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论文_欧三养

浅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论文_欧三养

中共乐昌市委党校 广东 乐昌 512200

摘要: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发展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为全面开发和丰富文化,促进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良好发展,创设重要前提。本文主要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现状入手,针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为全面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良好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前言

我党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顺利开展的过程中,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十分重要的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该文件重点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之中,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定位,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和着力点、基本要求。同时报告中重点强调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地位,其中提到了“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充分分析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为充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十九大报告中,涉及到文化建设部分的关键词是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为基础、更为深厚、更为广泛的自信,也是最为根本的自信。针对文化自信的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能够发现,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动力源泉,其是从文化发展规律出发,针对具体规律进行全面充分的认识和把握,基于我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文化繁荣发展创设重要基础。先进的文化理念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之中,如果缺乏繁荣兴盛的文化,就无法有效推进民族伟大复兴。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国文化繁荣昌盛,需要积极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五年多年文明历史孕育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文化修养以及道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优势所在。

二、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明确价值取向

特定的历史条件、社会形态基础,有效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出现和发展,对于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优秀程度进行辨析,需要充分依靠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不能够仅仅凭借着空谈的方式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不仅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知识,培养人们的文化素养,同时还能给人们的为人处世产生较大的影响。《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悠久历史的检验过程中有着其合理的一面,但是需要注意到,在阶级社会之中,这个道理实际运用的可能性较低,普通平民通常是处于了被剥削的地位中,统治阶级将“己所不欲”的贫困和压力施加到被统治阶级中,这一现象长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指出了这一问题,并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无产阶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意义,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禁止出现统治阶级将“己所不欲”的贫困和压力施加到被统治阶级的情况。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社会将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这高度发展的生产力,社会化的生产关系,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人价值,保障人权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将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更为充裕的物质生活,从而有效推进精神文明生活的良好发展,保障社会个体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二)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良好发展,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基础,而其中充分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思维发展导向,同时为人们树立起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认为包含中国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在解决现阶段人类面临社会难题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比如说社会环境问题、国际恐怖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等多个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自强不息、天下为公、厚德载物、富民乐民等方面的思想,在充分有效的应对国际社会中的相关问题,都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科学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而且,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相应的科学性要求,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为推进中国和谐社会的良好建设,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提供良好的典范,使其能够成为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2]。马克思主义在逐渐中国化的过程中,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元素进行全面有效的汲取,全面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活力。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良好发展,创设了重要的前提条件,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以及习近平同志都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充分有效的阐释了马克思主义。而“实事求是”这一观念,最早在汉代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之中就有体现,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中的融入程度逐渐提升。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国家发展过程中,充分有效的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需要针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全面充分的把握,为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积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需要从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全面坚持真理,针对国家政策、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进行全面有效的修正,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内容,保持着无私无畏的政治态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思想认识、决策以及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并及时有效的解决,给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模范,使其能够更好的符合社会客观发展规律、时代要求以及人民的发展愿望。

四、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代内涵和现实要求

(一)赋予时代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党充分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给优秀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的土壤,积极借助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有效丰富当前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表现的时代内涵在逐渐的转变和提升,更好的为积极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中国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其中产生着较多社会和谐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转变和丰富,奠定了坚实基础[3]。

(二)提出现实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或者可以换句话说,创新即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主线,同样也是良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主线。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篇就提到了“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并且其中涉及到了较多方面的文化发展内容,比如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推动新时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强调全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文艺原创能力,推动文艺创新”。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媒介,全面扩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发展内涵,有助于切实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全面提升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具备较强的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赋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更多的现实要求,使其能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全面提升文化的表现力[4]。

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赋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确的价值取向、科学要求,以及新的时代内涵和现实要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良好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充分有效的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持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全面开展文化发展、文化繁荣工作,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及思想内涵等方面,全面提升中华文化的创新性,丰富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王成, 邓倩. 理论意蕴、内在属性和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多维解读[J]. 理论导刊, 2017(12):40-46.

[2]李长学, 王子凤, 胡振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何以可能[J]. 科学社会主义, 2016(5):24-29.

[3]肖贵清, 张安. 关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几个问题[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8(1):00125-00126.

[4]荣文丽, 赵孝龙.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9(1):35-37.

论文作者:欧三养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浅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论文_欧三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