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乡规划的深化,大中城市的控制,中小城市的发展开始在全国各地逐步实施。得益于此,小城镇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小城镇的发展带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设计;措施
前言
小城镇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小城镇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小城镇合理进行建设和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1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原则
1.1宏观指导的原则
1.1.1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下,必须要将人口分布、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才能够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以及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最终达到城市与乡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1.1.2人本主义的原则
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进而导致小城镇地区的差异性比较大,人文文化的不同也造就了各地之间独有一定的特色,必须要充分地发挥出特色优势,采用适宜技术,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文化成果,强调人文关怀,从而才能够为人们打造更为宜人居住的环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1.1.3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原则
必须要坚持综合、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以及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并且结合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充分地提高利用效率,并且通过政府的有效调控,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小城镇社会、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
2现代小城镇规划设计内容
2.1居住建筑的规划设计
居住建筑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必须要科学、合理地选址,先安排好利用建设用地的空闲地以及闲置宅基地,并且结合住宅翻建进行及时地调整改造,提倡建设水平分户的单元式住宅,科学地进行建筑层数的增加,进而达到节约建设用地的目的。住宅建筑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减少每户的面宽,增加每栋建筑的单元数和户数,能够提高建筑面积的容积率以及建筑密度。
2.2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
公共建筑在进行用地的时候必须要严格地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鼓励公共建筑多功能组合设计,性质相近的项目能够构成综合楼,增加建筑层数,做好相关所属设施场地的综合利用,避免违章建筑的出现。必须要节约用地,降低投资,不断地增加建筑体量。如果选择集贸市场的时候,避免盲目求大的心理,进而造成有场无市的尴尬现象发生,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必须要综合地利用非集时候的场地,妥善地安排好大集临时临战场地,对于一部分商业服务设施,可以采用灵活设点以及流动经营等方式,能够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图1)。
2.3人文形象的塑造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大国,小城镇往往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产,在不同的地区,会出现不同的文化,并且对城镇空间的发展产出相应的影响,逐渐地形成小城镇空间独有的文化特色,所以,在进行小城镇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要重视其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小城镇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尊重地方文化,不断地强化地域文化特征,将历史文化逐渐地融入到小城镇景观设计中,保护当地的民风民俗,保障小城镇的人文特色能够延续,尤其是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应该重点保护。由于小城镇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空间环境,所以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能够反映当代城镇生活,保障小城镇独有的时代感和个性。
3现状中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3.1城市规划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伴随着快速增加的城镇人口,对于中小城镇规划来说,也在不断的进行着相应的调整,城镇发展也逐步呈现出了规划和建设并驾齐驱的局面,而在此大环境下,就使得人们忽视了城市规划的作用,城市规划意识淡薄。
3.2没有凸显地方特色
目前来看,很多中小城镇并没有将人文地理以及当地历史经济结合起来,使得自身的城市规划缺少了相应的地方特色。
3.3在进行规划时,没有将科学性和长远性充分考虑
城镇的基础设施规划没有和城镇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一致,并且没有重视到生态环境规划的重要性作用,因而致使城镇的环境呈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势,难以满足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4小城镇规划设计实例分析
4.1城镇概况
该城镇距市区30公里,总面积为113.68平方公里。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90元。上缴国家税金4800万元。
4.2功能定位
根据历史条件和地域特点,镇域和镇区分别按以下规划体系发展:在充分认识现状的基础上,强化中心镇区的综合职能,突出村庄的居住职能,工业采取集中与分散布局相结合的形式,以工业小区布局为主,适当发展中心村工业据点。
4.3镇区体系
镇区规划形态按“一城两区”布置。一城:该镇镇区;两区:北部城区和南岸的产业区。以镇政府所在地为核心的行政办公、商贸服务、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中心;城西区、城东区、城南新城区——城西区主要布置为该镇的教育科研中心;城东区主要是该镇的对外交通中心;城南新区主要是该镇的工业中心,这样各中心主次分明,分工明确。规划综合自然地形、城市发展形态、现状建设用地布局、地质条件、防洪、风向频率及规划期内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城市建设用地方向为:近期在改造完善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和村庄用地的基础上,集中向南侧发展,远期沿向东、西拓展。
4.4经济结构发展特点
农业和蓄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尤其是要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农业龙头,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现代化进程。工业结构调整,着力提升煤炭、石料加工、建材等主导产业。建立工业园区,引导村镇企业向园区集中;治理污染严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的技术档次和附加价值。
4.5社会发展特点
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扩大城区面积,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区积聚,提高土地和人口的城镇化水平,同时完善镇域内的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大为提高;生态环境的治理要达到国家标准,并以此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行政管理队伍与机构。
4.6规划分期目标
近期目标:衔接对外交通,理顺交通秩序,建设对外窗口,提升城镇品位,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划定城镇功能分区,完善城镇功能。建设重点:完善和提高镇区供水、供气、供热、污水排放、雨水排放等市政配套设施;突出镇区绿地广场、景观道路、公园绿地的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完善镇区综合服务功能。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城镇规划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为了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城乡环境,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道路,将城镇发展和环境相结合,按照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设计理念,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生态学理论,切实的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建立出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侯帮忠.浅析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民营科技,2012(2)
[2]李华莹.生态优先理念下的小城镇规划策略——以南宁市那马镇为例[J].规划师,2014,S2
论文作者:冯林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9
标签:小城镇论文; 城镇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镇区论文; 文化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