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旅游产业竞争力演变探析论文

中国—东盟旅游产业竞争力演变探析

朱锦晟

(桂林旅游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摘要: 本文从历时角度,对2007年~2017年7份WEF旅游产业竞争力年度报告关于中国—东盟旅游产业数据调研,并分析了在政府和资源因素影响下的国际地位演变。结果显示,中国—东盟旅游产业竞争力在世界地位稳步提升。本文分析了中国—东盟旅游产业变化的优势因素,探寻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规律。笔者提出,中国东盟旅游产业应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以合作推动旅游产业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共建旅游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 中国—东盟;旅游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

一、总体概况

根据2013年世界旅游与旅行理事会报告显示,从国际旅游整体发展看,旅游产业经济创造价值6万亿,占世界经济总量的9%,为世界经济创造直接就业岗位1.2亿,间接就业岗位1.25亿[1]。2016年中国国内旅游消费保持高速增长,市场新需求、产业新业态、政府新举措不断涌现。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长期保持在15%左右的增长速度,旅游总收入总体保持12%左右的增长速度。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为44.4亿人次,同比增长11.0%,旅游收入从2011年的1.93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9万亿元[2]。中国—东盟双向交流互访形势良好,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东盟第一大客源国。2016年,中国—东盟双方人员往来突破3800万人次,每周往返航班数超过2700个[3]。中国是越南、柬埔寨最大的客源市场,是新加坡和泰国的第二大客源市场,是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客源市场。中国赴泰国游客数量达到923.91万人,同比增长21.1%,排在中国赴东盟各国旅游人数之首。中国对东盟游客的吸引力也在持续上升。2016年,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等国来华旅游人数均超过百万人次,且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司托克斯尝试将象限引入科学研究的划分中,根据基础和应用两个标准,将科学研究划分至四个象限中。[注] [美]司托克斯:《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巴斯德象限》,周春彦、谷春立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年,第63页。然而,无论是线性的划分,还是四象限划分,研究动机的划分基础均是“追求基础原理”和“解决现实问题”。我们查阅调查报告,找到了日本高被引论文作者和普通论文作者对“追求基础原理”和“解决现实问题”两方面重要程度的认知情况,整理出“非常重要”这一选项的比例,如表1所示。

世界旅游组织(UNWTO)则定期按主要旅游国别发布世界旅游发展指数和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对世界旅游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相关研究报告可做相应参考。在针对现有的区域旅游竞争力方面,国外旅游研究关注于旅游产业发展案例,采用质化研究方法开展研究。东盟旅游合作自2002年以来在“旅游一体化路线图”方面取得了进展,探索促进和阻碍进展的因素。国内有众多学者密切关注WEF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年度报告。张秀华(2007)分析了世界经济论坛的旅行及旅游业竞争力报告的评价指标体系[4]。刘德谦(2011)在2011年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中详细分享了《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旅游竞争力报告里的中国》,介绍了中国在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的地位[5]。以上国内针对WEF 和WTTC的研究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材料集中在对该综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以及介绍指标体系本身的方式进行解读。

现场实际应用过程中,依据抽油机最优悬点最优载荷为67%的原则,结合油井完井优化、地面调平衡等技术,使得抽油机悬点载荷利用率尽量靠近67%,实现系统节能高效运行。现场调平衡50井次,调冲程、冲速62井次,结合完井优化设计杆柱组合197次,年节电约26.55×104kWh,节能效果良好。

“昆北”去声字“受”的唱调(《荆钗记·男祭》【折桂令.】“致受磨折”,755)。该单字唱调的过腔是,其中,是第一节主调性过腔,是第二节主调性过腔。这个过腔即是由同一种音乐材料组成的“主调+主调”两节型过腔。

二、研究思路

WEF旅游竞争力年度报告分别涵盖世界各国和地区,其中2007年涵盖124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2017年报告中分别包括130个、133个、139个、140个、141个和136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老挝和缅甸在2013年之前没有纳入到报告中,因此只有2015年和2017年报告中体现了老挝和缅甸的指数,分别是3.3、3.32,以及2.72、2.7。而在2007年、2008年、2015年和2017年报告中,没有将文莱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指数列入,只有三次报告包括了文莱的竞争力指数和排名。2007年报告中没有包括柬埔寨。据图表分析,鉴于各年度报告指数浮动范围较小,且七次报告年份世界旅游产业发展指数的均值也不一致,因此仅从单个国家指数上看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变化并不明显。根据旅游产业竞争力世界排名结果,中国和东盟各国11个国家中,有9个国家排名上升,其中中国排名上升最为明显,排名提升了56个位次,从71位上升至目前的世界排名15位。十年间,世界排名提升达到十位数以上的有越南(20),印尼(18)泰国(11)和柬埔寨(11)。从2007年~2017年排名下降的有新加坡和文莱(2009年~2013年),整体而言,尽管新加坡排名略有下滑,因其旅游产业基础较为发达,即便世界排名有所下滑,依旧处于世界领先集团行列。由此看来,2007年~2017年期间,中国—东盟旅游产业整体排名明显提升。随着政治合作、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国—东盟旅游产业在近十年来进入了发展提升阶段。相关变化具体体现在:

天线组合由接收天线、发射天线、低噪放、电缆等几部分组成。为了贯彻模块化、通用化要求,设计了一块结构安装板,将各部分集成为一个天线组合,形成通用天线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采用不同的安装方式,以减少安装调试过程中的工作量。天线组合结构方案如图7所示。

三、研究发现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平均水平为10164美元,其中只有新加坡和文莱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上,马来西亚、中国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泰国属于中等水平,其余各国距离世界平均水平较远,发展较为滞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基本与世界银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平行,也纳入表格中进行整体对比和衡量(如表2所示)。

表1 中国—东盟2007年~2017年国家旅游产业指数对比表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WEF2007,2008,2009,2011,2013,2015,2017年旅游与旅行竞争力报告统计整理)

通过梳理近十年来的东盟旅游数据,从基本指标、旅游法规结构、旅游企业环境与基础设施,以及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等领域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中国—东盟旅游产业可以基于WEF官方数据统计、旅游竞争力双年度报告、中国—东盟旅游年鉴、各国旅游数据年度统计等可信资料。通过历时角度,直观描绘中国—东盟旅游产业发展背景和治理逻辑,可以更深刻理解和探讨旅游产业发展路径及未来变革,推动产业和区域竞争力迈向新阶段。本文关注中国东盟近十年来的产业地位的变化,主要从通过十年来中国东盟旅游产业地位进展情况,及旅游产业地位与国民经济GDP、旅游从业人员占比、旅游经济收入和国际游客数量变化的内在关系,研究近十年来的中国东盟旅游产业地位变化的内在原因及外在推动因素。

(1)中国—东盟经济领域人均收入水平整体状况

1.2007年~2017年中国—东盟旅游产业地位演变

2007年~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七份旅游竞争力指数(TTCI)涵盖了旅游法规结构、旅游企业环境与基础设施、以及旅游人力、文化与自然资源三个一级指标,以及与旅游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指数、环境可持续性、安全与保障、医疗与卫生、旅游产业战略地位、航空设施、地面交通、旅游基础设施、信息与通信技术设施、价格竞争力、人力资源、旅游产业民众亲和度、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十四个二级指标。通过广泛收集WEF年度报告及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报告中有关中国—东盟区域旅游目的地产业发展指标量化体系并进行相关指标对比,可以了解到中国—东盟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十年来的发展状况,对中国—东盟旅游经济产业十年来的变化规律以及中国—东盟旅游产业在2007年~2017年的国际旅游产业地位演变。表1是从WEF历年数据中反映的以国家为单位的旅游产业整体指数十年对比。

表2 2007年~2017年中国—东盟经济及人类发展指数对比表

资料来源:ASEAN(2014),中国统计局,WB(2016),UNDP(2016)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成立于1967年8月8日,以在泰国曼谷签署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五国外交部长声明(“曼谷宣言”)为里程碑,开启了一段历史,史称东盟五国。为增强与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及欧盟的区域对话能力和竞争实力,东盟不断吸纳新成员国加入东盟。文莱、越南,老挝和柬埔寨陆续成为东盟成员国。自从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以来,东盟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合作取得长足进步。为达到共同繁荣的目标,东盟陆续共同签署和制定了1997年的“远景2020”计划、1998年在越南河内签署“河内行动计划”、2003年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签署“东盟一体化”倡议,以及“2016~2020行动计划”和“远景2025”等一系列行动计划、发展目标和共同倡议。数十年发展合力促发展的历程,证实了东盟各国希望通过政治经济合作,达到追求经济共同繁荣的目标以及追求东盟内部国际关系稳定性的共识。政治合作程度和效果也体现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之中。

2.中国—东盟旅游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通过对氢氧反应辅助供热实现冷启动分析发现,在膜电极表面反应可以快速实现温度升高,但温度过高可能会烧毁膜电极,导致燃料电池停止工作;外辅助的氢氧燃烧供热既能实现温度快速上升,又能解决膜电极破坏问题,安全、高效地实现PEMFC冷启动。

根据东盟历年发布的公开资料查询及整理而来的1995年~2014年东盟国家接待入境旅游者统计可以看到,近二十年来东盟旅游人数整体处于上升状态,这也证实了东盟旅游发展的稳中有升的整体趋势。根据数据显示,其中略有回落的年份在1998年金融危机(泰国下降最为明显)、2003年SARS病毒肆虐(整体下滑),以及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以新加坡入境游客量下降最为明显)。中国2007年~2017年期间表现也尤其突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约1.5倍,2008年~2016年,国内游客增长了26.9亿人次,增长率为157%,旅游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2016年全年国内游客4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9390亿元。入境游客13844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813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国内居民出境13513万人次(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1)政治合作进展顺利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2)中国—东盟国际旅游入境人数指标及发展情况

(2)东盟内部政治合作对旅游合作搭建框架基础

旅游战略合作作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推动力量,早已在东盟各国达成共识。东盟早在1971年就成立了东盟旅游协会,是联合各国旅游管理部门及利益相关者的非营利性组织。1976年东盟秘书处成立了下属的旅游委员会。从框架搭建之初,东盟旅游协会和旅游委员会的目标就是通过各种营销渠道将东盟打造为单一旅游目的地。2002年,东盟各国签署东盟旅游协定,确立七大核心目标:共同努力促进区域内外旅游产业发展;团结协作改善旅游产业效率及竞争力;大幅度降低旅游产业发展障碍和贸易壁垒;建立资源优势互补机制,扩大区域旅游吸引力;加强营销合作,打造东盟单一旅游目的地;协作互助,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人力资源水平和服务标准;共同提升公私资金投入旅游发展及服务提升。2004年,东盟签订东盟框架协定,将旅游产业和航空业发展列入十二大重点合作领域中的两项重点行业。2011年,东盟引入了旅游战略发展行动计划,对2011年~2015年旅游发展战略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各国也纷纷将旅游产业确立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如马来西亚将旅游业发展确立为国民经济12个重要支柱产业中的其中一项。在搭建框架的基础上,东盟各国也不断将国家间框架机制通过具体行动计划,按照政府间协定目标,逐项落实。

(3)中国—东盟旅游产业合作趋向深入

地缘战略看,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中国与东盟国家互为重要客源市场和旅游目的地。开展旅游交流与合作,对于促进各国经济增长、推动友好往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旅游往来升温,已逐步形成双向交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近十多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旅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旅游交往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山水相连、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为国际间关系的创新、开发、共享起到重要作用。其中,2017年3月16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中国-东盟旅游年”开幕式将中国—东盟旅游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四、结语

旅游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的重要推动力,已经是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一个共识。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1月18日出席世界经济论坛活动时,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演讲,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历史命题。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为活跃的朝阳产业,作为国际间政经交流、文化沟通和民众交流的重要载体,必将相应构建“旅游命运共同体”。本文通过对中国—东盟旅游产业经济状况的数据分析东盟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的整体状况和国际地位,并结合东盟各国的旅游政策、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要进一步旅游行政管理和人员流动管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准,确保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旅游国际竞争力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掌握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继续将中国—东盟旅游产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东南亚联盟各国共同进步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Jennifer Blanke,Thea Chiesa,The 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3,xiii.

[2]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中国旅游研究院.

[3]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对接会将于9月13日在南宁举行[EB/OL].国家旅游局网站,http://www.cnta.gov.cn/xxfb/jdxwnew2/201709/t20170903_837781.shtm.2017-09-03.

[4]张秀华,陈伟.WEF《 2007旅行及旅游业竞争力报告》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经济师,2008,(5):169~170.

[5]刘德谦,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旅游竞争力报告》里的中国[J].中国旅游评论(2011),2011,255~260.

中图分类号: F592.7;F125.4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19)27-0100-03

[注] 基金项目:本文受广西人才小高地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支持(项目编号:KY2016YB536),2017年桂林旅游学院课题研究基金(项目编号:KJ0603227)阶段性成果,受中国旅游研究院东盟旅游研究基地研究项目支持(项目编号:DMYB02)及广西——东盟旅游协同创新中心(GXRCGD201704)支持

作者简介:

朱锦晟,桂林旅游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学与人类学,东盟社会观察。

标签:;  ;  ;  ;  

中国—东盟旅游产业竞争力演变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