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对意义和绝对意义看结构、语义和表达的研究_结构主义论文

从相对意义和绝对意义看结构、语义和表达的研究_结构主义论文

结构、语义、表达研究琐议——从相对义、绝对义谈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义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相对义、绝对义对语法的影响

1.1语义对语法有决定作用,如有[相对]义的词位于有[绝对]义的词的前面。因此可以说“今天星期四”,不说“星期四今天”。今天处于“大前天、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大后天”这个时间词序列中,它所表示的时间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比如现在说“今天”指1997年7月24日,等到明天说“今天”就指25日了,昨天说“今天”指的是23日。“星期四”的所指却是永远不变的。过多少年再查1997年7月24日,都只能是星期四。“星期四”绝对不变,往前推一天是星期三,往后推一天是星期五,所以“星期X”是绝对时间词。这样我们就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中提取了相对意义和绝对意义。含有相对意义的时间词是相对时间词,含有绝对意义的时间词是绝对时间词。相对时间词和绝对时间词放在一起,语法规则是相对时间词在绝对时间词的前面。如果把这规则输入计算机里,计算机就能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来;如果不告诉计算机这条规则,计算机就有可能造出“星期四今天”这样的病句来。

1.2我们提取的相对意义和绝对意义抽象程度很高,反映了语法的抽象性特点,不仅可以说明时间词的排列顺序,也能说明处所词的排列顺序。例如同位结构“首都北京”不能说成“北京首都”,其中“首都”是相对处所词,不同时代所指不一样,殷商时代首都曾是安阳,周、秦时代首都是咸阳,汉朝、唐朝首都是长安,北宋首都是汴京(开封),南宋首都是临安(杭州),元朝首都是大都(北京),明朝、清朝首都是京师(北京),民国时代首都曾是南京。北京是绝对处所词。再看些例子:

国名过去的首都 现代的首都

日本 京都 东京

巴基斯坦 卡拉奇Karachi/拉瓦尔品第Rawalpindi 伊斯兰堡

俄罗斯圣彼得堡莫斯科

澳大利亚 墨尔本(1901~1927) 堪培拉

新西兰奥克兰(1841~1865) 惠灵顿

巴西 里约热内卢(1960以前) 巴西利亚

玻利维亚 拉巴斯La Paz苏克雷

科特迪瓦 阿比让 亚穆苏克罗

尼日利亚 拉各斯Lagos 阿布贾Abuja

乌干达Uganda恩德培Entebbe(1964以前)

坎帕拉Kampala

例如“省会石家庄”,省会是相对的,河北省会曾经是保定、北平、天津;石家庄是绝对的。再如:

省/自治区旧省会/首府 现在的省会/首府

安徽省安庆合肥

江苏省镇江南京

内蒙古自治区 乌兰浩特/张家口呼和浩特

黑龙江省 北安/齐齐哈尔 哈尔滨

吉林省吉林长春

河南省开封郑州

广西省/壮族自治区桂林南宁

1.3有相对义的词先于有绝对义的词这条规则抽象程度很高,所管的面很大,从中可以看出汉语语法的高度的系统性。指人名词连用时的一般排列规则也是这样的,如“书记同志/经理先生”中衔位名词(书记/经理)有相对性,一个人不一定总在这个位置上;“先生/同志”可以认为是绝对的。但这规律有例外,例外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如汉语有“会长侯精一”(通名前置,专名后置)、“侯精一会长”(专名前置,通名后置)两种同位结构,而英语只有President Hou Jingyi一种说法,没有Hou Jingyi President的说法。汉语中两种形式的并存必然导致功能的分化。前者符合一般规律,与时间词连用、处所词连用的规律是一样的,用于多数场合;后者与时间词连用、处所词连用的规律不同,语用表达上表敬的需要打破了相对在前、绝对在后的规律,敬辞却只用于尊称的形式区别于一般形式。这就可以解释专名在前、通名在后的指人名词性同位词组为什么不用于自称了。

1.4相对义、绝对义在一条线的两端,两者之间有过渡地带,相对义和绝对义有强弱的区别。专名语构成情况与上面的规律不同,绝对义的专名部分在前,绝对义很弱因而显现出相对义的通名部分在后,如:

海南行政区/省 西藏地方/自治区

昌平区/县 大兴区/县> 顺义

汉沽镇/市/区 山海关市/区

兰溪县/市 蓬莱县/市 曲阜县/市 涪陵县/市

老挝王国/人民民主共和国 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

希腊王国/共和国 巴西合众国/联邦共和国

构成模式相同的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之类,不是尊称,而其构成模式与尊称形式相同。这种情况应该这样解释:整个专名应该看作一个语法词,而不是语法的词组,因而规律不同于词组。这又是语法单位层级影响分析结果的一个例证。(注:参看马庆株1995。)

1.5上面的例子说明语义对语法的影响。朱德熙先生在《语法答问》(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叁 主语和宾语”一节中说:“进行语法分析,一定要分清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不同的平面。结构平面研究句子里各部分之间形式上的关系。语义平面研究这些部分意义上的联系。表达平面研究同一种语义关系的各种不同表达形式的区别。”这三个平面的提出,对于深化语法研究、拓宽语法研究的视野具有重大的意义。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同位结构的焦点一般在后部。专名表示确定的意思,专名在后的形式与焦点后置是一致的。表敬采用专名前置的形式,焦点不是专名,而是落在后面的通名上。

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平面的提法比起现在影响更大的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的提法概括力更强。因为结构既可以包括句法结构,又可以包括词法结构,所以“结构”比“句法”面大。句法不能完全包括词法,汉语语法中不能没有词法。不讲词法,汉语语法就将是不完整的语法。“表达”的范围比“语用”也大,明确度比“语用”也高,而且更通俗,更容易被接受。

1.6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平面的研究,可以指语法研究,也可以是修辞研究。语法研究和修辞研究有共同点,也有区别点,它们之间是交叉关系。本文只讨论语法研究中的结构、语义和表达问题。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平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语法学是本文要讨论的语义功能语法。

语义功能语法以语义为基础,以分布、变换等形式特征为标准,以语义语法范畴为中心,以词和词组为基本单位,以分类为重点,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联系,共性与个性并重,归纳与演绎并举,多角度、全方位地描写和解释语法聚合和语法组合。

二 广义语义论

2.1语义是形成语法聚合的基础,语义成类地制约词语和词语之间的搭配,制约语法单位的组合行为和表达功能。语法学研究的意义是语法意义。我们对语法意义的理解跟前人有所不同。前人认为实词没有语法意义,只有词汇意义;虚词则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这种说法太简单化了,不符合实际。实际上各类词都有其语法意义,如名词的语法意义——事物,动词的语法意义——动作/状态/变化/属性,形容词也有形容词的语法意义,等等。实词的语法意义是从它的词汇意义当中抽象出来的意义成分。一般意义上的词汇意义不能成类地制约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不是语法意义,例如词汇中表示时间意义的词语有的是时间词,有的是抽象名词如“时期/时分”,有的是方位词如“以来”,有的是量词如“世纪”,有的是数量(名)结构如“一点钟”,有的是时间副词如“整天”,有的是区别词,所属词类不同,语法意义也不一样。时点、时段,相对时间、绝对时间等范畴性的决定词的用法的意义才是语法意义。

2.2语法范畴意义是词汇意义的组成部分,再如顺序义。此外,语法意义还包括形态和形态性成分所表示的意义、虚词的意义和语法关系意义,以及和语法聚合相联系的语用意义。语法学研究对象即语言的客观语法规律是抽象的,这就决定了语法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是抽象化的方法。语法学首先应该注意找出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找出来了,才具备搞好大词库建设工作的基础。汉语大词库建设需要语义功能语法为它做好前期准备,弄清汉语有哪些范畴,弄清这些范畴怎样制约词的语法组合行为。

2.3在对意义的态度上语义功能语法与结构主义者是很不一样的。结构主义者回避意义,我们则喜欢谈意义,在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强调语义的制约作用,把意义作为语法分析的向导。强调语义,还与下面所说汉语和印欧语有许多区别有关。印欧语可以根据形态划分语法聚合。而汉语的形态没有普遍意义,汉语有一些形态手段,如动词重叠。但是重叠在动词中并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不能根据能不能重叠来划分动词和非动词。

三 广义功能论和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

语义功能语法所讲的功能是广义的功能,包括结构功能和表达功能。

3.1结构功能一方面是分布(粗略地说是句法功能),另一方面是语篇功能。

分布也是广义的分布,包括静态的分布和动态的分布即变换,还包括词和词组在不同句类中的分布。分布特征反映语法单位的用法。

语篇功能是指在形成连贯语篇的过程中语法单位所起的作用,如衔接作用。

3.2表达功能包括逻辑功能和人际功能。逻辑功能包括概念功能、判断功能、推理功能和证明功能。人际功能包括敬谦功能(注:参看马庆株1997A。)、祈使功能、提问功能等。充分注意表达功能才有可能使表达接近于得体的要求。

3.3语义功能语法的基本单位是词和词组。

3.3.1要重视语义,就要在汉语词法中,特别重视词这个层级,因为词是可以用来构成句法单位的语法单位,在词这一级语法单位中可以以意义为基础分出功能小类来。各个词类中都已经分出了若干小类。如果不以词为基本单位,就无法描写词的大类下面的各有一定语义特征的小类,也就不能充分地完善句法结构的结构模式。

语素不能是语法的基本单位,因为语素虽然能划分为词根语素、词缀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成词语素(成X词语素)、不成词语素,但这些分类都是以词为基础的,是为了研究词和构词法而作的分类。语素这个层级不是句法单位,不能作为句法成分直接用来造句,不能直接构成句法结构,因而不宜作为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

3.3.2在汉语句法中,词组是基本单位。词组的组织规则与合成词的构造基本平行,词组又可以实现为句子。因此朱德熙先生强调词组的重要性,这无疑是正确的。词组和词一样,也能分出功能类来。由于它的内部构造和外部功能都与词有所不同,同时与句子很难划开,因此应该特别加以注意。从整体上看,由于主谓结构比其他的句法结构松散,主谓结构虽然比较容易形成句子,但是它并不能代表句子。汉语的句子不一定是主谓结构,也可以是动宾结构如“下雨了”,还可以是述补结构如“热死了”,还可以是状语加中心语构成的偏正结构如“快走”,这样看来,小句和词组至少大部分是重合的,句子、小句和词组之间的界线不好划,因此与其以句子或小句为基本单位,不如干脆以词组为基本单位,不应以句子这种结构最松散的组合单位作为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

3.3.3关于句子不能是基本单位,陆俭明先生《汉语句子的研究》(《汉语学习》1993.1)一文中的论述很精彩。他指出与印欧语相比,汉语句子的特点是:(1)不一定具备主语和谓语;(2)即使具备主语和谓语的句子,也不一定是"NP+VP"的句子;(3)即使是"NPVP"的主谓句,也不一定是“施事—动作”或“受事—动作”的句子;(4)即使是“施事—动作”的"NP+VP"的主谓句,也与印欧语不同,汉语主谓关系十分松散。汉语句子没有语法上的形式标志,因此确定句子并不容易。这最不容易确定的单位显然不宜当作基本的语法单位。

3.3.4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居于语法单位层级两头的语素和句子两者之中哪一级都不是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都不适合于作汉语语法描写的主要对象。总之,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和最大的语法单位句子都不宜看成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这就否定了两种单本位的语法体系(注:只承认一级语法单位是基本单位的语法体系是单本位语法。),这就向论证汉语语法以词和词组为基本单位的必要性迈出了一大步。

现在可以从词、词组两种单本位体系中,从可能提出的各种复本位体系中来考虑决定汉语基本语法单位,并进一步确定我们的语法体系了。由于如上所述,词和词组都很重要,因而只以一个层级的语法单位为基本单位的单本位体系应该放弃,而代之以复本位的语法体系。复本位体系选择语法单位的两个或更多层级作为基本单位,由于语法单位一共有四个层级,不可能所有各级单位都是基本单位,也不宜以多数层级的单位为基本单位,因而建议选两级语法单位为基本单位。任选两级语法单位可以有下列不同的组合:(1)语素+词;(2)语素+词组;(3)语素+句子;(4)词+词组;(5)词+句子;(6)词组+句子。在这六种采用两种基本单位的复本位体系中,(4)是我们提出来的;(5)是张志公先生主持制定的中学汉语语法教学系统提出来的,采用这种语法体系的语法书大部分篇幅是用来讲词和句子的。(1)的两种单位都是词法单位,(6)中的单位都是句法单位;(2)和(3)都是以语素为一方,以词组/句子为另一方,两方等级距离太大,这不同级别的语法单位之间缺少内在的联系。因此我们主张在词法中抓词这个层级,在句法中抓词组这个层级,即抓住中间带两头;抓住词向语素推,抓住词组向句子推。这样构建起的汉语语法体系中,词法和句法平行,词组中有成句词组和不成句词组,正像语素中有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一样。弄清什么词组可以成句,什么词组不能成句,句子的问题也就大体上比较清楚了,就向弄清各级单位的自由和黏附问题前进了一大步。这还会使我们的语法体系更加简化。当然基本单位不是全部级别的语法单位,抓基本单位不等于不管其他的非基本单位。

四 语义语法范畴和语法单位排列的有序性

4.1语义语法范畴是语义功能语法研究的基础和核心。既然是语法,就要讲形式。我们已经发现了汉语语法单位的一系列排序规则:词的排列规则——能愿动词小类共现时的排列规则、时间词中相对时间词先于绝对时间词的排列规则、处所词中相对处所词先于绝对处所词的排列规则、指人名词中的一般排列规则和特别排列规则、形容词小类共现时的排列规则、谓宾动词小类之间及其与体宾动词共现时的排列规则,还考察了副词小类连用的排序规则。

4.2已发现的语素的排列规则有复合单位量词中成量词语素之间的排列规则、趋向动词中客观趋向成分先于主观趋向成分的排列规则。

4.3在词中的语素小类、在词组中的同类词的小类,都有一定的顺序。《影响词类划分的因素和汉语词类定义的原则》一文更进一步明确提出词的大类、小类在共现时都呈现出有序性。正是这种有序性使语言具有条理性,词的大类、小类的有序性使受话人(听话人和读者)在感受到前面的词语之后就很自然地根据已经习得的语言结构模式而产生一种预期,预期实现就使语言接受者从语法方面接受了语言信息。语法单位排列的有序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解释,例如可以借鉴西方的隐喻(metaphor)和像似性(echonity)理论。

五 语义功能语法的地位及其他

为了促进语法学科的发展,有必要讨论充分注意结构、语义、表达的语义功能语法的若干问题。

5.1国内汉语语法学有务实的传统,也一直注意借鉴国外语言学理论。1898年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专书马建忠《马氏文通》就是在西方普遍唯理语法的影响下照着国外拉丁语语法书的模样依样画葫芦。本世纪20年代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是模仿英语语法书写成的。这两种著作都有朴素的共性意识,从意义出发来观察汉语语法现象。30年代文法革新讨论中开始自觉地寻找汉语的特点。王力先生强调语法的语义基础,吕叔湘先生构建了一个范畴论和表达论相结合的汉语语法体系。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国内学者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到国外语言学理论,国外语言学理论被介绍进来,增加了解释的分量,给国内现代汉语语法学注入了活力,使国内的汉语语法学思想格外活跃。80年代中期,语法学理论意识空前增强。具体表现,一是朱德熙先生自谦为“高不成,低不就”的《语法答问》(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出版。这本书里讲了很多重大的理论问题,是一本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著作。这本书分析了汉语的特点,提出了词组本位的语法,提出了研究语法要注意结构、语义、表达三个平面。这本书完稿于1983年,实际上70年代末就已经在课堂上和盘托出了。上海胡裕树先生、范晓先生提出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武汉邢福义先生提出两个三角,大三角是普通话、方言和古汉语,小三角是语表、语里和语值。很有些人对中国这些语法理论的提出不以为然,我们认为无论如何,这些理论毕竟对中国内地汉语语法研究起到了扩大研究范围、开阔研究视野的积极作用,因此应该对它们加以充分的肯定。上海青年朋友提出功能解释语法,也很值得欢迎。全国同行期待着应用这些理论更多更好地扎扎实实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研究成果。务实的传统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来自研究实践,又服务于研究实践,而空谈会导致理论的夭折,因而没有意义。可喜的是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有分量的论著,不同程度地验证了各种理论方法。

吕叔湘先生《中国文法要略》中范畴论、表达论的研究和朱德熙先生等的一批研究成果为语义功能语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胡明扬、陆俭明、徐枢等先生对近年语法研究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张斌、沈家煊、袁毓林、张伯江、方梅等先生从认知和功能角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汉语语法研究,胡壮麟等先生有创造性地结合汉语实际研究了系统功能语法,徐通锵先生提出了语义句法,笔者十几年来研究语义语法范畴有一系列的心得,特别是联系汉藏语系少数民族语言进行的语法研究得到了同行的肯定,这一切使我们觉得现在有条件着力讨论语义功能语法的若干问题。

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也支持语义功能语法的提出。邢公畹先生在汉藏语系中汉语和侗傣语亲属关系研究中提出语义学比较法,刘叔新、符淮青、石安石、贾彦德等先生分别从汉语词汇学和普通语言学角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汉语语义研究,他们的研究对语义功能语法理论的提出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5.2国外语法研究往往注重理论,英美形成了形式主义学派和功能主义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的一些人如戴浩一原来也是搞乔姆斯基的形式主义的,后来转向了功能主义。这是值得注意的动向。英国结构主义新弗斯学派的韩礼德(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 Halliday)先是提出系统语法,接着又提出功能语法,合称即系统功能语法。他也是从形式主义阵营里跑到功能主义一边的。结构主义注重形式,对意义常常采取回避的态度。哈里斯的学生乔姆斯基是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现在是一方面更加抽象,搞最简方案;一方面也更加具体,搞大词库。欧洲大陆盛行描写主义语法,巴黎第七大学语言学博士郑定欧正在香港搞大词库,准备研究描写10000个动词。他说在10000个动词中可以分出8000个类来。(注:这是新时期语法学者学术研讨会(国际)——第五届中青年语法学术研讨会(1996.10武汉)期间郑定欧先生在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举行的座谈会上讲的。)那几乎是每个动词一个类啊!要是对每一个动词的各种用法做非常详尽的描写,那么动词小类的数量就多得数不过来。况且语言当中还有名词、形容词等许多词类。对几乎每个词都这样研究,就和强调抽象性、概括性的语法研究完全对不上口,很有一段距离。西方搞英语、法语大词库已有了较好的条件,是合适的。汉语词库建设则缺乏这种条件。我们认为汉语词库建设应该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明确汉语中究竟有哪些范畴,明确这些范畴是怎样制约语法单位的组合行为的。显然汉语语法研究还得补课,特别是要补结构主义的课。在30年代文法革新讨论时陈望道、方光焘两位先生介绍了一些结构主义的基本点,但当时在面上的具体语法研究中还没有造成太大影响。只是陆志韦《北京话单音词词汇》(人民出版社1951)一书提出并运用了同形替代法,进行了十分有益的尝试。直到李荣节译赵元任《国语入门》的序为《北京口语语法》1952年出版,国外结构主义的具体研究成果首次介绍了进来,中国内地学者才开始更多地运用结构主义方法研究汉语,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写了《语法讲话》,朱德熙、范继淹等先生先后发表结构主义的语法论文,对汉语部分语法聚合和语法组合作了精细的描写。那时,结构主义被当成了洪水猛兽、异端邪说、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刚冒头就遭到了不公正的批判。除了萨丕尔《语言论》出版于文革前,结构主义的另外三本主要经典理论著作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布龙菲尔德《语言论》、房德里耶斯《语言》的中译本直到1979-1992年才陆续

出版;这期间出版的其他结构主义语言学重要理论著作还有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等。1978年起结构主义一度成为中国内地汉语语法研究的主流,《中学语法教学系统提要》采用了结构主义的层次分析,陆俭明先生认为结构主义还要继续搞下去。的确,结构主义有一套严密的分析程序,使得语法学现代化了。研究分布特征的方法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语法学适应现代化的需要,现在分布特征研究得还很不够,应该继续进行结构主义的研究,当然同时还要继续借鉴利用国外语言学其他新的理论方法。

5.3在研究汉语这种与印欧语差别特别大的语言的实践中,根据汉藏语系研究的成果总结出来的自己的语法研究理论——语义功能语法——是必要的。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应该有计划地开展面向结构、语义、表达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假以时日,一定能不仅发现现代汉语的更多的规律,而且对普通语言学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相信,随着语义功能语法研究的扎实推进,21世纪我国现代汉语语法学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标签:;  ;  ;  ;  ;  ;  ;  

从相对意义和绝对意义看结构、语义和表达的研究_结构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