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从笔者亲身参与的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管理的意义与要求与施工特点以及质量控制要点,旨在与同行探讨学习,共同进步。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汽车普遍成为人们生活当中的代步工具。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市政道路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多,行车的速度还有荷载也在不断增加,对路基就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如果说路基的质量不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那么路面在车辆反复的碾压之下就很难能够保证质量,那么道路就会提前进入疲劳期、破损期。在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之下,市政道路的路基设计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必须与其配套。市政道路的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市政道路的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已成为当前施工企业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1.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管理的意义与要求
市政道路线形的主体就是路基,路基是贯穿整个市政道路全线路的,路面的基础设施就是其路基,路基与其地面共同承担来自路面上的荷载力,路面全靠下面的路基对其进行整体的支撑,市政道路使用的年限长短与其路基的质量相关,所以我们进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时必须注意其路基的施工质量。
市政道路施工是一个复杂的施工过程,不同的市政道路有不同的施工等级,根据其不同的路面结构与其不同的质量进行不同的路基要求,最近几年我国的市政道路病害发生频繁,纠其原因多是因为其路基的原因产生的,其中路基的强度问题与其病害发生的关联性最多,一个市政道路的质量好坏与路基的强度息息相关,我们只在路基施工时对其进行质量的严格控制,才能保证路基的使用中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对于路基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路基施工时必须保证路基的日后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因其路面的荷载力与自然的因素对其产生作用力而发生其整体失去稳定性,并且其不会在后期的使用中发生破坏与其路基的变形,所以我们的对市政道路路基进行施工时必须保证其具有稳定性。
(2)具有足够的强度。在外力的作用下,路基不会产生超过其设计时的变形,其整个变形范转不能超出设计的规定,并且其整体的强度应该是较高的,不能低于设计的标准。
(3)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水会对地基产生影响,其主要是其地面水与其地下水,在水的浸泡下地基会产生变形,并且其地基的整体强度会产生变化,在一些具有季节性特色的地区,如冰冻地区等,路基会在水的作用力下产生一些季节性的冻融产生。形成冻胀或是翻浆,使之整体的强度产生变化,导致其强度不足。对于路基施工时我们要保证其不会在低水温的情况下产生这种强度降低的情况,这就需要路基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水温稳定性要求。
2.城市道路路基工程的施工特点
(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处于露天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在工程施工区域内的专业类型多、结构物多、各专业管线纵横交错;专业之间及社会之间配合工作多、干扰多,导致施工变化多。
(2)城市道路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沿线的涵洞、挡土墙、路肩、边坡、排水管线等项目。
(3)路基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为辅;人工配合土方作业时,必须设专人指挥;采用流水或分段平行作业方式。
3.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点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经济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交通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对道路工程的损害也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市政道路的质量,保证车辆的正常通行。
市政道路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而路基则是基础,所以路基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由于路基经常会受到降水、 温度、环境的影响,同时车辆的碾压也会对路基产生影响,减少路基的抵抗能力。所以我们必须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指的是在工程开工之前及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图纸在现场进行恢复道路中线,并定出构造物的位置等。施工测量的目的是将图纸上所设计的建筑物平面位置、形状及高程标定在施工现场地面上,并在施工的过程中指导施工,使工程严格按照所设计的图纸进行建设,路基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导线、中线及水准点复测。施工测量中,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认真熟悉图纸,检查图纸与设计是不是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满足路基施工期间需要,应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及加桩的地面标高;在每道工序的施工测量防线时,要保证纵横断面定位精度,使后期施工路基及构造物的定位和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质量要求;要避免在施工损失,就必须仔细查找路面下覆盖的各种管网路线。
(2)填方路基
在填筑路堤之前,我们应该选择一段路段作为试验段,由专业人员对试验段的土层进行松铺系数的测定,这样才能够合理地安排的压实遍数、施工设备组合、每台机械需要完成的工作量等等,能够很好地指导工程实践。在施工前进行试验铺筑,确定填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如果该路段路基填筑的基本高度应该在八十厘米左右,对路基表面清理完成之后,应该把表层土翻松三十厘米,等到压实度满足工程需要之后在进行填筑;如果高度超过八十厘米时,就不需要对表面土进行翻松,只需要整平表面之后就可以进行填筑了。
在路基摊平的施工中,应该保证每一土层的填筑具有一定的路拱,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路基的正常排水,而且每层填土都应该超出标高下的路基宽度,每侧最少要宽出五十厘米,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证路基工程的压实程度。此外,在平整工作完成之后,我们应该用二十吨的振动压路机,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碾压变数,在碾压的时候,第一遍不振动,然后是先慢后快,由弱到强,逐渐由内向外推进,而且碾压的车轮轨迹应该有零点四到零点五米的充电,保证碾压的时候没有死角,均匀碾压。
(3)路基填筑
填筑过程中首先要控制层厚,每层压实厚度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最佳铺填厚度进行控制。土石方运到施工作业段摊铺后,用尺量测松土厚度,每填一层都应超出路堤的宽度,并有足够的余宽,以确保路基边缘的压实度。压实的分层厚度、压实机具类型、碾压(夯击)遍数,均应视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而定,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有条件应做试验段取得施工参数。压实标准采填筑过程中首先要控制层厚,每层压实厚度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最佳铺填厚度进行控制。土石方运到施工作业段摊铺后,用尺量测松土厚度,每填一层都应超出路堤的宽度,并有足够的余宽,以确保路基边缘的压实度。
(4)路基压实
开展压实工作应该从路基的两边开始然后是中间,这样就可以形成路拱;应该是先轻后重,这样就能够实现土基强度逐渐增加直到满足工程的需要。在进行碾压之前,应该先对路面进行整平,具体的应该保证路中线向路堤两边整成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四的横坡。在对于弯道部分碾压的时候,应该从低的那侧向高的那侧碾压,这样就会形成单向的横坡,特别注意的是应该保证前后两次的车轮轨迹应该重叠十二厘米到二十厘米。此外,同一个水平层应该采用同一种材料,必须避免混填,在回填之后应该注意分层进行碾压,而且压实程度应该满足道路工程的需要。
除此之外,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保证压实程度符合工程需要的标准。但是有时候会因为施工方法不符合规定,路基的压实程度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就会相应的产生路面病害。具体的预防方式就是不同的土质是不能混合填充的,而且应该对不同的图纸进行相应的试验,而且结果要求准确,因为这些数据是要作为一定的技术参考来知道施工的,这也是保证压实质量的重要因数。另外在施工中应该检查纵横坡的坡度是否合格,应该保证其达到相应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_吴红联
[2]浅谈市政工程道路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_张一丁
[3]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_李松岩
[4]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_刘琼青
[5]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_吴鹏
[6]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_曾昭光
[7]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_张涛
论文作者:丁少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0
标签:路基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压实论文; 路面论文; 强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