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钰磊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水平,不仅与建筑使用寿命和安全有直接关系,还与国家经济建设、城市发展有直接关系。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大,建筑行业确保自身发展,就要不断完善施工技术,提升工程的质量水平,进而增加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其与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直接关系。所以,要从完善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入手,全面提升土木工程建筑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特征优化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相关技术实施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对于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质量要求逐步提升,近年来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愈发引人关注。在应用及优化相关技术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必须要深入了解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特征及具体实施要求。结合现阶段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情况可知,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强度大,其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施工技术质量具有很高的要求,且土木工程混凝土可为整个施工创造便利化条件,施工便捷,但需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材料的配置、浇筑和养护等工作环节,还需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为节省混凝土结构施工成本,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安全保障。另外,对于土木工程中的一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而言,在对其施工时由于混凝土结构内部水化热无法及时排出,凝土结构外部和内部温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会产生施工结构裂缝。鉴于此,在对土木工程中的一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浇筑作业时,需要一次完成浇筑,而且在混凝土配料工序上,要考虑混凝土结构质量相关影响因素,如水灰比、外加剂、砂石骨料等。
2影响结构质量的各个因素
能够对混凝土结构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由三个方面,分别是:温度、混凝土自缩和材料配合比。在温度方面,如果外界温度骤然下降,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等问题。在温度下降的过程中,混凝土表面温度也会持续降低,造成内外温度差异,进而产生温度影响,导致混凝土裂缝、变形等问题,不仅影响其美观性,还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在混凝土自缩方面,由于混凝土结构普遍以硅灰为主,该材料可以引发结构紧缩,如果控制不当会引发混凝土断裂等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且混凝土湿度也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加大紧程度,进而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在材料的配比方面,制作混凝土所用的粗集料种类繁多,如矿渣、碎砾石等等。在粗集料选取时,要确保其具有清洁、干燥的特点,且没有受到风化影响,也没有混合其它杂质。要合理选择原料供应商,确保其具备相应的经营证书、合格证书等。为了确保混凝土质量,还要控制原料颗粒直径、粗细骨料配比等要素。要采取科学的配比方式,避免混凝土中出现杂质,从而提升混凝土强度,增加混凝土结构稳定性。
3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3.1 进一步规范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配制、搅拌工序
土木工程建筑中,由于混凝土具有自缩功能、约束力较强,因此混凝土施工会产生水泥水化热问题、溢水问题及施工结构裂缝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成因及具体危害,要充分认识混凝土结构的特征和施工技术要求,进一步规范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配制、搅拌工序。鉴于混凝土材料质量不达标、材料选择及配制方法不科学、人为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等现状,技术人员首先应按照如下图流程设计和优化总体的施工技术组织流程:
然后,在上述优化流程基础上,要重点加强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配制于搅拌。一方面,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前要做好水泥选择工作,根据水泥强度及水化热反应,通过现场试验选择 C20、C25、C30 三种具体的级配,并尽量选择碎石和砂石为辅料,配置不同功能的添加剂,如下表 1 为常见的三种水泥级配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配比实验所得混凝土配比参数:
表 1 混凝土配比参数一览
此外,在配置混凝土原材料过程中,应检查并及时剔除与工程要求不相符且质地、级配等参数均不满足施工要求的骨料石子等,并严格对细骨料的含泥量、细度模数进行严格核实,确保其含泥量≤3.0%,细度模数应保持在 3.7~1.6 之间。搅拌混凝土时,应遵循“适量”原则,根据施工制度要求确定混凝土搅拌量、搅拌顺序、搅拌时间等,做好搅拌机卫生清理工作。当同一批次砂浆充分卸载后,方可进行后续搅拌作业;一旦出现砂浆流失状况,应及时投料补浆或调整混凝土用量。
3.2控制温度应力
通常,温度应力会引发伸缩现象,进而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针对温度应力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合理控制水泥用量。在搅拌混凝土时加入水泥会引发热量的释放,而热量会受到混凝土自身结构的阻挡,造成混凝土温度上升,最终产生温度应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控制水泥用量,也可以适当加入减水剂控制热量增长。随着技术的发展,低热水泥材料已经研制成功,可以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控制温度应力的产生。其次,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热量会大量挥发,进而引发温度应力。针对这种情况,要以控制环境温度为主,避免浇筑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
3.3重视和规范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
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工作要切实依据具体浇筑规范标准进行,为了避免产生施工裂缝,振捣设备的配备要做到插电均匀。当混凝土浇筑工作结束后,技术人员需反复抹压作业,然后采用保鲜膜或塑料袋对抹压完毕的混凝土结构进行保护。在此阶段,还需定期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洒水,防止其由于水分的不断蒸发而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因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土木工程建筑最终的施工质量,因此在高度重视和规范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工序前提下,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强初步质量检测和后续复检工作,结合工程外部环境,规范作业工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3.4抗裂养护技术
混凝土结构裂缝是比较常见的施工问题,该问题会进一步引发渗漏、坍塌等质量问题,所以要采取有效的抗裂技术来处理。增加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方法有很多,如加入添加剂,利用添加剂控制自缩数值,减少裂缝问题。或添加增强型材料,如金属纤维材料等等。也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配比来改其抗裂能力。此外,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还要做好混凝土结构养护工作。如,施工结束后要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还要做好混凝土的监管工作,避免混凝土结构在没有凝固之前受到外界环境、温度、人为等因素的破坏。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要提升混凝土质量,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各项因素加以控制,不断完善施工技术,进而推动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怡坤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 冶金丛刊,2017(10).
[2]龚平锋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 门窗,2018.
论文作者:刘春庆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质量论文; 温度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