生的疑问的原因、改进的步骤以及教学流程和教学原则。 一、文言文串讲法引发疑问的原因 第一,传统的串讲法为通篇讲谈,对串讲内容缺乏必要的选择,冲淡了其他知识和训练内容,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把文言文课完全上成了分析课,即偏重于分析课文内容及写法特点。这种教法,完全忽视了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是传统串讲法的局限,有必要对它进行必要的改造和优化。 第二,传统的串讲法多由教师一人讲述,缺少双边活动,讲述语言缺少启发性,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原则,没有目标,不讲教法,不分主次,以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能形成规律性认知,无法实现知识迁移,不能提高阅读能力。课堂上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性,课程拖沓,学生收获甚微。 其实,对于文言文教学,钱梦龙写过一篇文章,系统讲述了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自己的主张。关于现状,他说:“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这种教法,有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关于主张,钱梦龙有以下两点:①观念上,树立文言文是母语文并且首先是“文”的观念。②做法上,点面结合:一般地方,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紧要处和疑难处,才由老师重点串讲;同时注重诵读指导。而钱梦龙指出的文言文教学现状至今未有大的改善。 钱梦龙的观点与主张给予笔者新的方向指引,那就是教师还得讲,知识还得学,只是怎么讲、怎么学,得变。笔者认为,在教学革新的新形势下,教学方式也得与时俱进,传统的串讲法无论是串讲方式、串讲角色,还是整个课堂模式都需要融入新的元素进行改进和优化,同时注意与其他方法配合。讲究新方法,注入新活力,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究,让课堂动起来,使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习得获取一条务实的捷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应眼下教学管理模式变革的新形势,姑且称之为文言文“新串讲法”。 二、实施“新串讲法”的大致步骤 1.指点迷津,将“串”的师生角色彻底移位 对于文言文的串讲不可一概否定,但是要正确认识“串讲”,笔者以为不是该不该串的问题,而是怎样串、谁来串的问题。当前很多教师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担当主角进行串讲,从第一句讲到最后一句,这是最好上的文言文串讲课。采取此种方法的教师,是基于学生的成绩出发的,惧怕知识遗漏。因此,只要善于把握好“串”的问题,并且串好角色,就可以发挥“新串讲法”的功效。 2.指点学法,让学生成为“串”的主角 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数有着详尽的注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注解来理解文章,关键是运用有效的方法、有效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究。例如,学习《劝学》时,笔者在讲解如何判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题型时,会根据学生的文言文水平现状,提供四种方法指导,例如:①能+名词;②副词+名词;③名词+之;④名词+名词。如此一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定有提高,自己就会解题,当然也会提出相应的疑惑。此时,“串”的角色是学生,教师“隐藏”其中。学生会在教师的提示下尽情展现他们的风采,课堂也就成了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3.借助工具,让教师扮好“串”的配角 在实施“新串讲法”时,教师并不是完全退居幕后,一言不发,而要注重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充分担当起“串讲”的配角。如此才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语文教育思想。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这个主角唱好戏。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和纠偏。 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时,笔者给出了相应的学习工具让学生自主进行活动探究。借助的工具有:①课下注释;②学校统发的工具书;③同伴资源;④询问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并非无责,而是在学生看不懂、书上没有注释、真正遇到障碍的情形下予以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指点迷津,把戏唱完、唱好,扮演好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当然,教师的讲解也得融入新的元素,比如,教学语言应该是精心设计的,承前启后,语言精练生动,富于启发性。另外,作为配角,教师应该将串讲法与复述法、范读法等方法有效结合起来,适时将正确、规范的答案在学生不能够完全解决的情况下抛出来,让学生理解,并做好笔记。 “新串讲法”并不完全抛弃教师的串讲,而是通过师生角色的互换,并借鉴了传统的讲授方式的优势进行适当的创新,取诸长处,综合运用,不断优化,弥补学生探究的知识空白点,让课堂呈现新活力和新魅力。 三、激趣课堂,让“新串讲”主导教学流程 1.合作探知,通过“新串讲”提升小组探究效率 以往的串讲只能“我知大家知”,却不知道具体谁不知。要打破“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去。笔者将课堂分为以下流程:①热身活动:介绍游戏规则,分组,自我介绍,小组起名,组内分工;②分组讨论:发作业单,按分工活动,组内交流;③大组分享:汇报人报告,组员补充,其他人提问;④活动总结:个人反思,做总结,布置作业。这样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探究学习,每一个小组可有一人负责总结存疑知识点。首先组内解决难题,解决不了的在文中记下,可询问教师,教师给予方法指点。待任务完成之后,就由教师指派每组相应学生按照老师平常的串讲模式进行归纳,教师加以纠正。如果最后还有难解的知识点,待学生回答后,由老师重新疏通文意。 此外,也可进行分组竞赛,将知识趣味化。按照一定的形式一步步完成整个探究学习过程。这种互相轮换的“新串讲”模式打破了以往由教师独当一面的局势,使教学呈现了形式多变的有趣局面,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很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任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知精神与竞争意识。 2.旁征博引,通过新串讲引领问题探究 常言道:“文史一家”,文言文反映的就是历史,展现的就是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各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上有名的人和事。而学生在自主探究文意或者中心主旨这类问题时,哪怕采用小组讨论这样的活动形式,往往也拿捏不准,需要适时点拨。比如在学习《六国论》时,在探究“将第4段末句改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可有慎哉’,并删去第5段,文章也是完整的。这样做好不好”时,笔者就以“写作背景”稍加“串讲”,用历史来辅助学生体会文章主旨,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这样的串讲,“串”出来的是趣味,也是对知识的点拨,能吸引学生深入学习。又如讲授《五人墓碑记》一文时,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我在课堂上串讲起了“明天启年间,苏州市民反阉党斗争的故事”,使学生对于文本的故事背景了然于心。教师适时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带着目的进行讲解,“滔滔不绝”的讲述将课堂变得更生动,教学效率更高。 3.知识归类,让“新串讲”成为检验效率高低的关键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谈到文言文教学的“二防”时,首先就主张要防“虚”:“所谓‘虚’,指的是将文章疏通一下,意译一番,教师讲个大概,学生懂个大意。为此,文言文教学要‘实’,要‘字字有着落,句句有交代’。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把一字一句都搞清楚、搞扎实,实实在在掌握词义、句式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一堂有收获的课必定经历学生与教师共同付出努力的过程。教师除了能够驾驭课堂之外,还得对文本有足够的认知。因此,教师可在课前编撰相应的教辅资料(可以是备课时候的题目,也可以是课后的讲义),在课堂中以随机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字词或者文本的理解。作为一篇文言文,对知识系统的归纳尤为重要。 一般而言,文言文的教辅资料可以归类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实词活用字、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以及句子翻译等。教师可待学生对文本的知识有基本的掌握后进行检测,然后再随机抽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问题,如有偏差,旁人指正,最后由教师讲解难点和重点。这样做,不仅保证了课堂的效率,而且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一目了然。此时的串讲已由单个学生串讲变为多个学生的连串讲解,最后由教师做针对性补充,这种穿插交替的由师生共同完成的“新串讲”模式,实现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四、串段诵读,让“新串讲”顺应教学原则 语文阅读教学的原则是整体—部分—整体,文言文亦是如此。文言文更加注重诵读,许多叙事性较强的文言文,人物形象鲜明,故事发人深思。教师可在学生小组探究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和教学的需要,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将这些句、段串起来朗读,使文本探究走向深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形式也是说与评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探究《烛之武退秦师》时,首先学生要反复诵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扫除文字障碍;然后再根据课堂预设的问题,即“《烛之武退秦师》记叙了一件什么事?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伯的”等,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把握后,以串讲式的追问让学生或说或读出文中的要点,在一问一答中,其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相应的评价,教师或加以纠正或提出表扬;最后,再次通过诵读深入感知文本,体味文意和情感。 其实,这种说与评相结合的串讲法,既结合了说与评,也结合了读,不但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与事件,而且凸显了文本内在的逻辑关系。朗读使学生对于整个文本更加入情入境,有了更深的体会。这种挖掘学生潜能、展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串讲形式完全遵从了课改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原则。 总而言之,“新串讲法”在吸收传统教学方式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课堂实践活动,又进行了深入的改进,有效推动了文言文课堂模式变革的进程。它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提高了对文言知识的学习效率,让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这种教学形式,既务实地传授了学生知识,更发挥了其在教育管理变革中应有的价值。如何在“新弦语”模式下构建古汉语课堂_文本分析论文
如何在“新弦语”模式下构建古汉语课堂_文本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