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面向新世纪”的误区--评葛家楚、余绪缨主编的“会计”_会计论文

“面向新世纪会计学”的误区——对葛家澍、余绪缨主编《会计学》的批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学论文,新世纪论文,误区论文,批评论文,余绪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众所周知,葛家澍、余绪缨主编的《会计学》,截至今天,已先后出版两种版本:一是作为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并于1995年出版了修订本;二是作为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定位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本文是对后一种版本的批评,所以标题为“面向新世纪会计学”,以资区别。

“面向新世纪会计学”是由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会计界著名学者编著的,集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于一体的完整的会计学科体系。全书共分二十一章,达60万言。这部面向21世纪的21章教材,据笔者管见,存在若干误区,分述如下。

一、移花接木,四柱不明

“面向新世纪会计学”第一章第一节首先介绍客观环境制约下的会计发展,提到中国古代会计的发展。引述其中一段原文如下:此后,官厅会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官厅会计把钱粮的收支分为四个部分“原管、新收、已支、现在”来反映财产的增减变化。官厅会计中应用的这一方法在元代传入民间,经过不断加工与完善,形成了众所周知的“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

读到此,顿生疑义,四柱清册的四柱究竟是什么。众所周知,“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今天会计对象的四要素(权益、收益、费用、资产),而“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是今天会计账户记录金额的四要素。驴唇不对马嘴。同时这个“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又是没有经济意义的。真正的账户余额计算公式是:“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这是一个基本计算公式,还可以细分为借方余额计算公式和贷方余额计算公式。

四柱清册出现于宋代官厅,原来是办理钱粮移交的一种表册,四柱之间的关系是:“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今天会计账户余额计算公式:“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这种四柱可以称为狭义的四柱。随着历史的发展,四柱清册从元代开始逐渐流入民间,到了明清时期,为了适应工商行业的需要,被赋予新的内容。旧管即权益,新收即收益,开除即费用,实在即资产。它的计算公式是:“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今天会计对象的恒等式。这种“四”可以称为“广义的四柱。广义的四柱清册:“权益+收益=费用+资产”(按照从右到左的写法,就是“资产+费用=收益+权益”),具有西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作用,可以推导出利润计算的两种平行公式:收益(新收)-费用(开除)=利润,资产(实在)-旧管(权益)=利润。

广义的四柱清册是我国传统会计的精华,是对世界会计的独特贡献。“面向新世纪会计学”所介绍的四柱清册既不是狭义的,也不是广义的。这是一大败笔。

二、“借贷”符号,无中生有

“面向新世纪会计学”有其独特的最新内容,那就是在编制会计分录的模式中,在记账凭证上,特加了“记账符号”栏。读者在第六章第八节科目汇总表记账程序实例中,就会看到按照经济业务编制的会计分录(代记账凭证)。援引其模式如图表1-1。

表1-1

这种会计分录的模式,不是创新,而是画蛇添足。追本溯源,最初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葛家澍主编《会计学基础》(修订本)一书(第70页)(如表1-2)。

《会计学基础》(修订本)阐述的记账凭证,尚未脱离实际(即未设置“借贷”符号栏)。这就出现了“借贷”符号是有若无(分录模式中有,记账凭证中无)的自相矛盾问题。“面向新世纪会计学”为解决这一问题,没有实践基础,直接在记账凭证上增设“借贷”符号栏,反倒成了累赘,证明本身就是无中生有。试看下列该书第六章第三节阐述专用记账凭证的实例(如表1-3、表1-4)。

就收款凭证而言,其左上角列有借方科目,例如银行存款或现金,表示应将金额记入其借方。凭证内列有贷方科目,例如产品销售收入,它是与银行存款相对应的科目,表示应将金额记入其贷方。一笔金额是“一数两属”(即属于借方科目,也属于贷方科目)。在设有“借贷”符号栏的情况下,记账时简单明了,工作方便。但在收款凭证上增添“借贷”符号栏后,还要在这一栏填写一个“贷”字。显然是多此一举,而且模糊了“一数两属”,也违反了“有借必有贷”的说法。由此可知,“借贷”符号论无法自圆其说。

三、记账术语,认识模糊

“面向新世纪会计学”致力“借贷”记账符号的推广,忽视记账术语的运用。甚至对借方和贷方、借记和贷记等成对出现的术语,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这两对术语同是英语debit和Credit的汉译词。作为名词译为借方和贷方;作为动词则译为借记和贷记。关于借方和贷方的含义,“面向新世纪会计学”赋予一种含义,即借方是账户的左方,贷方是账户的右方。笔者认为,借方、贷方在形式上标志着账户的左方和右方;在内容上则意味着资金运用(资产、费用)和资金来源(权益、收益)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没有这两个方面就没有复式记账。至于借记、贷记又是什么含义,“面向新世纪会计学”没有说明,也没有运用这两个词的例证。

众所周知,借记是指记入其账户的借方,贷记是指记入某账户的贷方,如此而已。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会计制度中的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一直使用这对术语。例如“现金”科目使用说明:本企业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现金。现在老一辈会计学者不会忘记,被誉为我国会计泰斗的潘序伦先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编著的《基本会计学》(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50年初版)一书中已经使用这两个词。援引该书第27页一笔经济业务及其分录如下:

14.赊售商品予元丰号,计价$3000。我们同样只能借记应收账款(元丰号)账户$3000;贷记销货记账户$3000。

笔者要强调借记、贷记这对记账术语,含义简明,使用频率高,了解和掌握其含义与运用,有助于理解其他有关课程。比如说商法,《美国统一商法典》第四篇就有不少条款涉及借记、贷记等会计术语。例如第一章第4-104条,结算一词的定义:指以现金支付、或通过票据清算行结算,或通过借记或贷记账户结算,或通过汇付结算……又如第四章第4-401条,银行借记客户账户的条件。其中包括:在银行与客户之间,银行可就任何可付票证借记客户账户,即使此种借记将造成透支。

笔者认为,借记、贷记这对会计术语,不是“借贷”记账符号所能代替的。

1.记账规则,以假乱真。记账规则是受账户类型所制约的。会计账户通常分为五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费用。也有把它归并为资产、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益、费用四类。在西方会计理论中,认为收益与费用是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加和减少的两项因素,将其列入所有者权益类。根据资产负债表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将账户分为三大类。

在账户分为三类的条件下,确定的记账规则为:恒等式左方的资产类账户,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恒等式右方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面向新世纪会计学”一反常规,作出了不顾账户类型的所谓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比如企业现销商品一批,贷款5000元,现金收讫。这笔经济业务,按照常规记账规则记账,必须记入“现金”账户的借方5000元,同时记入“销售收入”账户的贷方5000元。这是唯一的正确的记录。这笔同一的经济业务,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条件下,把它记入“现金”账户的借方5000元,同时记入“销售收入”账户的贷方5000元。固然正确,如果错误地记入“销售收入”账户借方5000元,同时记入“现金”账户贷方5000元,也不违背记账规则。可见,“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不是真正的记账规则。借贷二字作为借方、贷方会计术语的简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可称之为记账规律。

2.借方账户与账户借方,混淆不清。“面向新世纪会计学”第57页,对记账规则的解释,有一句关键性的解说:“经济业务发生以后,所计入的账户必须至少包含一个借方账户和一个贷方账户。”由此可见,什么是借方账户,什么是贷方账户,还没有正确的认识。

每个账户都有借方和贷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将引起至少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等额的变化。上述关键性的解说,使用的是“借方”账户和“贷方”账户两个术语,这两个术语用错了地方。应该改用账户借方和账户贷方。

大家都知道借方账户与账户借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样道理,贷方账户与账户贷方也不能等同起来。借方账户是指增加额记入借方的账户,例如资产类账户;贷方账户是指增加额记入贷方的账户,例如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的账户,都属于贷方账户。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不可能都是借方账户与贷方账户相对应,也可借方账户与借方账户相对应、贷方账户与贷方账户相对应的。

总之,借方账户与贷方账户是指账户的类型,例如现金账户和银行存款账户都属于借方账户,即资产账户。以现金存入银行的业务,就属于借方账户与借方账相对应。账户借方与账户贷方是指记录金额增减变动的两个方位,复式记账是指任何经济业务都必须记入账户的借方和贷方两个方面,而不论涉及几个账户。

四、业务分类,以偏概全

“面向新世纪会计学”把企业发生的形形色色的经济业务概括为四种类型9个小类(如表1-5)。

表1-5

从这个表来看,经济业务划分9小类也好,概括为四种类型也罢,无非涉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而已。在会计要素分为六个、账户体系包括五项(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账户类型分为五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费用)的条件下,说什么四种经济业务类型概括了形形色色的经济业务,显然是夸大其词。

另外,“面向新世纪会计学”为阐明上述经济业务类型,作了详细的例解,举出10笔经济业务示例。例如第1笔经济业务向石井公司赊购原材料一批共计5000元。涉及原材料和应付账款两个账方同增5000元。即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属于第一种类型的第1小类。以此类推,前9类经济业务,对号入座,按照四种类型9个小类,各得其所。最后第10笔经济业务——销售商品一批,价款总计30000元,已经收到并存入银行(暂时不考虑增值税),只好靠边站。因为它是资产与收益同时增加的业务。上述经济业务类型没有收益也没有费用的位置。“面向新世纪会计学”自身证明了经济业务的四种类型残缺不全,没有整体性。

标签:;  ;  ;  ;  ;  ;  ;  

“会计面向新世纪”的误区--评葛家楚、余绪缨主编的“会计”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