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飞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也有了快速的增长,进而造成了我国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为了能够有效解决用地紧张的情况,我国建筑工程开始往地下和高空进行发展,而且建筑物的地下室的层数不断的递增,因此基坑开挖的深度也会呈现增长的态势。因为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有着良好的施工工艺,因此可以有效协调好经济、环境和安全之间的和谐发展。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基坑的支护施工技术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有了广泛的运用,也发展成为我国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重要一部分。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并以同类型的工程作为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基坑支护技术;建筑工程;应用;基坑支护
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现代化城市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建筑物的层数不断的增加,地下室的层数也相应的有所增加,这样某种程度也提升了我国资源的利用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利用基坑支护技术的广泛应用,相关的工作人员严格的按照工程要求进行施工;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和监管工作,不仅可以大大的缩短工程施工耗费的时间,减少工程的整体造价,还能有效的提升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1 基坑支护技术的原理分析
根据支护结构形式的差异和支护体系受力特点的不同,基坑支护可以分成内撑式支护和非内撑式支护两种形式。支护墙体和维护支撑墙体一起组成了内撑式的支护体系,利用支护墙体来实现挡土和挡水,用墙下坑底和支撑被动土压区的位置的土压力对墙后土体的主动土压力和面部超载的作用进行抵抗,保证土体的稳定性。从受力的层面来看,在进行挡水和挡土的过程中,支护墙体因为剪力和弯矩的作用,再加上外在的荷载对墙下被动区和支撑体系的土地传递,通过墙下被动区的土体变形做功和支撑体系对于外力的克服。利用变形支撑体系能够保证支护墙体本身的平衡性以及稳定性。他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会因为周围环境对支护墙体变形大小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内撑式支护起不到防渗和挡水的作用,在使用高水位区的时候要配置与之对应的辅助隔水和降水措施。
2 基坑工程施工的特点分析
2.1 基坑的深度不断的增加
基坑的深度不断的变化也节约了土地资源,提升了土地的使用率,房屋建筑开始发展成为复杂化和高层华,建筑物的高度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基础能够承受的压力大大增加,基坑的深度得到了一定的加深;这样才能确保和防护安全的要求和管理规定相一致。
2.2 施工的因素较为复杂
周围的环境对于高层和超高层的建筑的影响更多的是集中在建筑物多、交通密集并且较为繁华的地段,因此,在对基坑进行施工时,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且地下和地上的管线错综复杂,要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其正常使用加以足够的重视。
2.3 分析具有风险性和随机性
一般情况下,基坑的施工周期比较长,发生振动、降雨或者是降雪的情况是不能够预测的,这类突发事故的发生存在着一定随机性。因此,基坑施工任务的进行非常的复杂,而且施工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致使基坑施工不安全系数比较高,风险性也比较大。
2 分析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要点
2.1 加强施工现场检查的重视
加强检测和检测工作的进行,需要提前做好基坑支护的设计工作。当客观原因对其产生影响的时候,需要加强支护结构和尺寸的把握,使得设计科学、合理,同时还需要最好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的沟通工作,使得工程施工能够按照科学化的顺序进行。地下水的检测,需要周期性的进行,将控制设置安装好,然后才能够进行检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施工的现场需要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员。
2.2 有效降低地下水造成的影响
在进行基坑的施工时,受到地表下地表水的影响非常严重。当地下水渗透非常重要的时候,对该区域的地面会造成下沉的影响,知识施工危险的产生。为此,需要重视地下水影响的控制。一般会采用人工降水的方法,将地下水产生的影响削弱,改善土质的条件,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如果是因为周围的环境存在着制约的影响,没有办法进行人工降水的操作,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止水帷幕,起到非常好的挡水作用,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
2.3 有效避免极限状态发生
在建筑施工中,基坑支护很容易发生破坏,这主要是因为综合性土体发生失稳以及基底发生位移等情况,致使机构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使得支护没有了挡土的承载能力,此外,还遭受到地下水冲刷、锚杆抗拔无效以及管涌等问题的影响。在实际中,挡土那个环节发生变形,不论是对建筑物还是道路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致使建筑物的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破坏性行为。基坑深度一般在2m、9m、12m等三个层次。石挡墙结构一般使用在7m左右的基坑中,在深一点的基坑,需要做好支护结构。
2.4 开挖基坑时,加强周边地表的保护重视
在进行岩土工程开挖工作时,需要对施工周围的地表做好有效的保护措施。在一般情况下,地面的水会向基坑的裂缝中下渗,知识支架结构出现位移的情况。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加强疏通堵塞工作的进行。需要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将地面水分散疏导,避免大量的地下水流进基坑内。
2.5 分析变形监测的控制
加强变形监测控制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在对基坑稳定进行一天二十四小时的系统验算和分析时,可以采用动态设计的方法,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周围土体、围护结构等部门做好变形情况的检查,需要将变形量、沉降量以及位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采用作为安全、有效、合理的方法进行基坑的开挖工作,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稳定。
3 建筑工程基坑支护的质量控制要点
3.1 控制土钉和锚杆支护的施工质量土
钉和锚杆支护是通过土钉和锚杆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加固的边坡土体有整体性和稳定性存在,最为重要的则是对土钉和锚杆的设计强度及设计抗拉力的满足得到保障。
(1)在施工中应对孔深得到保障,使其与要求相满足后即可进行终孔。
(2)应结合设计要求,在土钉成孔之前在作业面上将标记和编号做好。
(3)确认土钉拉拔力,应开展拉拔试验,还需要对注浆量和注浆力实施严格控制,确保其能与设计要求的抗拉拔力相符。
(4)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浆液的水灰比进行控制,结合设计要求及试验确定外加剂品种和掺量。
3.2 控制深层搅拌桩的质量要点
(1)在施工之前,应对水泥的质量、搅拌机工作性能和桩机等进行检查。
(2)控制好桩长、桩径、桩位和桩身的垂直度。
(3)控制水泥剂量:在施工现场,应设置专业人员对水泥搅拌桩施工进行负责,全过程旁站水泥搅拌桩的施工。
(4)控制喷浆时间:在每根桩开钻以后,都应进行连续作业,禁止有喷浆中断的现象产生。不得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提升钻杆进行施工,同时对钻机提升速度实施有效控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对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各个施工技术要点之间的准确无误,确保了基坑工程顺利的开展,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以此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有福. 高层建筑工程中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7):173-174.
[2]张延军. 建筑工程中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1):65-66.
[3]曹雄伟. 试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 绿色环保建材,2016,(09):86.
[4]石玉龙. 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4,(07):202-203.
论文作者:程超1,刘小强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6
标签:基坑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地下水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墙体论文; 发生论文; 建筑物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