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语文学习引向安全地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学习论文,地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说目前的语文教学处于危险状态并非危言耸听。
当前以讲读课文为主的教学方式,由于过分强调将文章解读到位,忽视真正的学生活动。朗读课文,不管学生是否读出了感情,是否读出了节奏;课堂答问,不管大多数学生是否思考到位,只要有两个学生举手,讨论也便开始;课文理解,只承认教学参考上的答案,漠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一个哈姆雷特。
更为严重的是,它把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甚至成绩系于教师一人身上,直接导致这样一个严重局面:教师讲文能力强,学生学习热情高,成绩也相对较好,反之学生就丧失学习热情,成绩一落千丈。但一所学校真正能被学生视为好老师的又有几人呢?从每年高考招生来看,如果不是由于家庭经济问题,优秀的学生极少有人愿意报师范,已是人人皆知的事实。而师范院校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教学状况,又直接导致一批又一批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普遍低下。正因为这样,现在各级学校的教师素质令人极不满意,没有教参就无法上课者大有人在,课堂缺乏吸引力,教学效益低下的情况不在少数。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建构一套科学而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引向一个安全地带,脱离学生学习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危险境地。
笔者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主合作式新阅读”教学方案,试行两年来,学生自学能力明显提高,合作意识明显增强,考试成绩居全年级前列,尤其是初08级7班从进校的全年级第十六名上升到年级第四、五名,更为可喜的是由于这套教学方案以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唯一关注的目标,学生不会因教师水平的高低而出现学习热情和成绩的异常波动,有效地规避了因师质的差异带来的教学风险。
这套教学方案有三个要素:“新阅读”、“自主”和“合作”。
一.关于“新阅读”
之所以命名为“新阅读”,是因为它遵循了阅读学习的基本规律。关于阅读学习的规律,孔子在《礼记·中庸》中,对它进行了精辟的表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就是,先要广泛地学习,发现其中的问题,经过缜密的思考,明辨其中的事理,消化吸收,最后身体力行。
对于教学过程,国外的教育家们所进行的研究也和孔子的论述基本吻合。
现代教育史上传统教育学派的开山鼻祖,德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在19世纪上半叶,通过对儿童心理活动规律的探究,提出教学程序要经过四个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这种教学程序的理论后来风行欧美,盛行50余年,逐步形成“赫尔巴特学派”。后来,德国教育家莱因将五段重新定名,称为“五段教学法”。一是预备,二是提示,三是比较,四是概括,五是应用。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主张“学生中心”、“从做中学”,把教学过程分为五个要素,构成不同的阶段。一是创设情境,二是确定问题,三是提供材料(也称形成假设),四是解决问题(也称作出推理),五是应用检验。
可以看出,这些教育家无一不是把“运用”作为阅读或者说教学的最终目的的。
但我们现在的讲读教学却只是在阅读——理解两个环节上兜圈子,沿袭的是前苏联中学文学教学程序:一是起始,介绍作家和作品的时代背景,解释生字新词;二是阅读和分析,朗读作品,分析人物和情节发展过程;三是结束,概括主题思想,总结写作技巧。(虽然表现形式有些变化,但实质都是这样)
新阅读教学模式还原学生阅读学习本身的基本程序,即语文教育家韦志成先生在《现代阅读教学论》中提出的:认读——理解——评价——积累——运用。
据此,新阅读课型的基本模式是:
一.课前预习:1.抄写常用词语,并以这些词语写话;2.就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写出理解,提出问题,并做点评。
二.检查预习:合作小组传阅以词写话作业,给出评价。
三.学生讨论:1.学生再读课文,准备发言提纲。2.合作小组讨论,互通有无,并准备全班发言提纲。3.全班交流(由各小组发言人陈述小组意见),教师做必要板书。
四.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讲解内容作补充讲解。
五.书写学后感言:教师启发学生利用课文所写内容写作话题片段作文。
六.同类文章比较:单元或几篇文章学完后,进行比较写作。
“新阅读”模式强调整体感知,减少“死抠字眼”。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人所皆知。诸葛亮阅读“独观大略”,而“自比管仲乐毅”,后来证明是事实。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精读细研,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从头到尾“引导学生”把每篇文章分析透彻,好比扶着孩子走路,一直扶到长大成人一样,实际上得不到应有效果,而且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挤占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督促。
其次,“新阅读”模式强调积累运用。书写读后感言,就是要学生变课文内容为自己写作的材料,调动自己的思维写出具有个性的文段。比如在教学《藤野先生》后,可以用其中的材料写有关“立志”“教育”“仁爱” “公正” “爱国”“偶然与必然”“学会放弃”等等话题的文段,把课文内容变成学生自己活的材料。进行同类课文的阅读比较,可以提高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在比较的过程中开发学生智力,进行创造性思维。如教学八下第一单元(人教版)后要求学生为其加一个标题,有学生加“坚韧”,因为这五篇文章中的人物都受到命运不同程度的考验,都表现了不屈的精神。有学生加“可贵的灵魂”,五篇文章中藤野先生是“跨越国度的大爱”,胡适的母亲是“言传身教的典范”,牛汉《我的第一本书》中的父亲是我“荒寒岁月里的精神力量”,托尔斯泰是“平庸外表下的可贵灵魂”,莎莉文小姐是“黑暗与死寂中的火把”。在比较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对文章材料又进行了一次更高程度的思考和运用。
二.关于“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新阅读模式将学生的学习从教师霸权的高危状态引向安全境地的主要手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博士、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说:“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陶行知先生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不在教学生,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效益,最终要体现在学的效益上。即使老师教得再好,如果学得不好,教得“好”也要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事实上,很多富有创新性的杰出人才,并非学校所造就,他们很少获得正规教育的“滋养”,而是通过自主学习而成功的。这些人有被斥为笨蛋而赶出学校的爱迪生,首次报考大学就名落孙山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两次考不上大学但却创造“群论”闻名于世的数学家迦罗华,还有华罗庚、高尔基、侯赛因等等……
“自主合作新阅读”模式从预习点评到课堂讨论几乎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学习的参与者,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发表个人意见的积极性,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以“课前预习”为例来说明,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不翻参考书的情况下,认真阅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写出个人的理解,并做内容点评。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争取自己把文章读懂,有利于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学习。课堂上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编写发言提纲,让学生在再次阅读中自然解决自己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并在又一次阅读中产生更新的层级更高的问题,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有人也许要担心学生的理解不够正确,但为了一个所谓正确的理解而忽略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牺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是错误的行为。何况学生的错误理解还会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纠正,更不要说老师在最后还要做补充讲解纠正。有人也许还会担心:那些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会认真完成预习作业、认真进行讨论吗?笔者认为:现在许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家长教师从小放手太少,以至于在学生眼里学习不是他自己的事。如果有朝一日能让学生明白学习就是他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应该自己负责任,就有可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迸发出来。课堂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同学都发表意见,学生为了不在同学面前丢脸也要说几句,而且说得不好同学会看不起他,为此,为了自己的面子他也必须尽自己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将“要他学”转化成了“他要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关于“合作”
这套方案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自主” “新阅读”与“合作小组”的结合。
几年前,中国的两位大校写了本名叫《超限战》的书,反响极大,就连美国的军官们也纷纷说:“中国诞生了军事思想。” “20年来我国很少见到这样具有独创性的军事理论,也是我们仅见的美国以外关于全球化战争战法的理论。”……《超限战》被推崇到如此地步!它的主要思想是:穷国如果要想用高科技对付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实际上中了发达国家的陷阱。搞高科技,穷国永远也赶不上发达国家,用高科技来对抗美国只是以卵击石。那么,要怎样才能与之抗衡呢?要运用“超限战”。“超限战”就是军事手段、经济手段、反高科技手段等的有机结合。它利用了黑客战、金融战、能源战、媒体战、生化战、生态战、贸易战、心理战、原子战、间谍战等战法。单独一种战法的效果可能并不明显,关键是这些战法的迭加组合,迭加越多,组合越妙,威力就越大。大综合就会产生大创造,就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大于三,甚至大于五六的效果。
“合作”与“新阅读”的结合,正是要产生这种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合作小组将学生组织在一个小范围内,让学生之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所有的小组成员通过一个共同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每个成员都承担一定责任,成员之间面对面地接触,以不断加深了解的方式进行交谈,能产生亲近感。在四人小组内,不管有没有天赋,都容易找到自己被需要的感觉,从而赢得自信,获得自尊。合作小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合作学习”与“新阅读”的结合以后,合作小组的活动空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从词语检查到朗读课文,再到课文分析以及最后的“读后感言”,整个学习的过程都由小组合作来进行。合作层级一步步推升,学生自主在合作中一步步展现,合作在自主中一步步强化,四个同学不同的发现互相分享,不同的问题互相启发。由于合作的密度和强度足够大,同伴之间的了解也足够深,互相之间的依赖也加大,合作的意识也会越来越增强。反过来,合作的强化又会加强自主的能力。合作中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能很好地诱发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对文章字里行间隐含的情、理的感悟。
在这套教学方案中,“自主”是学习的基本形式,也是最终的目的;“合作”是“自主”的基本保障,也是培养的目标;“新阅读”是实现“自主”“合作”的基本凭据,也是获得学习能力的基本手段,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一个互相促进、彼此保证的循环体系,极大地发挥了各自的功能,共同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一个真正的安全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