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汕头 515041
摘 要: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呈现为从业者遵循职业内在要求,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中职学校普遍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重视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更非某一门课所能完成,而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中职德育课需要的是站稳岗位,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素养 信心 兴趣 行为习惯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呈现为从业者遵循职业内在要求,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职业素养涵盖职业道德、职业安全、职业形象、职业能力、职业体能、职业审美等诸多方面的观念意识、知识、技术及其相应的作风和行为习惯。从业者如果想要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就必须具备职业要求的综合品质,并形成符合职业要求的作风和行为习惯。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职生毕业后大部分将直接走向职场,但根据企业反馈的信息,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整体评价却不高,对其就业能力并不满意。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是中职生职业道德意识不强,流动性太大,稳定性差。反思我们的教育,不得不承认,中职学校普遍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重视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虽然中职德育课中有《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但常常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够密切,因为一名中职德育老师每天面对繁重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任务,又很少有下企业实践的机会,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功能的发挥。当然,德育课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也不是完全无所作为的!毕竟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更非某一门课所能完成,而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中职德育课需要的是站稳岗位,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作用。那么,德育课教学中如何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我做起,营造氛围
良好的环境具有无声的熏陶作用,是学生成才的关键。德育课教师要善于创设职业氛围,如了解任教班级学生所学专业,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布置教室学习环境。比如一次到动漫班上课,发现学生把教室的电脑桌面换成班级同学的作品,我顺势表扬学生有专业意识,学生由此得到启发,把教室电脑桌面变成了展示班级优秀作品的舞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环境影响学生,中职学校大有可为,大到在教室、实训室以及专业内部场地营造职业氛围,提供可参考的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方面的标语、展板、优秀毕业生介绍等,使学生能随时随地耳濡目染,进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小到教师的职业化行为(包括着装、规范用语、行为举止等)都是营造职业氛围所必须的。当然,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加强和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政治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能力素养、知识素养、身心素养),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同时,一定要深入了解自己任教班级学生所学的专业,把自己的教学尽可能地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的要求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常受到职业素养的熏陶。比如在上会计专业时,会计记帐有自己的具体要求,如纠错时的规范要求,我们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可有意识地按照会计专业的要求来操作;对学生进行职业纪律的培养时,作为德育教师,可以通过“纪律和自由互相依存的关系”来让学生明白要自觉地遵守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从而保障职业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一来,德育课也就能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中发挥作用了。
二、激发自信,明确目标
大多数中职生有以下几方面特点:无目标、无动力、文化基础差、学习习惯差、自我约束力差等。更重要的是相当多的中职生是九年义务教育失败的“弃儿”,自信心严重不足,想学习又总觉得自己不可能学会、不可能学好。因此,德育教师接触学生后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有可能成功的。“榜样示范法”一直以来都具有很强的现身说法力。
其实,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常常发现,绝大多数的中职生并没有完全丧失上进心,也不愿意始终落后,而是处于迷茫之中,这时,老师、家长的引导和要求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德育课,我们可以结合学科内容、专业的特点和要求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阶段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每个阶段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是什么,怎样达到要求。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讲到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时,可以把学生在校三年应该考取的证书罗列出来,教会学生科学分配时间,使其明确每个学期的具体考证任务,以考促学;在讲到《职业生涯规划——兴趣及其培养》,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播放无臂钢琴师刘伟的经历,使学生感悟到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再大的困难都是借口,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树立认真学习的信心。
三、培养兴趣,强化意识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地去探索、刻苦钻研。在德育课教学中,可将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要求融二为一,根据专业文化选择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专业的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对所学专业发生兴趣,进而变得喜欢,促进职业生涯得到更快发展。口头表达能力是学前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可开展课前“小故事,大哲理”的素质演练,要求学生模拟给小朋友讲故事的情景,在班里给其他同学讲故事,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动作,培养职业兴趣,提升专业技能,强化职业素养。
四、改进教学,渗透培养
1.抓习惯的养成。俗话说,好习惯好人生。很多中职生所以成绩会下降,甚至对学习产生很大心理阴影,究其原因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不仅对改善学生学习非常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德育课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入手,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精神。具体做法可从课前准备(课本、笔记、作业本和文具等是否整齐),课堂参与学习的规范要求等来培养学生具有服务、服从、自律、自立的精神,这是学生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做职业人的最基本要求。而对学生的上课、作业和本学科学习的目标要求则要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对不同的学生类型要体现要求的针对性,要常检查,常改进,常表扬,让学生在习惯养成中感受成功,从而变为内化需求。
2.抓学法和能力的培养。学生终究有一天要离开学校和父母,独立去面对生活,中职教育必须重视教会学生具有一种能在各种环境和走上社会后能根据个人和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是需要中职学校各个学科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的,在德育课中,我们可以做到:
(1)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期伊始,一定要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学习目标和实行目标的具体措施,并狠抓落实,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目标。
(2)教学方法的调整,在课堂中多引入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采用情景教学、活动体验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多组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正确地与人交往,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布置一定时间的课外作业(如社会调查等),让学生走进社会、接触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促进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促进学生提高专业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到更多与专业相匹配的知识和能力。
3.抓教学内容专业化。德育课教师一定牢记树立为专业服务的思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就要求德育课教师必须加强对所任教班级学生所学专业的了解,贴近学生所学专业来备课,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技能练习的材料中融入专业的元素,使学科教学更有针对性、实用性,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见到所学专业的“影子”,各学科通力合作,学生自然能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论文作者:蔡妙琴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学生论文; 职业论文; 素养论文; 德育论文; 专业论文; 中职论文; 自己的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