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跨世纪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我国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法》、《体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和体育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加强学校体育,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这都为世纪之交的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也提出了新的任务。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目标,必须对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战略进行宏观研究,为决策领导部门规划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咨询。
1 研究目的与任务
探讨世纪之交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目标及其对策的研究:1 )摸清我国学校体育现状;2)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目标的预测;3)实现目标的基本对策。
2 研究方法与对策
2.1 抽样调查法
2.1.1 抽样方法与调查对象 采用分段抽样, 第一阶段以省为单位,在全国随机抽取1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东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天津市;中部:吉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山西;西部:贵州、宁夏、四川、内蒙古。
第二阶段以县(市区)为抽样单位,依城乡居民收入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按容量比例随机抽样。总课题取得有效样本168县(区)。各子课题根据研究需要分别以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以学校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
2.1.2 问卷设计与调查 问卷设计先征询14位专家教授的意见, 修改后,再经京、津、辽、豫45位专家对问卷进行效度评价,结果是肯定的。
2.1.3 资料分析方法 各子课题分别使用SPSS/PC软件包完成统计处理和预测分析。
2.1.4 问卷质量控制 经专家评价效度后,统一培训调查员。 问卷无记名由主管人员填报,保证信度。所有回收问卷经计算机逻辑检验,总有效回收率88%。
2.2 预测方法 本课题采用特尔斐法;探索性预测外推法; 系统性预测的模型法。
3 中小学体育工作现状
党和政府已把“科教兴国”作为政府头等重要工作,中央和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先后建立学校体育机制,制定并颁发了一系列有关学校体育的法规、政策和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学生体质状况有明显提高,但也耐力水平下降等问题,这些都说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1 体育教学现状
3.1.1 关于体育课开课率 全国平均有87.20%的中小学能开设体育课,大部分城乡中小学能保证体育教学正常进行。从开课节数看,全国平均有85.50%的中小学每周2节。当然开课节数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可喜的是有12.88%学校每周开3节体育课(表1)。
表1 全国中小学开设体育课的开课节数
开课节数比率/周
地区类别 N 正常开课率/%
3节 2节 1节
农 3类 21
81.909.63 84.96 5.24
2类 110 85.39
11.59 81.12 4.04
村 1类 18
90.95
18.66 82.96 0.88
城 市
44
90.58
11.63 93.14 1.55
(地级以上)
总 计193 87.20
12.88 85.53 2.92
*农村三类地区分别按人均收入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元以上划定。
3.1.2 实施体育教学大纲的比例 城市83.09%,农村62.39 %的中小学实施体育教学大纲,说明总体看我国体育教学是好的,大多数学校按大纲进行正规教学,保证多数学生接受系统的体育教育,城市好于农村,农村学校在贯彻大纲方面还存在较多困难(表2)。
3.1.3 不能开设体育课的因素 全国还有近13 %的中小学不能开设体育课,我们作了因素分析(表3)。调查结果说明, 城市与农村三类地区都将“无体育教师”排在首位,经济水平越低的地区,此因素越明显。在农村三类地区中,不能开设体育课的第二位原因是无体育经费,城市则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冲击;农村三类地区中第三位原因是缺乏“学校体育器材”。可见体育师资、经费和场地器材是制约农村学校体育课开课率的关键因素,城市学校还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表2 全国中小学实施体育教学大纲情况
地区类别 N
完全实施/%部分实施 /%
基本不实施/%
三类 21 60.49 22.80 20.90
二类110 60.89 27.01 10.67
一类 18 65.79 25.16
8.82
城市 44 83.09 17.25
4.20
总计193 67.56 23.05 11.14
3.2 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
3.2.1 参训学生和水平 本次调查共有18 066 所学校开展课余训练,占被调查总数9.3%(小学为12 726所,中学为5 430所)。在所调查学校中,体育传统项目校5 520所,占14%,其中地县级传统校4 644所,占25.7%,省级传统校876所,占4.5%,中学试点校173所,占0.1%左右。参训学生945 096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2%(小学生575 095人,中学生370 001人);其中运动健将295人,占参训学生0.03%;一级2 303人,占0.24%;二级3 843人,占参训学生0.4%;三级11 280人,占1.2%;少年级24 241人,占2.6%。
3.2.2 参训学生文化学习 参训学生中有71 672名三好学生, 占参训学生的7.6%,文化课全部及格的有70%学生,只有1%的留级生。
3.2.3 训练时间 每周进行4次以上训练的学校有6 463所, 占调查学校36%,其中每次训练1h以上有5 088所学校,占78.7%, 每次训练1h以下有1 375所学校,占21.3%。
表3 全国中小学未能开设体育课的因素
农村地区
因素指标城市
三类二类一类
无师资0.76① 0.48① 0.44①
0.18①
无场地器材0.52③ 0.41③ 0.33②
0.07
无体育经费0.57② 0.42② 0.33②
0.09③
无大纲教材0.050.040.11 0.05
领导不重视0.290.250.17 0.09③
上级无监督要求0.100.040.01 0.02
追求升学率的冲击 0.48④ 0.26④ 0.33②
0.14②
其它 0.100.100.00 0.00
每周训练3次以下学校共有11 603所,占调查学校64%, 其中每次训练1h以上有5 189所,55.3%。
在所调查学校中,常年坚持训练的学校有8 766所,占48%, 属临时集训的有9 300所,占52%,后者比例过大, 影响课余训练整体质量。
3.2.4 教练员状况 所调查学校中有17 579名教练,平均每校有1名教练员,与学生比例是1∶54,可见工作量之大。所调查学校只有10%教练获等级称号。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兼任教练,还有3.4 %的教练是聘请体校教练担任。
3.2.5 课余训练组织形式
体育传统项目校和试点校是目前我国学校课余训练两种基本组织形式。还有“点式”训练,“网式”训练,“一条龙”训练,体育俱乐部训练等。
3.2.6 训练经费 调查表明,每名学生每年训练费平均为110元,与体校相比相差太大,影响训练质量。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课余训练处于参训学生量少,训练时间不足,训练水平低下,教练员数量不够,素质不高,经费又不足的状况。
3.3 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 目前全国有中小学体育教师291596人,学历达标率51.27%。其中,小学130 681名,学历达标率61.84%;初中129 705名,学历达标率57.90%;高中31 210名,学历达标率36.76%;除小学缺9万多名外,中学基本满足数量,但素质(学历)急待提高。全国各地区之间,体育师资队伍数量与质量不平衡现象十分明显。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师资数量、质量问题也越严重。从全局范围看,体育师资流失现象也很明显,应引起高度重视。今后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3.4 中小学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现状 本次调查表明, 全国中小学校均体育经费为183~4 132元,中学生人均体育经费为3.41元,小学生为1.36元。校均体育经费,城市和东中部地区城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城镇与农村比较,城镇一般高于农村,差异明显。但城镇和农村同级学校,校均体育经费,从东至西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学校体育经费水平的关键因素。
全国学生平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为2.6~18m[2]不等,学校级别越高,平均体育场地也越大。城市和城镇同级学校平均体育场地面积差别不大;城镇和农村比较,则有显著性差异,农村平均体育场地大于城镇。全国范围,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分别为47%~86%,城市高于城镇,城镇高于农村,高中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学,且有显著性意义。
4 跨世纪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目标
依据“九五”期间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我国学校体育到本世纪末的目标是: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学校体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全体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水平有明显提高,并与学校德育、智育相配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合格人才。
从总体讲,根据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主要由各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来支撑中小学体育的发展。“九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支持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差异。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仍将存在。在此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总趋势是:学校体育发展水平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仍将存在,但在政策支持与行政干预下,这种差异可能会逐步缩小。
我国7~11岁学龄人口至本世纪末呈持续增长,预期1998 年高峰年时将达到1.175亿,比1990年增加18.89%。“九五”期间基础教育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对学校体育人员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在“九五”期间,供需矛盾难于缓解。可以说,人力资源将成为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4.1 体育教学发展目标 原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提出:“到2000年,我国将有11亿多人口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占总人口95%以上地区普及5~6年小学教育,其余地区普及3~4年小学教育”,意味着全国有85%的人口地区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此体育教学的发展战略目标是:
4.1.1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的比率 本次调查结果, 全国中小学完全实施体育教学大纲学校的比率为67.56%, 根据“九五”期间九年义务教育发展规模,预测到2000年时,经过努力可把比率提高到85%以上,东部沿海地区的比率达90%以上,中部地区的比率达80%左右,西部地区的比率达70%左右(按增长率3.5%计)。
4.1.2 体育课开课率 本次调查全国中小学体育课开课率为87.2%,其中城市为91%,农村平均为86.1%(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比率分别为90.95%、85.39%和81.9%)。随着“九五”期间学校体育大环境和各种条件的充实与改善,预计到2000年,按年增长率1.2%计,经过努力我国城市中小学体育课开课率可达到95%以上;农村平均开课率可达90%(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为95%、90%和85%);全国城乡平均开课率可达93%以上。
4.2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目标
4.2.1 参训学生数量指标 我国目前有近400多万学生参加系统的课余训练,考虑到现今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社会和家长更重视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加之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意识逐渐淡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到本世纪末不会有明显变化,预测参训学生将有450万~500万名。
4.2.2 参训学生等级运动员指标“九五”期间, 我国中小学中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将以稳定规模、提高训练质量为主,不断改善训练条件,尤以提高教练员的素质为核心,尽力提高参训学生中等级运动员的比率。预计到2000年,参训学生中运动健将占0.05%,一级运动员占0.4%,二级运动员占0.8%,三级运动员占2%,少年级运动员占4.0%。
4.3 体育师资队伍发展目标
影响体育师资队伍增补量的因素有:一是学生数量的增加;二是现有体育教师缺额数量;三是自然减员退休和“流失”造成的师资减少量。
4.3.1 小学体育教师增补量 “九五”期间, 在校小学生数量增加1 000万人,其中农村增加小学生约700万人, 城市与县镇增加约300万人,农村中心小学增加学生约400万人,按师生比1∶400计, 这就需要增加小学体育教师约3.5万人。现在全国共有在校小学生13 195.15万人,其中城市小学1 710.89万人,县镇小学2 178.07万人,农村小学有9306.19万人。农村中心小学约有5000万人;城市小学、县镇小学与农村中心小学共有小学生约8 889.96万名,按师生比例为1∶400计算,应配备小学体育教师22.2万名,可现在小学专职体育教师只有13.07 万人左右。目前缺少专职小学体育教师为9.13万人。现在正是中小学教师离退休高峰期,平均每年自然减员率为1.7%,至2000 年每年自然减员为2222人左右,五年共减员约1万人左右。上述三项之和为11.1万人,所以“九五”期间需新补充11.1万名小学体育教师(未计算“改行”等非正常流失数量),平均每年增补22650人左右。
4.3.2 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增补数量 “九五”期间,初中在校生增加约1000万人,按师生比为1∶400计算,需要新增加初中体育教师25000名左右。现在全国在校初中生共有4657.82万人,需要初中体育教师11.64万名,现有初中体育教师正达此数量。初中体育教师每年自然减员率为1.7%,每年大约自然减少2200名左右,5年共减少约1万人左右。上述增补数量之和为36000名左右(未计入“改行”等非自然减员数量),平均每年增补7200名。
4.3.3 高中体育教师需要增补数量 “九五”期间, 在校高中学生增加约170万人左右,按师生比为1∶350计算,需要增补体育教师4860名。现在全国在校高中生共有712.16万人,按师生比1∶350计算, 共应配备20 000名体育教师,现有体育教师已达此数量。高中体育教师每年自然减员率也按1.7%计算,每年自然减员为530名左右,5 年共自然减少2 600多人。上述数字之和为7 600名左右(未计入“改行”非自然减员数量),平均每年增补1 520名。至2000年,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需增补数量见表4。
表4 2000年中小学体育教师增补数量人
学生数量增加
类别 现在缺额数量 自然减员数量
需要增补数量
小学 10 000 91 300
10 000
初中 25 000
0 11 000
高中
5 000
0
2 600
共需增补数量 年均增补数量
小学 111 300 22 650
初中
36 000 7 200
高中7 600 1 520
4.3.4 学历达标率指标 现在全国有初中体育教师129 705人,学历未达标者54 622人,占42.1%;有高中体育教师31 210人,学历未达标者19 738人,占63.024%;小学体育教师130 681人, 学历未达标者50 000人,占38.16%。按照《教育事业“九五”期间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到本世纪末,力争小学和中学体育教师绝大多数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 据此在“九五”期间每年应培训高中体育教师1948人;初中体育教师10 925人;小学体育教师10 000人。从国家教育部成人司了解,当前全国每年招收大专体育函授生(初中体育师资学历培训)2 600名,大学本科(高中体育师资学历培训)2 200名,在“九五”期间,我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年递增为1.7%, 这样“九五”期间,可培训初中体育教师13 675名,高中体育教师11 590名。据此预测,到2000年,我国初中体育教师学历达标率为76%;高中为74%。
4.4 体育经费、场地和器材发展目标
4.4.1 经费 1986年,我国中学生年人均体育经费1.09元, 小学生为0.57元。刘绍曾等学者在1986年用经济简约法(两段平均法和综合平衡法)进行研究,预测到1995年,中学生年人均体育经费2.2元, 小学生为1.0元;到2000年可分别达到4.0元和1.50元。
本次调查结果,中学生年均体育经费为3.41元,小学生为1.36元。尽管学校体育经费的变化实际上不是直线上升的,但总的趋势是逐渐上升的。据预测,到2000年时,我国中学生人均教育事业费为434.4元; 小学生人均为202.8元。以体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1%计算,到2000年时。中学生人均体育经费预测为4.34元,小学生为2.03元左右。
4.4.2 场地 本次调查结果,目前我国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3.44m[2],初中生均为5.47m[2]、高中生人均11.8m[2]。国家规定城市小学(18~24个班)全部用地定额是10~11m[2]/生,其中应有200m环形跑道(60m直道)田径场1个;中学(18~24个班)全部用地定额是13~16m2/生,其中有250m环形跑道(有100m直道)田径场1个。 据国家这两项规定可以推算出小学生均体育场地为5m[2]左右,中学生为6.8m[2]。目前我国高中体育场地已达标,初中和小学欠缺较大。预测到2000年时,全国小学生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4.5m[2],初中生人均为6.0m[2](都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高中生人均12.0m[2],略高于现在水平。
4.4.3 器材 本次调查结果,按国家规定, 小学体育器材达标学校为58.6%;初中为63.4%;高中为69.4%。全国各地各级中小学体育器材平均达标学校为63.83%。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 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会继续提高,预测到2000年时,小学体育器材达标学校65%左右,初中为70%左右,高中为80%左右。
5 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对策
5.1 基本方针 实现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目标, 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按照《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精神,把学校体育纳入素质教育轨道,提高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增加投入,改善条件,提高效益,正确处理学校体育与学校德育、智育各项工作的关系,为提高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面努力。
5.2 基本对策
5.2.1 加强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管理
5.2.1.1 实行中央和地方共管体制
按基础教育以地方政府为主管理原则,建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体卫处)应加强对学校体育和卫生工作的宏观领导,根据本地实际在调查现状、总结“八五”期间工作的基础上,制订本地“九五”和2010年远景规划,加强检查评估,做好协调工作。
5.2.1.2 理顺领导关系,协同共管
学校体卫工作由教育部门主管,体育、卫生等有关部门配合管理。必须明确教体结合,优势互补,明确分工,协调配合。为了理顺管理体制,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主抓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为主,体育主管部门配合教育部门,侧重抓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竞赛活动为主。
5.2.1.3 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
各级教育(体育)部门健全已设立的专门机构,省、地、市和县教育部门应设立相应机构,尽力配备专人负责,力争有条件的乡镇政府应有专人分管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卫工作应列入各级教育部门的督导内容。
5.2.1.4 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 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在县以上教育部门,力争配备专职(兼职)体育教研员,充分发挥教研员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5.2.2 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建设
对已施行的《条例》、《标准》、《纲要》、《目录》要定期检查、评估,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切实落实《教育法》、《体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体育的要求,特别要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对“加强学校体育,明显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并呼吁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体育。
5.2.3 重点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5.2.3.1 各地要制订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 中央与各省、 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条件,分别制订全国和地方体育师资总体发展规划,有领导、有计划地发展体育师资队伍。
5.2.3.2 加强体育师范教育, 改革各级师范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根据上述预测到2000年时需要增补的中小学体育师资数量,计算出在“九五”期间平均每年需增补22 650名小学体育师资、7 200 名初中体育师资和1 520名高中体育师资。
我国1995年培养小学师资6 000名左右,初中体育师资9868名、高中体育师资4 400名,目前初中、 高中体育师资培养规模已基本能满足需要,到本世纪末重点应加强小学体育师资的培养,这是当务之急。因而加强师专体育教育专业的建设,特别是中师普师班要加强体育技能的培养,更要办好中师的体育班。
经济和教育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和广东省等),在小学体育师资数量已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应提高学历层次,办好师专体育专业,使小学体育师资达到大专学历水平。
5.2.3.3 贯彻“教师法”,落实师资政策
由于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过程中,体育师资非自然流失数量较多。为稳定体育师资队伍,应采取有效措施,使体育教师享有与其它教师相同待遇,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多种层次和形式表彰优秀的体育教师,以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5.2.3.4 加强体育师范专业的成人教育
我国还有一定数量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未达到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在“九五”期间平均每年需要完成10 000名小学体育师资、10 925名初中体育师资、3 948 名高中体育师资的学历达标培训任务。根据我国成人体育高等教育培训体育师资的条件,预测出“九五”期间每年能培训(完成学历教育)体育师资数量见表5。
这就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调动高师体育专业和教育学院体育系办学积极性,有计划地完成上述学历的培训任务。
5.2.4 逐步增加经费投入
5.2.4.1
加大国家经费的投入增长率是增加学校体育经费的前提
学校体育经费是学校教育经费的一个部分,目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7%,党中央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这个比重到2000年时应达到4%。按这个比重计算,到 2000年时, 财政性教育经费将达到3 211亿元,实现这个目标还有相当的难度。为达到4%,首先应提高财政支出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2000 年全国平均力争达到20%,我们期望只有实现这个目标,学校体育经费才有可能明显改善。
5.2.4.2 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占有一定比例是保证
为确保体育经费落到实处,建议国家教育部在制定《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细则时,明确规定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占的比例不得低于1 %。按1%计算,到2000年时,我国中学生人均体育经费可达4.40元, 小学生达到2.10元。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一定要争取实现1 %的比例目标。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学校体育经费,改变单一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办法,广开财源。区别对待,不同地区的学校到2000年时,生均体育经费达到不同的标准(表6)。
表5 “九五”期间每年培训中学体育师资数量
类别 初中/人高中/人
1996年 2 644
2 237
1997年 2 689
2 275
1998年 2 735
2 314
1999年 2 782
2 362
2000年 2 829
2 402
表6 2000年不同地区、学校学生人均体育经费
地区中学生均经费小学生均经费
城市7.0元/a 4.0元/a
东部地区 5.0元/a 2.3元/a
中部地区 3.0元/a 1.2元/a
西部地区 2.6元/a 0.9元/a
平均数
4.40元/a 2.10元/a
“九五”期间,不同地区学生体育经费逐年变化见表7。
5.2.5 不断改善学校体育场馆建设 1)认真贯彻国家教委制订的各级各类不同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鼓励学校达标。2 )按《体育法》制订学校体育法规实施办法,保护学校体育场地不被侵占。凡新建学校,必须按规定配置场地、器材设施。3 )各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支持学校改善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等,可利用重大比赛和活动之机,以任务带建设,先建几所条件较好的学校的场、馆设施,以起到示范引导作用。4 )争取社会体育场、馆设施对学校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充分发挥社会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效率。
表7 “九五”期间每年学校体育经费变化预测 元
中学生人均经费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城镇3.5
4.05.0
6.07.0
东部 3.0
3.54.0
4.55.0
中部 1.5
1.62.0
2.53.0
西部 1.0
1.21.6
2.22.6
小学生人均经费
年份1996 19971998
1999
2000
城镇 1.5 2.0 2.73.54.0
东部 1.0 1.2 1.62.02.3
中部 0.5 0.6 0.81.01.2
西部 0.4 0.5 0.50.70.9
6 小结和建议
1)本课题对我国中小学体育工作发展现状做了较全面的调研, 基本上反映了现阶段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课余训练、体育教师、场地器材系统的材料。
2)对我国中小学体育工作发展战略进行初步研究, 可以为政府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咨询。
3)制订了较为可行的2000年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目标和指标体系,可提供教育和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参照采用,以促进科学管理进程。
4)由于学校体育改革不断深入,加之教育科研实验周期长, “改革”因素对学校体育影响尚待实践的检验,我们将继续对这一专题进行深入研究。今后将与同行一起,按各大行政区深入进行学校体育战略发展研究,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规划本地区学校体育服务,为发展我国学校体育事业服务。
标签: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论文; 体育训练论文; 农村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