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我国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改革,教育的普及导致中小学类型的建筑数量快速增长。陈旧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与现代技术的发展相适应,教育形式由传统模式到开放模式的变革,教育空间也趋于更加开放,传统单一的建筑形态无法满足新时代青少年学生的使用需求。学校的空间模式需要发生变化,打造以人为本的开放化的校园空间。
如何打造以人为本的开放化校园空间至关重要。同时,对学生活动的空间环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的交往空间在教育类建筑中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实际需求以及我国国情,针对交往空间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从室外交往空间、室内交往空间和灰空间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结合国内优秀设计实例,对其进行部分分析,并加以理解和验证,探寻各个具体交往空间的特征及其构成要素,总结其构成特点,处理方法和规律。最后,结合实际工程中的学校建筑--宿舍和食堂分析了交往空间的设计和处理手法,比如:宿舍的要求和布置,食堂设计的交往空间需求等。
关键词: 学校宿舍和食堂,中小学建筑,交往空间
绪论
21世纪我国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改革,如何打造以人为本的开放化校园空间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满足教学模式的同时,尽可能地使学校建筑具有多样化的综合性和灵活的空间特征。重视环境对人的心理导向性。
加强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之一,相应的交往空间在教育类建筑中就显得十分必要。校园交往空间是老师和学生进行基本教学和交流的主要场所。现代城市中小学建筑交往空间应更为开放、社会化乃至多元化。
交往过程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地方,小到构筑物,大到广场中厅,也可以是某个通往教室的廊道。交往空间遍布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如何设计出一个有趣、积极、能促进交流的空间,这是建筑师在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小学建筑交往空间的研究
在中小学校中,知识的传授和指导,学生自身的发展,都需要在交往中实现。
学校交往空间既是校园规划的中心区,又是校园建筑艺术的高潮空间。在中小学校建筑的设计中,要积极地创造空间,以空间作为媒介,促进学生、教师和社会人士的广泛交流。
在中小学交往空间的设计上,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室内交往空间
(1)走廊
走廊是除教室外内部空间使用率最高的室内交往空间。以学生宿舍为例分析。同学之间心心相印的交谈、良好的室内环境会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和居家感,使他们在繁重的学习之余消除心灵上的孤单和寂寞。
走廊将学生宿舍多间寝室在水平方向组合,它是不同寝室同学的重要交往场所。在建筑面积有限,无法设置较大面积的公共空间时,可采取在寝室入口处凹入或凸出一块空间,从而增加居住者在过渡空间等候、交谈、活动的机会。
教学楼内的走廊,同样也可以采取凹或凸空间的处理方法。在走廊某一部分开辟出交往空间,增强了走廊空间的趣味性。
(2)门厅
如果说廊空间是教学区内的线性交往空间,那么厅空间则是面性的交往空间。门厅是学校建筑主入口公共性的交通和集散空间,是建筑入口的过渡空间,其功能属性有以下几点:连接建筑内外的交通空间;结合室外场地的活动空间;临时性的集散活动场所。门厅空间中常见的行为类型主要有三类:穿越、逗留、活动。
无论哪种设计,都应考虑到前厅交往空间的作用。可作为展示空间,也可以将合适的部分作为休息区。
(3)楼梯
楼梯是建筑中的竖向交通空间。它作为学校建筑中主要的交通联系枢纽,人流量较大,人流比较集中,容易形成活跃的氛围。楼梯是教学区内学生的必经之处,学生经常在楼梯上碰面,走廊与楼梯之间也有较强的视线交流,对学生而言具有独特的空间体验性。对楼梯的设计上,应考虑以下几点:
a.适当设置外置直跑楼梯
与多跑楼梯相比,直跑楼梯的空间连续性和行走的连贯性更强,能相对便捷地从楼上下到室外活动空间。大部分的学生偏好于不先经过一层的门厅直接从室外通过楼梯到达楼上,或直接从楼上到达室外广场。室外楼梯的视野开阔,不存在采光通风的问题,也是其另一大优势。
b.梯段宽度合理
仅仅满足规范要求的疏散宽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结合实际需要,考虑到交往功能,适当加宽梯段,形成舒适的交往空间。
c.延伸休息平台
休息平台的延伸与扩大,能增大学生停留和休息的机会,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空间的使用率,创造出宽敞且舒适的交往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室外交往空间
(1)庭院
庭院空间一直都扮演着交流和聚集的重要角色,是校园的灵魂场所,是校园空间的重要构成形态和组织方式。常见的设计手法是,下沉庭院或空中花园,并结合绿化,不仅节约用地,还使得空间更加丰富和具有层次感。
(2)屋顶
城市的局促造成了校园活动空间的拥挤,由此很多学校设计开始对屋顶空间进行利用,以弥补交往活动空间的不足。需要注意的是在开辟屋顶的空间时,不能忽视舒适、安全等重要因素,还应兼顾到屋顶空间的可达性以及是否对下层空间造成干扰。
3.灰空间
“灰空间”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而现代“灰空间”的研究多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以达到室内外融和的目的,比如建筑入口的柱廊、檐下等。
灰空间不仅能为枯燥的教学空间增添趣味性,同时在校园建筑中,也是学生的重要交往活动空间,引入灰空间是解决空间局促问题的常用手段。
(1)入口灰空间
廊道、楼梯、雨篷是门厅中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正是灰空间内虚实关系的点睛之笔,每个课间与放学后都有各式各样的交往行为在这里发生,使这个空间充满活力。
(2)建筑底层架空空间
底层架空是内外过渡的模糊性空间,既能很好地连通外界环境,又能避免日晒雨淋,还能增加校园空间的层次感,形式也非常灵活。
(3)台阶
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提出:“在任何游人漫步的公共场所,从台阶下来或高低变幻的边缘地方增设几个踏步。使这高一点的地方很容易从下面上来,以便人们可以聚集起来,坐着观看街景。”
由此可见,无论室外还是室内,高低错落的台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驻足并自发地在这里进行看书、讨论、休息、观看甚至攀爬等活动。
二、工程中学校宿舍食堂的设计
本节将结合实际工程进一步对交往空间的设计进行分析。将学生食堂和宿舍楼两个功能相互融合在一栋建筑中,也是在高层学生宿舍建筑中能够见到的一种情况。工程中,餐厅、操作间设置在建筑的1-4层,以上各层为学生宿舍。通往餐厅的是一个大型观景平台,底层架空。设计在考虑交往空间的利用上,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宿舍:
a.宿舍为三~四人间,布置形式多样化,并配有书桌和储藏空间。
b.各层宿舍设置有公共卫生间,盥洗室内有盥洗池、电热开水器,洗衣房或洗衣机位。
c.走道两端有露台或阳台,为学生交流提供了交往空间。
2、食堂:
a.餐厅入口是众多人流出入及滞留的地方,可以将门厅扩大,布置一些沙发休息座,从而提供一个舒适的滞留空间,创造出休闲、等候、信息交流的环境,增加学生餐饮区的亲切感和生活气氛,增进学生间的交往和交流。
b.餐厅本身就附带交流的空间作用,为了扩大交往空间,可以根据建筑造型设置观景平台和露台。屋顶平台也是理想的交往场所。比如:利用逐层退缩所形成的阳台、屋顶露台,创造出动静皆宜的谈话、休憩、交往的场所。
3、灰空间
通往食堂的大型观景平台是由高台阶逐级构成,可供师生们在台阶平台上看书,交流,观景。底层形成架空通道,成为一部分灰空间,可供周边人流自由穿行通过。这不仅给教师、同学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场所,同时增加了建筑的趣味性和通透性。
结 论
为坚持“素质教育”发展路线,中小学的校园建筑的空间形态组织应有所变化,并向开放化以及社会化的多元方向发展。良好的交往空间设计不仅给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更重要的是为他们创造出利于身心健康、积极活跃、促进思考、轻松而安全的交往环境。身为建筑师,设计时要结合教育需求,环境变化,经济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创新,从而建造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富有特色的校园建筑。校园建筑设计应在保障其功能性的基础上,充分的考虑学生感受,一切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住宅城乡建设部 颁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1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2016
[2]住宅城乡建设部 颁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2012
[3]住宅城乡建设部 颁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2018
[4]住宅城乡建设部 颁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2012
论文作者:范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空间论文; 建筑论文; 校园论文; 楼梯论文; 学生论文; 门厅论文; 室外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