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血常规检查中常见误差的原因分析论文_李旺林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岑川卫生院 414513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有关血常规检查中常见误差的原因,为确保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存储温度、存储时间、采血部位对血液样品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的影响。结果:静脉血血液标本WBC、PLT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P<0.05),而RBC、Hb水平明显高于末梢血(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标本立刻检测与2h后检测血液标本中WBC、RBC、PLT、Hb水平无明显差异,4h后检测结果与立刻检测、2h后检测结果相比,WBC、RBC、PLT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常温及4℃存储的血液标本48h内检测WBC、RBC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而PLT、Hb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血常规检查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有血液采集部位、存储温度、存储时间等,因此医院需加强检验科人员关于血常规检查影响因素的培训,严格按规定操作,减少误差,提高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常规检查;误差;原因

近年来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临床检验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比于患者主诉,临床检验结果反馈的信息更加准确可信[1]。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检查手段,医师主要通过血常规检查分析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形态、分布等情况从而对疾病有一个初步的诊断,对临床疾病诊断意义重大。但是影响血常规检查准确性的因素众多,往往造成血常规检查易出现误差,从而难以准确诊断疾病,耽误治疗[2]。因此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有关血常规检查中常见误差的原因,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28例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审核通过,采集的血液标本均使用EDTA-K抗凝,均知晓此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无血液系统疾病、无凝血功能障碍。其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61例,年龄段16~51岁,平均年龄(37.9±9.3)岁。所有患者均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分析采取部位对血常规检查的影响,比较静脉血血液标本存储时间及存储温度对血常规检查的影响。

1.2研究方法

1.2.1设备仪器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迈瑞BC-5800)及配套的各种试剂,乙二胺四乙酸盐真空抗凝采血管(山东奥塞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检测仪器在使用前均已进行常规保养,仪器性能符合检验要求。

1.2.2 血液采集及检测方法 清晨确保空腹8h以上再采血,用注射器采集1ml肘静脉静脉血,置入硅化塑料管,加入50ul 150g/L乙二胺四乙酸盐混匀,指尖血使用一次性末梢采血针采集20ul,加入稀释液2ml,按照标准说明书检测血样,静脉血检测按照全血样品模式进行,末梢血检测按照预稀释样品模式进行。并分析比较静脉血在常温、4℃冷藏状态下以及不同存储时间段WBC、RBC、PLT、Hb水平差异。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处理研究数据,P < 0.05表示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应用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2.1不同采血部位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 静脉血血液标本WBC、PLT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P<0.05),而RBC、Hb水平明显高于末梢血(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当机体患病时,尤其是血液系统疾病可以直接影响血液系统,作为基础检查方法之一的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诊治疾病的重要辅助方法,因此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要求高。而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众多,近年来众多学者总结了血常规检查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3~4]1)人为因素:采血人员操作不熟练、技术不达标等原因容易出现血液在采血针内凝固的异常现象,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2)试剂因素:抗凝剂种类及剂量都会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3)患者自身因素:不同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尤其是白细胞水平影响较大。

本研究中静脉血血液标本WBC、PLT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P<0.05),而RBC、Hb水平明显高于末梢血(P<0.05);血液标本立刻检测与2h后检测血液标本中WBC、RBC、PLT、Hb水平无明显差异,4h后检测结果与立刻检测、2h后检测结果相比,WBC、RBC、PLT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常温及4℃存储的血液标本48h内检测WBC、RBC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而PLT、Hb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影响血常规检查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有血液采集部位、存储温度、存储时间等,因此检验人员需重点关注血常规检查影响因素,严格按规定操作,减少误差,提高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祈振军.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08,4(12):149-150.

[2] 高宏娥. 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因素分析[J]. 当代医学,2015(2):122-123.

[3] 丁明彩,张雁,王霞. 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及分析[J]. 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21(3):77-78.

[4] 周贵.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与分析[J]. 中外医疗,2015(15):183-184.

论文作者:李旺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7

标签:;  ;  ;  ;  ;  ;  ;  ;  

有关血常规检查中常见误差的原因分析论文_李旺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