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分析论文_谭肖

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分析论文_谭肖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武汉分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其特定建筑的施工和处理方法越来越先进,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其中,装配式建筑的处理模式是较为有效的基本类型之一,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结合装配式建筑的有效施工,必须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环节,全面提高设计标准化效果,有效解决过去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体现这种建筑处理方法较大的实际效益。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分析

1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特点

在设计过程中,预制建筑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大不相同。具体差异不仅存在于实际的工厂预制楼梯和阳台,也存在于随后的混凝土组装和浇筑工程中。两者之所以有很大差异,主要是因为预制建筑在实际建筑设计中具有技术前沿的特点。这种特性也决定了装配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和约束性,也给设计带来了许多困难。设计预制建筑时,必须首先考虑规划步骤。在这一步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实际成本、预期经济效益、原材料运输的实际路况、具体项目施工组织单位等。实际预制建筑设计对布局和结构有一定要求,必须满足布局合理、结构规整、受力简洁的要求。在预制楼梯、阳台等构件的基础上,后续将采用更加标准化的设计方法。在设计方法上,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尽可能减少组件的规格,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多种组合形式。这种设计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设计结果更加多样化。减少相关预制构件的种类,相应提高构件模具的二次利用率,从而降低构件制造厂的材料消耗,为实际工程施工现场提供便利。因此,为了彻底抛弃原有的混凝土建筑设计,有必要充分理解其真实的建筑特征,从而彻底理解二者的区别。传统的混泥土建筑设计中,混泥土是由骨料、凝胶材料与水或者是其他添加剂,互相之间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调配的人工石材。混泥土在造价上有其巨大的优势,价格便宜,又拥有较高的可塑性与耐久性,十分经济实用。

2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

2.1施工图纸设计要点

预制建筑设计是后续施工的基本保证,施工图设计是主要内容。通过科学设计建筑结构形式、材料设备、内部装饰等。,它可以为施工和以设计参数的形式显示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施工图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施工过程、工艺操作和质量控制。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具体要求,注重隔音、防火、防渗漏等方面,确保建筑工程的各项功能得到保障,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

2.2装配式建筑立面设计

2.2.1拆分设计

装配式建筑立面设计中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布局方式,选择卧式拆分设计对于重要的结构进行拆分设计。但是要保证制作难度比较高的构件尽量的不能拆分。

2.2.2预制外墙拆分

这部分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结构体系。在设计中,墙板可以根据结构的结构部分和剪力墙进行分割。为了使构件的运输更加方便快捷,建筑结构中的任何预制墙体都可以拆分,并可以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与其他墙体组合成一个整体结构,施工时要有明确的编号,以便于安装和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标准构件的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快速发展,逐渐的走向了工业化发展的阶段,非标构件逐渐的被应用到建筑工程中。标准构件的设计也逐渐的精细化,造型也更加的别致,外部美观性逐渐增强。此时要注意到造型与色彩的合理配置,增加韵律美。

2.2.4非标准构件的应用

预制建筑中的梁柱、剪力墙、楼板等常见结构构件可以大量生产。内部装饰和内部结构部件可以选择一些非标准部件。对于这些组件,需要小批量定制来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预制建筑设计过程中,对早期需求的准确把握要求相关单位高度重视,尤其是后续预制建筑各组成部分的具体要求,使这些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进而显示出较强的实用价值,有效解决各种潜在的不利威胁。在理解预制建筑的设计要求时,要求设计单位关注环境条件、设计目标、成本约束等条件,以确保它们能够在分析和协调沟通中形成一个理想的标准化过程,这有助于随后更理想的可行性方案的制定,避免后续装配式建筑设计工作存在较大不良影响。

3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装配结构设计中,一些问题会对装配楼的施工效果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节点和节点问题。装配结构的关键是考虑节点和节点的问题。这两个因素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有很大影响。如果接头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出现防水、耐久性和抗震能力不足等现象,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应加强节点和节点的设计和检测水平,减少关节和关节带来的安全隐患;运输问题。在运输过程中,运输过程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造成零部件损坏,使装配建筑的设计质量达不到标准。此外,由于起重设备设计不合理,会出现梁柱倾倒现象,造成组装部件损坏。飞机不规则。在具体设计中,建筑平面设计有很大差异。根据不同的平面设计选择合适的磨削工具会增加成本,这限制了组装结构部件的使用。因此,可以根据非装配式建筑的特点进行现场施工。

4装配式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4.1施工方案及初步设计方面的设计策略

预制建筑初步设计的策略包括:有效协调设计中涉及的不同专业;在行业技术规范的指导下,科学设计现浇楼板层数;根据各专业管道的布置和预埋件的位置,选择质量可靠的预制构件;考虑项目的潜在应用价值和稳定性;通过对成本和施工进度的有效分析,确定初步设计方案。同时,应加强施工方案制定中的战略分析。具体包括:对所有专业的预埋构件进行充分考虑,优化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明确各预制构件的设计参数;对施工方案设计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估,处理好其中的细节问题。

4.2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水平

针对目前预制建筑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提高预制建筑的技术水平,国家应高度重视预制建筑,加强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通过了解各种建筑问题,提高预制建筑的整体水平。其次,经济成本控制是预制建筑面临的一大难题。只有控制经济成本,才能提高预制建筑的经济价值。另外,重视人才的培养,受到传统建筑模式的束缚,装配式建筑发展中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做好人才培养,才能使装配式建筑从设计到施工都得到快速发展,从而实现专业化、标准化、经济化的建设效果。

4.3对装配式建筑成本进行控制

与传统的现场浇筑施工相比,预制住宅建筑成本高主要是由于预制构件价格高。因此,降低预制构件的成本可以有效地促进预制建筑的发展。将生产规模大、建筑质量要求高、对居住建筑特点要求低的保障性住房与预制技术相结合,不仅能有效降低预制构件成本,还能满足大型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市场需求,形成规模经济,实现双赢。这一措施已在中国预制住宅发展较好的主要城市实施。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低碳环保概念的深入,使得装配式建筑应用越来越广。装配式建筑的各预制构件可在工厂内产业化生产,运至施工现场直接安裝施工,有利于节能环保。并且构件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实现了现场施工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作用,对装配式建筑设计及其应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岳莹莹.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信息共享途径和方法研究[D].聊城大学,2017.

[2]金晨晨.基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

[3]苏杨月.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质量问题及改进机制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

[4]陈荣峰.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之研究[J].建筑知识,2017(10):48-49.

[5]常春光,张瑜.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成本控制问题与措施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470-475.

论文作者:谭肖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分析论文_谭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