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是一个范围广,政策执行力高、关系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系统科学思想,把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融合在一起,采用末端治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相合并、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有序共进的基本方针政策。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总体规划;城市发展
引言:
自古以来,人类依水而居,一步一步慢慢发展为城市,由此可以看出水环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单单供给了我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更是不断维护和影响着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以及物质循环,但在我们社会不断的进步的过程中,由于我们的过度开发,许许多多湖泊,河流遭到了污染、废弃,城市生态中的水环境的质量,效用甚至整个生态系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尤其是近代大型工业的发展,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城市中的水环境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态平衡几近打破的态势,现已成为城市首要的环境问题。
一、何为水环境
(一)何为水环境
水环境的概念也有广义以及狭义,狭义的水环境是指在人群空间和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我们生活和发展的水源,是与其社会因素以及自然原因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也是指水陆边界所处的空间。广义的水环境则是指水圈,通常来说是指江、河、湖、海、地下水等的一系列自然水资源环境,同时也包括人类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以及非工程措施来对水进行控制、保护、调节、开发、管理的程度。
(二)水环境的作用
合理的使用以及规划,可以有效的减轻甚至杜绝水旱灾害等的自然水灾害,同事可以保障供给人类生活、发展的所必需的水资源,促进生态的物质与能量循环等一系列作用。
(三)水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水环境在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与水环境是一种依附的关系,在城市的生活于发展中,我们离不开水,同时也会去治理水环境,以抵挡自然灾害。
二、目前城市中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建设对水环境产生的问题
城市的发展需要人们不断去改造建设,在初期的基础建设中,类似道路以及排水系统的建设如果不完善,那么在之后的城市建设中势必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城市在不断发展与扩大的过程中,人们经常会忽略对于水环境的保护,不能正确妥善的处理好城市发展,用地紧张,水资源的保护以及生态系统循环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严重,出现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洪涝旱灾等一系列问题,尤其在重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导致水质急速恶化,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二)水利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1.堤岸河底的硬化处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沿海城市也越来越繁华,对于城市防洪的建设也是也是在不断地开展中,在这些工程中,传统上都是以混凝土和砖块为主体,采用加强堤岸河底的硬度耐久,来将水土隔离,但同时也给水环境的自我调节产生了影响,导致水的揍我调节净化能力降低,水中生物的物质与能量循环遭到了破坏。2.河道拦坝蓄水:河流是一道连续的自然景观,同时,它也连接承载了各个元素的连接介质,高山流水的壮丽也就在于它的自由无束与奔放,而拦腰水坝却给这个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人们想要提高水位,加强美感的同时,却忘记了水最初的自然之美,阻碍了水环境之间的流通,也阻碍了下游河道的感官。3.以前的水利工程为了加快洪水排出的速度,因此有很多裁弯取直,但由于城市的将建设,使许多弯曲河道变为了顺直的河道,在风水中,则是忌讳直通的河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不协调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的工程模式对水资源的承载影响不够重视,水污染日趋严重。到目前为止全区64%的河、库水质低于Ⅲ类水标准,滁河雄洲段河道出现严重营养化问题,水质只能达到Ⅴ类标准,城市内废水集中处理率为零,由于水质的恶化导致少部分村民在饮水健康方面出现很大问题。随着造纸厂、化工厂的建设,导致在郊区的独立水源同样受到很大程度的污染。水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制约可持续阿战战略,系统科学思想的首要问题。
三、城市水环境的治理办法
(一)保护生态环境,总体规划
建立生态健康型、绿色园林型城市一直是我们的目标,因此高起点、生态型、前瞻性是水环境整治与保护的首要目标。城内水环境整治要以改善、恢复、保护为基准,做到绿色、环保、有机、健康相结合,在人民生活提高以及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与城乡发展规划相协调。遵循历史规律,吸取历史教训,不能过多破坏自然环境,治理水质方面的排放产量。在总平面规划上做好合理的布置,依据流域、水资源规划、城市版图的总体规划,做好统一规划,同时研究水域的水系走向、通断的布局,使之具有可实施性,着重对水的流出与流入,补水以及泄水等方面做好统一规划与布局。通过对水的污染程度来提出相对应的治理污染的政策,最终以消除污水的排放使水环境资源达标为目标,最终使城市生态系统达到稳定的循环状态。
(二)多元化水利工程
单体设计是传统水利设计的着重方式,近年来虽然人们逐步开始在意工程与周边环境的融洽性,但是从现代城市发展与水利工程的角度上来看,仍存在欠缺,因此有研究者提出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在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服务,改变单一的工程方面的旧思路,从整治水环境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河床的布置,断面大小的选择上,通过一系列的计算,结合流经区域,城市排水,以及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水资源治理于保护规划的综合性考虑达到目标要求,在总体线路中,主题河道不应太过去笔直,应适当保持弯曲,达到自然的美感,在金玉其外的同时,更是要做到金玉其中,是目标达到引得进,排的出,河道美。在断面的选择与布置上,更是要以达到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主,美感布局紧随其后的目标来建设,还要依据地质条件来做不同情况的调整。
(三)提高素质,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固然重要,采用强制式的手段来禁止午睡的排放,无疑是种相当有效的方法,可这个措施实施的前提也是需要人们高素质,高保护意识的基础上,对于广大的农村河面流域,更是需要人们自己努力去维护水资源的健康,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重点在于人们自身素质的提高上,对源头进行一系列的控制与监督,可有效地促进农村生态系统的改观,这是水资源保护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人人都可以自觉地去遵守水资源保护的规定,那么就是在源头上杜绝了破环水环境的行为。
结论:
由上述可知,水环境的健康与我们的生活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息息相关。科学发展,实施城市污水管理与收集,尽最大努力的改善水质,使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更进一步,加大投入,为水资源的治理与保护提供充足的物质保证,坚持标本兼治,以及一步一步完善保护规划水资源的重要方针,加大民众的责任意识,主动监督举报破环水环境的行为,通过全民的共同努力,打造绿色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孟庆军,陈晶,房爱军. 完善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PPP模式的研究[J]. 水利经济,2017,35(05):28-31+76.
[2]王晓玭,朱凑花,李毅卉,管晓琴. 城市水环境的城市化及综合治理的生态化综述[J]. 江西化工,2012,(03):6-8.
[3]穆仲平. 城市水环境特点及综合治理对策探讨[J]. 山西水利科技,2016,(04):66-67.
论文作者:郑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4
标签:水环境论文; 城市论文; 水资源论文; 河道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水质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