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发展问题面面观——读《十五大以后的中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中国论文,中国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十五大的文件,是把中国社会发展全面推向21世纪的指路明灯和强大动力。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系统地剖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纲领、方针、途径和措施。遵循这些原则,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会从胜利走向胜利。但要达此目的,其前提条件就是要让全国人民都深入理解十五大的精神实质,明确十五大精神的主要内容,然后才能把精神力量化为物质力量。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五大以后的中国》,就是一部帮助人们学习十五大精神的好书,它以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框架,对十五大精神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思理细致周延、说服力强,是一本难得的通俗政治理论读物。
这部著作的最大特色是问题抓得准。书中所论述的问题,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是中国当前社会向前发展必须解决的、也是十五大文件着重提示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五大类,二十余项:经济类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如反转变的问题,有股份制如何走向规范的问题,有国有企业如何改造的问题,有私营经济如何发展的问题;社会问题类有贫富差距的问题,有富者是否已经形成阶层的问题,有养老保险如何走向社会化的问题,有如何认识和解决社会失业的问题,有如何推行住房商品化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有如何使股票市场走出误区的问题;政治类有如何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的问题,有如何进一步惩治腐败的问题,有如何进一步实行民主政治的问题,有如何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的问题,有青年领导干部的培养和选拔问题;文化类有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素质教育的问题,有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类有继续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推进祖国统一的问题,有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问题,有中国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问题。单单列举出以上的问题,就可以看出全书的系统性和周延性,它全面阐述了十五大提出的问题和各项方针政策,是人们深入、系统地学习理解十五大精神的好教材。
在对每一个具体问题的论述中,这部著作也是很有特色的。首先是以十五大精神为指针,即以十五大精神来具体分析社会现实问题。譬如在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时候,引述了十五大报告中的一段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然后由此引出这样的结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但是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应该作教条的僵化的理解,而应该赋于它以新的意义,即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倡导以这些原则来调整国民经济布局,认为只要加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国有经济成分即使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以上的论述,显然是在符合十五大精神的前提下进行的通俗阐释。
其次,这部著作的价值还在于对十五大精神的具体阐发上。十五大报告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对一些问题只能是点到为止。这部著作则能更多地结合实际进行具体的、通俗的阐释,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十五大的精神实质。譬如关于股份制的问题,在十五大报告中,曾以简洁的文字进行了精辟的阐述,而在此书中则单立一章加以论述,既论述了什么是股份制,股份制的几种形式,又论述了实行股份制的好处;既论述了国有企业改革如何选择了股份制,又论述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存在的问题;既论述了如何克服股份制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使股份制走向规范,又论述了股份制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发展趋势。这样,对于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股份制,就起到很大的作用。至于社会保障问题、下岗职工问题、住房问题,在十五大报告中都不可能一一展开来讲,而在本书中均以专章加以论述。认为这些问题都是与国有企业改造息息相关的,只有由全社会把这些问题承担下来,才能减轻国有企业压力,真正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这些问题也才能真正得到较好的解决。还有一些是十五大报告不可能都具体涉及的问题,但这些在社会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弄明了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十五大的精神,本书也开设专章加以论述,如贫富差距问题,哪些阶层最富有问题,股票市场问题等等。尤其是对贫富差距问题的论述,是很有见地的。本书认为高收入者既有大企业家、经营者,又有企业职工或雇员,既有小商贩,又有大商人,既有科技人员和专业人才,又有简单的体力劳动者,既有遵纪守法的合法经营者,又有各种丑恶的社会杂流。但是这些人除了共同具有的高收入外,既不存在一致的社会认同感、社会地位、共同的象征,也不存在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所以还不能说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社会阶层。但是他们有阶层化的趋势,并将最终形成一个社会阶层,影响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最后,这部著作在阐述每个社会问题时,并不只是抽象地论理,而是引证了大量经过社会调查所得到的材料,给人以切实感和充实感。譬如在谈到收入不平等程度已高出世界中位时,列举了这样的数字:据人民大学社会调查中心1994年对3200户城乡居民的抽样调查表明,在我国城镇中,20%的高收入家庭占有了全部收入的44.46%,而20 %的最低收入家庭仅占有全部收入的6.04%;而在农村中,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8.79%,最贫困的20%的家庭仅占全部收入的4.59%。如果将城乡居民的收入合计比较的话,最贫困的20%的家庭仅占全部收入的4.27%,最富有的20%的家庭则占有了全部收入的50.14%, 这种差距已经超过了美国。在美国,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了全部收入的44.3%,而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了全部收入的4.6%。 这样的统计数字,就能引起人们对这个社会问题的重视。再譬如,在谈到住房问题时,引述了这样几组数字:一是据《199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少于10平方米和少于6 平方米的家庭分别占总家庭数的42.4%和18.6%,还有400万户居住面积在人均4平方米以下。 二是说明全国住房条件的改善, 解放初全国人均住房面积为4.5平方米,到1990年达到7.1平方米,1996年底为8.4平方米, 超过了小康8平方米的水平。三是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相比,1976年, 美国人均居住面积已达18平方米,新加坡17.1平方米,日本和法国13平方米,荷兰和保加利亚16平方米。这些数字对于认识我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增强改善生活状况的迫切感,也是大有好处的。
此外,这部著作的写作方式亦有创新之处,它克服了一般政治理论读物的晦涩艰深或枯燥无味感,切近人民生活,使其变得通俗明了,颇有趣味。它将一个大专题化为几节,每一节又化为多个小节,每个小节只有几百字,这就能使人感到简捷明快。并且每小节的题目又设计得别致新颖,一扫过去政治理论读物的严肃面孔,给人以亲切感。如“私企不是‘唐僧肉’”、“‘禁果’——挡不住的诱惑”、“‘一言堂’,跟着感觉走”、“踏入误区,骑虎难下”、“过度扩张,供‘血’不足”、“社会保障:踏平坎坷成大道”等等。这样的写作方法是这部著作的长处,也是值得其他通俗政治理论读物学习和借鉴的。
(《十五大以后的中国》,余昌淼、李伟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22.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