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必须改革_公车论文

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必须改革_公车论文

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必须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干部论文,职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主要包括公车使用、公款接待)的实物消费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延续至今,暴露出许多弊端,必须尽快改革。

一、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实物供应的弊端

1.浪费巨大。1992年的报刊资料就显示,全国每年公款吃喝支出达千亿元;每年公车支出也达千亿。2001年,全国有534个县、11811个乡镇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拖欠额达130.41亿元。但一些领导干部还是涌向高消费场所,大吃大喝毫不皱眉头。陪同人数越来越多,接待标准互相攀比,年年攀升。公款宴上,主客双方为了不醉倒,常常将酒泼洒于地,而一杯酒常常花费在10元以上,有的名贵酒,一杯甚至几百元。美味佳肴大半桌倒入潲水缸。某市财政总收入不到4亿元,据纪检部门调查,2002年的公款接待费用最少有6000多万元。2002年,该市本级财政收入只有8000万元,市直机关已纳入集中统一核算的91个单位公车支出和接待费用人均达11000多元。20世纪80年代,曾因公款吃喝处分过一些干部,甚至罢免了一位副省长。而90年代以来,罕闻此说。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公车使用和公款接待的浪费现象是一种社会行为,只要不中饱私囊,就算不了什么。这种“平心静气”浪费公共财产的现象,是对人民群众辛勤劳动果实公然糟蹋的集体麻木。

2.隐藏腐败。一是公私不分。公车私用、私客公请是公开的秘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豪华的婚丧车流中,公车是“主力队”;在一些“桑拿洗浴城”外,不少把车牌号遮住的,正是领导干部的“坐骑”;领导干部的子女上学,有公车接送。二是漏洞大。公车管理是一大“黑洞”。据某市财政部门反映,有的公车一次维护费用达5.6万元。而接待费用更是一笔糊涂账,上、下级来人要接待,领导要接待,领导的亲朋好友也要接待;客人要接待,自家人也要接待;不仅要安排吃喝,还要提供住宿、交通、娱乐、观光“一条龙”服务。由于票据管理的不规范,一些不能报销的费用,如送礼、行贿支出都作为接待费用列支。据有关部门揭露,原河北省国税局长李真,1999年一次就购买五粮液酒3吨,价值117万元,大部分用于送礼。三是助长庸俗关系学泛滥。有很多公务本应在办公室进行的,却要在“饭局”上,一番推盏轮杯、酒酣耳热之后,不管该不该办,当事人一拍胸部:包在我身上!也有一些握有资金审批权的领导干部,激将他人多喝酒,慷慨表态:一万元一杯!

3.削弱领导干部进取心和奋斗精神。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艰苦奋斗,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保持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古人也说得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由于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实物供应(而且这种供应实报实销),一些领导干部不是把工作条件的改善当作为人民服务的便利,而是把它当作身份、地位的象征。一些领导干部出门必坐豪华车,接待动辄上千元甚至上万元,以显示自己的潇洒和气派,办公场所由田间地头等基层第一线,变成了小车、会议厅、餐厅“三点一线”。在公车和接待等公款消费上互相攀比,互相“竞富”,玩物丧志,追逐声色犬马,艰苦奋斗的精神完全抛在脑后,对人民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哪有心思考虑工作?更何谈“开创新局面”?这还严重地误导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强化了人们的“官本位”意识,助长了全社会的奢糜之风,似乎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艰苦奋斗的人“不吃香”了,“涌现”了一批如中纪委副书记刘丽英同志称为“收入不多,特别会花钱”的领导干部,出现了一个公款消费的“特权阶层”或“贵族阶层”。

4.影响了党群关系。一些领导干部不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抛弃了艰苦奋斗作风,奢侈浪费。群众看在眼里,恨在心里,编造了许多顺口溜进行讽刺。正如江泽民总书记严肃指出的“现在少数干部中滋长着追求享受、贪图安逸的现象,有的拿着公款搞高消费。这样干,叫群众怎么没有意见?己不正,焉能正人,玩物是要丧志的。”过去,干部小车坏在路上,群众主动帮助推,现在,群众见了袖手旁观,甚至幸灾乐祸。干群关系由鱼水关系变成了鱼油关系。如若听任这股风蔓延,不仅会毁掉一批人,还将侵蚀我们党的肌体,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地位。

二、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改革的必要性

1.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改革。最近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对北京、上海、青岛、郑州、武汉、重庆、广州7城市普通居民的电话调查显示,95%以上公众赞成进行公务用车改革。”我们在调查中,群众100%支持对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进行改革。全国政协十届一次全会第0225号提案披露,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财政不堪重负的大包袱。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

2.国内外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我国大庆市、深圳特区在公务用车和公务消费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实效。张家界市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对领导干部公车使用和公款接待实行定额包干(这还只是在单位“小财政”里的包干,如若往“大财政”争取到的资金,不占用定额指标),两项费用即节约30%以上。欧美、东南亚许多国家,给公务员发放交通津贴和购车补贴,加之高薪养廉,除特殊岗位外一般不配公车,只有政府机构的最高领导配备专车;国内公务往来不搞公款接待。我国对公车使用,规定了配备范围,规定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不准乘坐进口车,规定了各级别领导干部工作用车的排气量,对个别违规者还给予了处罚;多次强调,对发不出工资的单位和贫困地区购买小车的,要给予纪律处分。但是,公车数量连年增大,公车档次越来越豪华。对禁止公款吃喝,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下发130余份文件,1998年至2001年上半年就有30余份,但是,公款吃喝风并没有被遏止。然而,我国已进行的住房、医疗、电话费用货币化改革,却将困惑我们多年的难题迎刃而解了。

3.领导干部自身有改革的要求。一方面,作为管理者,他们也对公车和公款接待的漏洞和支出过大感到难办与痛心;另一方面,作为公款接待的主要“消费者”,他们也有无奈和苦恼。我们调查了71名处级干部、49名科级干部,赞成对公车使用和公款接待进行改革的,分别为70人、47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98.6%和95.9%。他们选择“按不同岗位、职责完全货币化”的有5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5%;选择“按不同职务、岗位定额包干,超支自负,结余归己”的有2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2.5%;选择“按不同职务、岗位定额包干,按比例奖罚”的有3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8.3%;选择“绝大多数人实行货币化,对地方党政一把手及一些要害岗位仍维持现状”的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7%;选择“维持现状,加强管理”的仅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5%。

4.合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职务消费的实物供应,在计划经济资源短缺时代,是合理而有效的,也便于进行监督。如今,“家大业大”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多元化了,“经济人”的价值取向日益明显,我们的思想观念管理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职务消费实行货币化改革,可能对公务人员的分配制度产生较大影响,较多地提高领导干部收入,但是,第一,整个社会不增加开支,只是将其职务对社会资源占有的一部分,变成这一职务的公开的、名义的收入;第二,增加职务人员的廉洁“奖励”,提高其廉洁的“成本意识”,最终会减少社会监督所需的开支,减少贪污腐败造成的社会性坏账……而一天不改革,“公地的悲哀”就会继续下去,还可能愈来愈严重。

5.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一是如前所述,绝大多数人支持改革。二是财政完全可以承受。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不会增加财政负担,据初步测算,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支出总额不会超过1000亿元,仅占现阶段公车和公款接待支出的30—50%,只不过将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由暗补改为明补而已,人民群众可能更易理解和接受。正如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所说,新加坡选择公开给予高级公务人员高薪,而不像有些国家名义上给官员们低薪,但将大部分薪水改以非现金的酬劳来掩饰——房屋、汽车、开支户头、度假等,这是对人民诚实的表现。三是社会物质条件充足,从市场上完全可以购买到职务消费所需的服务或物资。

三、职务消费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根据所有权理论,只有将所有权明晰为个人,个人行为才会最有理性和最讲效率。人们绝不会对属于自己的东西毫不珍惜。而对所有权不明的公共财产,人们往往会过度使用而不考虑效益。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改革,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立足于制度创新。

(一)关于公务用车改革

1.将现有公车拍卖,司机买断工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按不同岗位、职级发放交通津贴。根据已有经验和我国国情,从省部级到科局长级,每月发放4000—200元交通津贴费,在市县区、大城市辖区内,不得再报销交通费用。

2.将现有公车整体拍卖后,组成出租汽车公司与财政脱钩。领导干部按岗位、职务规定不同的定额包干指标,用车时按市场价格凭票据到公司叫车,指标用完后自己用现款结算,公家不再补贴,节余的60—80%,奖励。出租汽车公司在运力宽松的情况下,可对外出租。

3.地州市、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公、检、法、国家安全、纪检监察部门领导,因工作和安全原因,既可实行货币化,也可鼓励个人买车,财政按不同职务给予10—30%购车补贴,每年给予1—2万元油修费补贴。

(二)关于公款接待支出改革

1.废除接待费用凭据报销制度。为科局长以上领导干部每月增加1000——200元薪水,取消国内公务往来的公款接待,财政不再列支接待费用科目,单位和个人不准报销接待费。

2.县市以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外事部门,安排一定数量的外事接待费用。这笔经费,总额由人大决定,外事部门具体呈办,政府首长“一支笔”审批,年终由人大审核并向社会公布审核结果,不准突破限额。对国内公务来往的客人,只提供服务(对地市级以上领导提供陪同服务),一切费用由客人自理。

3.实事求是地确定领导干部的出差补贴标准。按照出差地的物价水平,让领导干部住得下,吃得起,坐得起车,以住宿票为凭据,实行总额包干,节约归己,超支不补。以目前的物价水平,国内一般地区出差,科局长到地市级领导干部,以180—300元为宜,上海、北京、广州市等高消费城市,可上浮30—40%。

(三)关于推进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几点措施建议

1.必须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改革,不仅牵涉到领导干部个人的利益调整,牵涉到人们观念的变革,还牵涉到权力的运行机制和政治、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式的改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是从上到下联成一体的网络系统,有着共同的运行规则和运行惯性。它的每一个子系统,都必须与之相适应,否则,就会发生磨擦、碰撞乃至冲突。不难理解,一些先行试点地区,不敢理直气壮地宣传其改革经验;这些好的经验难以自发在全国“开花结果”。在现有政治经济格局下,单个地区的公车使用和公款接待改革,只能对内不能对外,只能对下不能对上,否则,本可以流入地区的政治、经济资源,就可能流失到其他地区。这将造成比通过职务消费改革所带来的效益大许多倍的损失,这是任何一个地方领导不愿干、也不能干的,何况还要面对内部矛盾。过去,“三菜一汤,客人走光”;现在,如若完全取消公车和公款接待,一些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担忧更大。

2.必须与其他改革措施配套实施。如,与财政资金分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配套实施,为公车和公款接待改革提供物质条件;与转变政府职能、落实“政企分开”相衔接,防止一些领导干部向企业转嫁负担。同时,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也要进行相应改革,防止出现党风廉政建设的“特区”,也消除一些领导干部的攀比心理。

3.既要有改革的紧迫感,又要充分做好改革的准备。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科学搞好测算。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改革是广大群众多年来的呼声,早改早受益。但由于它牵涉面广,不可草率行事。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既要考虑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又要考虑领导干部尤其是一些特殊岗位领导干部的工作需要;既要考虑领导干部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人民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还需考虑到,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到位,应逐步缩小职务消费范围,降低职务消费基数。

标签:;  ;  ;  ;  

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必须改革_公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