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_产业集群理论论文

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园集群发展的特征、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群论文,对策论文,产业园论文,特征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12;F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2)03-0116-04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通过产业集群化加快区域发展是现代经济的重要趋势。产业集群理论最初由杜能在1826年提出构想[1],他认为空间是均质分布的,农业生产由于运输成本不同而呈现围绕中心城市环带分布的特征。19世纪末,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对集群产生的动力进行分析,认为在生产过程中,企业、机构和基础设施在某一空间区域内的联系能够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并带来一般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专业化技能的集中,进而促进区域供应者和消费者之间增加相互作用、共享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区域外部性[2]。韦伯认为,影响工业地方性积累和分布的要素除了运输成本和劳动力外,还有集聚要素[3],即包括交通条件和资源指向的特殊原因和因共享辅助性服务和公共设施所带来的成本节约等一般原因。迈克尔·波特(M.Porter)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在地理位置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联结”[4]。

产业集群理论表明: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聚集效应、专业化分工、创新力提升,产业集群的关键在于产业链和产业关联度。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种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在一定区域内某个企业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纵向一体化发展。集群要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在整个生产经营环节上配套,企业群有较强的规模性、关联性和较高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当前,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特色产业集聚成为各区域增强竞争优势、创新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而植根于区域内部的最主要的本地化因素——文化及其形成的产业链,则是区域经济发展关注的要点之一。文化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地理空间上集聚,通过专业分工和产业协作,由众多互相关联的文化企事业与机构建立起来的产业组织。

文化产业集群的建构要求和运作特征,一是要有核心文化企业和分工协作的企业群,形成一个互动机制和企业网络;二是这些企业配合起来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三是要有地理空间聚集,空间化聚集程度较高;四是要有相关辅助机构和服务组织(如信息、网络、金融、科教组织)的强力支撑,形成整体联动机制。

文化产业园是文化产业集群的外在形态,是在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特色鲜明的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将相关文化产业领域的企业及其支撑机构集中于特定的空间和地理区域内,具备独立管理和组织职能的、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多功能文化产业聚集区。文化产业园的超强集聚特征使得它成为衡量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园发展现状及特征

我国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都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将文化资源转变成文化资本,是西部地区实现文化大繁荣、经济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园区区域及产业分布特征

目前,西部地区建有(含在建、待建)文化产业园区54个,省区分布详见表1(数据来源:2010年陕西、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宁夏、甘肃等西部省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及文化发展蓝皮书)。

从区域来看:根据已有或在建的文化产业园区分布情况,西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呈现出集中性和不均衡性,大多数产业园集中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陕西、四川、重庆、广西等省区,而宁夏、青海、西藏等省区发展缓慢。这一方面说明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说明虽然西部文化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仍任重道远。

从产业分布来看:西部文化产业园几乎涵盖了文化产业的各个门类:文化旅游、文艺创作、新闻出版、影视传媒、娱乐演出、数码动漫、网络科技、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等。由于西部地区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所以文化旅游园区建设遍地开花;西部地区民族民俗、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独具优势,艺术品交易文化园区相对集中;西部地区文化气息和环境独特而浓郁,文艺创作文化产业园区稳步发展;部分省区科技实力雄厚,数码动漫园区发展势头良好。

(二)西部文化产业园发展产业集群特征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园建设起步较晚,但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体现出一定的集群特征。陕西主要形成以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高新动漫为特征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集聚,云南、贵州、广西主要形成以云南影视实验区、黔东南原生态音乐创作基地及依托桂林山水、凝聚全球艺术家创作心血的“愚自乐园”为代表的西南民族特色、自然文化景观特色集聚,四川、重庆主要形成以广汉三星堆文化产业园、成都建川博物馆群落、重庆巴渝世家创意产业园区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巴蜀文化、红色文化集聚,甘肃、宁夏、内蒙古主要形成以敦煌艺术开发区、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内蒙古大盛魁文化产业园等为代表的西北民族特色、黄河文化特色集聚,新疆、青海、西藏主要形成新疆民街文化旅游区产业园、青海“八瓣莲花”旅游文化产业园等为代表的民族宗教特色产业集聚。

二、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地区发展不均衡,总体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从文化产业园的数量、规模以及产业链的完整程度、产业经济及社会效益来看,重庆、四川、陕西、广西相对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上游,其文化产业园数量和类型多、规模较大,产业链的完整程度也较好。宁夏、内蒙古、云南和贵州相对处于文化产业园建设的中游,其中宁夏的镇北堡西部影城成为影视、旅游开发功能一体化开发成功的经典范例,有效地带动了宁夏其他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另外,雄厚的经济背景是内蒙古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园建设的有利因素,而高度发达的旅游业则为云南发展文化产业园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甘肃、新疆、青海和西藏则相对处于文化产业园建设的下游,属于刚刚起步阶段,文化产业园数量极少,在规模和集聚度方面也较为落后。总体来看,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园从数量、规模、集聚程度等方面同东部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

(二)重复建设、同质化严重,集群特征不明显

各地政府希望抓住国家文化产业改革的难得契机,推动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对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园充满热情,但由于缺乏相互协调和长远规划,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导致园区同质化严重,集群特征不明显。产业聚集理论表明:靠近资源地是一个产业在特定区域聚集的一个有利的区位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5]。资源优势只是潜在优势,西部地区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自然风光、民族特色、宗教文化都对全国乃至全球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然而许多地区未能充分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忽视本地实际条件,盲目追求“名头”和跟风,无法形成文化产业集群的鲜明特色和区域品牌。例如,目前西部地区各种影视城、游戏动漫产业不同程度存在不顾国情省情,漠视市场需求而遍地开花的现象,势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行业内恶性竞争。同时,有些园区贪大求全,涵盖文化产业各个门类,功能定位不准确,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三)产业聚集动力单一,政府主导色彩浓

聚集效应是产业集群的优势之一,而聚集的动力可以有社会动力、经济动力、政府动力等模式[6]。社会动力是在文化和空间因素影响下,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国外多数文化产业集群都起步于此;经济动力是指在经济因素驱动下,以市场逐步成熟和扩大为特征的文化产业集群,如深圳大芬村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政府动力是各级政府介入文化产业聚集和园区开发之中,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属此模式。西部地区计划经济痕迹较重,产业园区的建设往往与政绩甚至地方、部门利益紧密相连,因此,文化产业园建设大多是地方政府直接领导或参与,这种做法本身对文化产业园建设是极大的支持,但政府控制过度易违反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会导致资源浪费,华而不实,往往造成“艺术开始,地产结束”的尴尬局面。

(四)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程度低,整体竞争力不强

产业聚集的要素是有核心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强劲的创新力。由于西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整体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和成长发育时期,一方面,本地投资能力有限,外来投资进入渠道不通畅,导致入园企业缺乏实力雄厚的核心企业;另一方面,文化企业本身进入市场门槛较低,且具有于投资小,风险高,短期效益难以显现等特征,因此,初期吸引的多为大量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市场淘汰率高,专业化及企业间协作程度低,整体竞争优势不明显。

(五)产业链条不完整,缺乏关联效应

西部不少文化产业园产业构成与分布不合理,特别是上下游产业缺乏产业配套与协作,相关辅助机构和服务组织不完善,难以形成互补性强的产业链,因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不高。很多园区仅仅是企业的集聚地、产品的集散地,缺乏产业链形态的经营,产品单一,收入来源少,企业群之间规模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不高,企业网络和系统集成还未充分实现。产业集群的集中度不高,集群系统的产业张力和辐射力不强,园区基地空间聚集程度不高,缺乏错位发展和差异化竞争,缺乏区域性优势集群的支撑。

三、发展西部文化产业园的路径分析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走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西部省区政府要制定文化产业园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使文化产业园发展有规可依,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权威性。要打破区域界线,体现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总体布局要合理,功能分区要明确,西部各省区要协调发展,要依托当地文化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引导符合市场和资源禀赋的产业聚集,扶持或规划一批符合地方实际、有鲜明区域特色、发展前景良好的重点文化产业园项目。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突出西部特色,以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以丰富绚烂的民族文化为资源库,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力强的国内外知名的西部文化产业集群品牌。

(二)激励创意,创新发展,建立集群核心竞争力

文化产业集群与其他产业集群一个显著的差别就在于创意是其生存发展的原动力,创新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生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能够将一般性知识转化为专用知识来为现在和未来创造效益的能力。文化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就是能够使集群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提出新创意,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内在价值以及附加值,不断发现新方向的潜力。因此,西部文化产业园的建设过程中,应当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原创,激励创新。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第一,要完善财政激励方式,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可以设立创新专用基金,适当采取税收减免等政策激励企业。第二,制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开发政策,例如,可以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科研机构或文化创意企业研究开发机构,集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组建各级工程实验室、行业工程中心和文化创意企业技术中心,多层次开展研发活动。第三,对于文化产业园内的企业,要制定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评价体系,不能单纯以固定资产投资或营业额类指标作为优劣标准,而应该结合创新能力、市场前景、品牌效应等指标,给予企业宽松的创业成长环境,把握文化产业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培育核心企业,完善中小企业、中介服务组织配套

西部地区文化资源丰富,但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偏低,要鼓励跨区合作,发挥整体效益,扶持核心企业,让发达地区或国际资本进入西部地区文化产业领域,使西部文化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与开发。让有实力、懂经营的企业集团整合资源,发挥领头羊作用,形成规模效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淘汰落后,扶持优秀,避免园区“小、散、乱”以及空壳化倾向。同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相关中小文化企业的创办和发展。逐步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投融资、担保以及风险投资体系,搭建文化高科技产品转化平台,如建立与完善创业风险基金、知识产权交易所等,更好地发挥企业家协会、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四)加快产业集聚和集群化发展,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

产业集聚是提升产业组织竞争力的重要形式,文化产业的集聚性发展有利于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要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一个区域内的企业大量“扎堆”只表现为产业集聚,只有区域内企业彼此之间以及与政府和中介机构等发生内在联系,相互交往、竞争、合作才是产业集群的本质。要破除政策、区域限制,允许各种所有制企业和各地区优秀企业进入园区,要集聚金融、信息、设计、营销等专业服务企业,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引导西部文化产业集聚要着眼于提高产业关联度,通过入园企业不断向创意价值链的薄弱环节扩展,如创意设计、生产制作、市场营销、广告宣传、人才培训等各环节企业间的合作联盟,进而提升相应产业的价值增值空间,将对文化产品形成更大的市场需求,从而实现关联产业的良性互动。

(五)加快人才聚集,保障可持续发展

保障西部地区文化产业长效发展,人才是关键。对文化产业而言,人才战略首先是要重视对文化艺术类人才的培养,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创意人才开发支持体系,主要包括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定期轮训等多种方式等;其次,西部地区的人才培养战略还要立足当地高等院校,企校联合,以创意园区为课堂,加速创意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再次,要加快人才集聚,面向国内外,引导和鼓励企业引进高素质创意性人才,发挥人才聚集效应;最后,要建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长期投入机制,政府应出台专项政策、法规,营造宽松环境,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在职称评定、评优标准方面制定专项政策,确保艺术文化类人才人尽其才,发挥其最大潜力。

标签:;  ;  ;  ;  ;  ;  ;  ;  

西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_产业集群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