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方法论文_梁丽莹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方法论文_梁丽莹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西 柳州,545001)

摘 要:目的:针对小儿门诊护理中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应用沟通艺术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50例患儿有关资料,随机将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患沟通方法,观察组患儿应用护患沟通艺术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患儿护理满意方面,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62%,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在护患之间产生纠纷的比例方面,观察组为2%,对照组为60,观察组比对照组低,两组患儿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中加强护患沟通艺术,可显著提高儿科门诊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护理;护患沟通艺术;护理效果

1. 前言

医院中门诊具有较大的人流量,特别是儿科门诊,不只是面对哭闹的患儿,还有对患儿非常担心的家属。随着日益成熟的医疗技术及不断提高的健康意识,人们不仅需要医疗支持,更需要在交流、沟通等方面更全方位获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理效果的提高方式,护患之间减少纠纷,逐渐成为护理重点。本文针对小儿门诊护理中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应用沟通艺术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现将有关情况进行总结。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的50例门诊患儿的有关资料。患儿年龄不足11周岁,不存在急性感染外伤,有正常思维,不存在精神疾病,患儿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将严重病情需转院治疗患儿,严重疼痛对患儿情绪产生影响的患儿予以排除。将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有15例男患儿,10例女患儿,患儿年龄在1—10岁之间,平均年龄(6.1±0.5)岁。观察组有14例男患儿,11例女患儿,患儿年龄在2—9岁之间,平均年龄(5.9±0.4)岁。比较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2.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沟通交流好患儿家属,对患儿病情予以明确。对于病情无法准确描述的患儿,引导其准确表达,使患儿进一步完善症状描述。观察组患儿采取护患沟通艺术,主要遵守以下护患沟通原则:一是对患儿及家属引导表达的主动性,护理人员在交流中尽可能对患儿鼓励使其对感受主动表达,如果无法准确表述,应对患儿家属诉说认真倾听。二是在沟通交流中,尽可能使患儿及家属将感受准确表达,避免采用说理方式,对其思路不要影响,便于护理人员获得的资料更真实。三是护患之间采取开放式交流方式,诸如护理人员向患者询问病情应采取开放式询问方法,使患者或家属将疾病有关内容表达的更多。四是对患儿及家属应予以尊重,在与其沟通时,护理人员应使患儿及家属有被尊重的感受。此外,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与患儿特点相结合,选择的交流方式应合适。

护患沟通要掌握技巧,以善解人意为前提,护理人员应基本理解、同情、感知患儿的表达,便于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交流中一直保持的态度要温和,使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理解受到尊重感,对护理人员增进信任,对护理工作配合的更好。在心灵沟通中采取真诚态度,亲切温和的语言,这对于护理服务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素质,这在交流沟通中对护患沟通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2.3 指标观察

结合护理满意评分量表对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护理质量、护理操作及服务态度等,总分100分,超过95分为非常满意、80—94分之间为满意、60—79分之间为一般、不足60分为不满意,非常满意与满意之和所占比例为总满意率。对患儿住院过程中,产生护患纠纷的情况及所占比例进行调查。

2.4 统计分析

应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 21.0对患儿有关数据分析,应用t检验方法比较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形式表示护患纠纷发生率,应用X2检验方法,应用秩和检验方法比较等级资料,P<0.05表明患儿有关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3. 结果

在患儿护理满意方面,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62%,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在护患之间产生纠纷的比例方面,观察组为2%,对照组为60,观察组比对照组低,两组患儿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4. 讨论

患者在门诊中接触最多的是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表达,对其疾病进行了解并进行诊断。沟通交流在此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沟通交流不只是提高患儿的信任及依从性,还使诊断时间明显减少,提高诊治疾病的效果。护患之间采取适当的沟通技巧可使医患关系得到缓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使患儿产生舒适感,对其病情变化密切观察,以免发生严重医疗事故。护理人员应将护患沟通艺术作为熟练掌握的技能,其语言、语气是护理人员思想道德修养的直接体现,对护患关系也产生直接影响。护患沟通艺术应用于护理中建立了良好关系,可全面了解患儿病情,采取亲情式沟通使患儿的紧张恐惧情绪消除,进而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5. 结语

总之,儿科门诊这一公共场所人群集中、具有较大流动性,提供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沟通技巧良好掌握,还要使综合素质、操作技能及应变能力不断提高,针对患儿突发事故要提高工作作风和诊治效果,进而使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春红,张晓蕊,刘维红.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7

[2] 李红,李艳.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1

[3] 周荟,黄小妹.优质护理服务对小儿惊厥患者家属的影响研究[J],当代护士,2017.8

[4] 张新华.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2

[5] 陆静,王艳芹,张晶晶.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8.5

论文作者:梁丽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  ;  ;  ;  ;  ;  ;  ;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方法论文_梁丽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