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55000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少弱精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个体差异该病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中医无此病名,本文将从“相火理论”探析少弱精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思路,为临床治疗少弱精症提供新的诊治思路。
关键词:相火;少弱精症;病因病机;
少弱精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占男性不育症的46%[1],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传统中医无“少弱精症”这一病名,可归属于“无嗣”、“精冷”、“精寒”等范畴,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无子候》曰:“丈夫无子者,其精清如水,冷如冰铁,皆为无子之候。男子脉得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也。”;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病证治》曰:“劳之为病,其脉浮大阴寒精自出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一作冷)。”;陈无择《辨证录种嗣门》中记载导致男子不育有六因“精寒、气衰、精少、气郁、痰多、相火盛”的独特见解。近年来众多医家大多从肾论治,其临床疗效不显著,本文从“相火理论”论治少弱精症的问题进行理论探析。
一、“相火理论”的溯源
相火一词首见于《素问天元己大论篇》:“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该处以五气六运来论述君相二火,但对于“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见解以唐王冰和明张景岳为代表[2],自《内经》之后到北宋时期皆无相关文献论述,南宋的陈无择提及相火,但未详细论述,刘河间倡导六气皆从火化,并对疾病病机剖析时运用“亢害承制”理论,以五行生克制化阐述五脏之间复杂的病理联系[3],其倡导相火论,皆为火热病机服务,与别派医家所论君火、相火有本质区别。张元素在《脏腑寒热虚实标本用药式》中提出相火与命门、三焦之间的生理关系;李东垣为“补土派”的代表,提出了“阴火”学说,在其《脾胃论》中所论“阴火”实为妄动的相火[2]。朱丹溪结合理学太极概念创立“相火论”,《格致余论相火论》曰:“君火之气,经以暑与湿言之;相火之气,经以火言之,故曰相火元气之贼”。阐明生理和病理之相火的关系,认为生理之相火是内寄于肝肾,可以相互资助化生,而病理之相火为“元气之贼”[4],是因为肝肾亏虚不能制约生理之相火,使相火妄动。后世医家所言的相火均参考朱丹溪的相火理论。
二、相火致病的机理
相火致病理论是从阴阳失调的角度来揭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5],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即阴阳和天地四时之阴阳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以自然界阴阳五行运动之气,用以阐明人体脏腑的阴阳五行变化之气的道理,脏腑之间各具阴阳,在生理和病理上即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生理之相火离位后必然内寄于他脏,导致其他脏腑出现病变,如相火寄于心脏,则君火与相火相争相合,心主血脉而藏神,心火下温于肾,使肾水不寒;肾为水脏主生殖与发育而藏精,肾水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君火与相火正常的生理功能被打破,则会出现心肾不交,相火妄动的病理表现,故《类证治裁遗泄》曰:肾精“心为君火,肝肾为相火,君火一动,相火随之,而梦泄矣”,君火动,则相火随之而动,而相火动必反作用于心,使人意识到机体的需求,并做出对应的反应;这与现代医学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作用机制类似。因此生理的相火是维持人体脏腑功能正常运行的生理之火,而病理之相火则是打破人体阴阳平衡的贼火,是邪火,相火守位,则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得以运行,相火偏离则必然导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气血津液生化障碍,成为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
三、相火与少弱精症的发病关系
中医学认为,肾主生殖与发育而藏精,在男性生殖方面起重要作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合,故能有子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则详细阐明肾气、天癸、精三者在男性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之间的密切关系。天癸源于先天肾中精气化生,靠后天之精滋养培育,肾精充实则天癸充盛,天癸盛,精室能产生成熟精子,所以男性的生殖特点是以肾气-天癸-精为轴的运动变化过程;肾精不足、肾气亏虚,必然会导致男性生殖之精不足、生殖能力下降。朱丹溪提出了“君火应心,相火寄于肝肾”的理论[6],根据朱丹溪的相火理论,相火内寄与肝肾,而肾精不足、肾气亏虚则相火妄动,而相火妄动会加重肝肾亏虚,肝肾同源,肝血不足,精血不能互化,精血不足,精室匮乏,则会导致精冷、精薄,进而导致不育。《格致余论》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说明精液的排泄与肝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肝气调达舒畅,则精关开阖有度,精液排泄正常,肝体阴而用阳,肝血不足不能滋养肝阴,则肝失条达、肝郁气结、气滞血瘀,气血不能步达于精室,精室失于温煦则精寒,精液稀薄而寒导致不育。君火与相火相互感应、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人体的生殖活动,而相火妄动类似于人体性激素的产生和释放[7];如《灵枢本神》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其中“任物”指心神支配人体的行为活动,性活动属于人的精神活动,所以性行为由心神所主;如《金匮翼》云:“动于心者,神摇于上,则精遗于下也”,心主神明功能正常,则由性意识支配的性活动正常;君火与相火之间互感作用失衡,则心与肝肾之间生理功能失常,进而出现阳痿、早泄甚则导致无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从“相火理论”初探少弱精症的论治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生活节奏、饮食结构的变化,精神压力逐渐增加,不育症患者人数呈逐渐上升趋势,现代临床治疗本病多采取补充微量元素,或运用激素类药物等药物,临床效果往往不佳。中医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整体观念,因人而异进行辩证论治,根据相火致病的机理来看,任何因素导致相火离位均可成为病因,相火妄动,导致被客脏腑阴阳失于平衡,功能失调导致本病。所以中医治疗当以平衡脏腑阴阳,引火归原,使离位的相火回归本脏才能从跟本上治疗本病。对于少弱精症的治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方能达到阴阳平衡,相火安位:一则交通心肾、引火归原,二则疏肝理气、滋补肝肾,三则益火补土、健运中焦。
4.1、交通心肾、引火归原
心居于上焦,心为君火,肾内寄相火,心与肾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联系和影响,生理上主要表现在“君相安位”、“水火既济”、“精神互用”、“精血互生”四个方面,阴阳、水火、精神之间的动态平衡失调是导致心肾不交的本质原因,治疗当以交通心肾、引火归原,临床常用方如黄连阿胶汤、交泰丸、清心莲子饮、天王补心丹等。《伤寒论》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黄连阿胶汤主之。”此条乃少阴病热化,方用黄连阿胶汤主之,吴鞠通胃“阴既虚而实邪正盛”,同时强调“邪少虚多者不可用黄连阿胶汤”,全方以交通心肾、滋阴降火清热为大法,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辩证论治以随机加减,如心火亢盛者,可加莲子心、焦山栀、淡竹叶;阴伤津亏者,加生地、石斛、麦冬、元参;阴虚阳亢,心悸怔忡者,加龙齿,珍珠母,磁石;心肝血虚,失眠多梦者,加柏子仁,酸枣仁,远志。周之干在《慎斋遗书阴阳脏腑》曰:“更如肾之气虚,则水不能制火,而相火起矣。相火为包络之火,一本相根据,一火兴则五火炽。五火者,龙火、雷火、心火、阳明燥火、三焦壮火也。若初病而本原未伤者,竟以凉纳之,六味加知母黄柏者也。”,可见由肾气虚,肾阴不能制约心火,而相火妄动者用栀柏地黄丸以滋阴降火。心肾相交使肾水不寒、心火不亢,肾水不寒则精液浓度、精子活力正常。
4.2、疏肝理气、滋补肝肾
中医学认为肝肾同源,精血互化,肝藏血而肾藏精,肾精不足,则肾气亏虚,肾气匮乏不能化生天癸,天癸匮乏则精室不能产生成熟精子,同时肾精化血不足,则肝藏血功能失调,如《血证论》云:“肝主藏血,血生于心,下行胞中,是为血海。至其所以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可见藏血与疏泄功能协调平衡,是精室能产生正常精子的前提,如肝气郁结而不畅,或疏泄太过,都会导致气机阻滞,气滞则血瘀,津液运行停滞,则精室生成及排泄精子障碍,从而导致少弱精症,治疗当以疏肝理气、滋补肝肾,临床可选用具有理气健脾、疏肝解郁功效的柴胡、香附、陈皮、木香、佛手、郁金等中药,滋肝补肾的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桑椹熟地黄等中药,根据临床辩证可用柴胡疏肝散、越鞠丸、暖肝煎、逍遥散等加减。
4.3、益火补土、健运中焦
脾主运化,为后之本。运化水谷而化生精微物质,精微物质上输于心肺、头目以生化气血,如《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心主血脉而藏神,血液化生充盛是神志活动的基础,血不足则不能养神,心血不足,心主血脉功能失常,势必会导致病理之相火,相火妄动,离位的相火客于脾,导致脾主运化的功能失调,精微物质生化匮乏,精室失于滋养,精子成熟发生障碍。赵献可《医贯》记载:“饮食入于胃,脾能化食,全籍相火之无形者,在下焦蒸腐,始能运化也”这表明脾阳需肾阳的温煦,才能正常运化,气血生化有源,精室得以充盛,精子质量得以保障。心、脾、肾之间的关系归纳起来在于其气、血、精、神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朱丹溪“相火理论”,相火内寄于肝肾,如肾精不足,肾气匮乏,化生气血不足,精室失于温煦滋养,则会出现精寒与精薄,导致不育。所以临床治疗本病应以益火补土,健运中焦为治疗原则,具体给予温心阳以助脾阳、补心养脾,温肾阳以助脾阳,或直接温补脾阳,临床常用药物:山药、黄芪、白术、党参、黄精、淫羊藿、仙茅、益智仁、何首乌等,临床辩证可选用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肾气丸,右归丸等。
五、结语
少弱精症是男科常见疾病,目前西医治疗手段比较局限,早期治疗效果突出,但远期效果欠佳,而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肾,本质为虚,与心、肝、脾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相火与少弱精症的发病密切联系,根据其相火致病理论,脏腑阴阳失调,相火妄动,相火离位,引起各脏腑生理功能失调,气血精液生成及运行失常,导致精室失于滋养和温煦,引起精子生成减少,精子活力下降。故治疗以“引火归原”,使其离位的相火回归本脏,脏腑阴阳重新归于平衡,各脏腑功能正常,则诸症得以自愈。“相火理论”对于指导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深入发掘相火理论,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曾艺文,刘耀岽,张贵锋.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湿阻型少弱精症60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18,34(2):62-63.
[2]杨磊.相火理论的本义溯源及理论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3]卢红蓉,李海玉.刘完素六气病机模式论[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1):185-186.
[4]胡晓萍,罗伟生,刘礼剑,庞丽霞,沈飞霞,梁楚佳.基于相火理论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及治疗.江苏中医药,2018,50(7):11-14.
[5]赵洋,孟昭阳.相火致病理论探讨.山东中医杂志,2016(3):201-202.
[6]柯尊华,闫昱江,魏小栋.朱丹溪“相火论”非独为“滋阴降火”而创[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02):12-14.
[7]崔姗姗,刘雪宁.君火、相火与“君相互感”学说.中医学报,2018,33(8):1459-1462.
论文作者:龚小平,杨晓慧, 赵洋,,陈群德,常青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脏腑论文; 阴阳论文; 理论论文; 化生论文; 精子论文; 肝肾论文; 生理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6月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