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索论文_李永强

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索论文_李永强

昆明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228

摘要: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市政工程的建设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但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地下管线施工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并进一步对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相关人员带来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

1地下管线施工现状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在市政施工建设中,城市地下管线的施工建设也日益繁复和多样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工程逐渐向着聚集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促使市政地下管线的建设力度不断增加,地下管线不但包含了为生活提供所需的给排水、燃气等管线设施,例如电线等新兴管线工程也逐渐走入了城市地下管道系统。

(2)随着市政地下管线系统日益庞大,相应的施工和保护工作难度在不断增加,突出体现在管线交叉、叠加问题上,并且管道敷设使,各种类型、不同设施的管道通常处于相同平面的不一样的深度位置,因此给开挖和维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在当前地下管线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只重施工不重保护的倾向。

2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分析

2.1浅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消除了安全隐患,对于地下管线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在进行地下管线埋设情况的地质勘查之后,确定科学合理的地下管线施工方案,要对管径过大的管线进行加固处理,具体的加固处理措施主要是在管线两侧设置浇筑式混凝土墩,并且还要在浇筑式混凝土墩上架设钢架板,以较好地增强管线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并对管径过小的管线采用浅埋管线加盖法的措施,进行挖槽施工,要尽量降低挖槽管径,使之与设计方案相吻合。

2.2深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

考虑到市政工程地下管线的类型复杂,还要采用深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以实现对地下管线的保护。具体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有:

首先,合理确定孔位及施工顺序。合理设定注浆孔的排距、孔距与管路的间距,扩大浆液在加固土层中的扩散,并将其控制在合理范畴之内。其次,注浆施工。通常选取具有一定比例的水泥-水玻璃浆液材料,把握注浆施工的相关参数,如:浆液扩散半径;注浆孔位间距;终注浆压力;浆液填充率等,具体操作中主要采用振动机、注浆花管等设施,进行注浆操作,要注意进行管路的分层施工操作,并保证注浆的高度,保证土体加固封顶的顺利完工。再次,随时关注施工中的孔位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并对注浆施工中出现的地面隆起的现象,要及时调整相关参数,确保注浆施工的顺利实现。

3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3.1沟槽开挖

沟槽开挖是管线施工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其细节性不容忽视。沟槽开挖的形式应根据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土质和地下水位等因素确定。沟槽开挖断面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并且槽底应有足够的工作面。为确保原状地基土不被扰动,一般采用机械开挖至槽底标高以上200mm~300mm,然后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整平,且应严格控制开挖的进度,防止晾槽时间过长,降低沟槽安全系数。应严格控制沟槽上两侧静载和动载对沟槽的影响,如堆土高度和机械振动。为保证管道出现不均匀沉降,沟槽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规范设计要求,当出现软弱地基、槽底局部扰动或受水浸泡时,应及时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石灰土或三合土换填。

3.2沟槽支护

管道工程一般集中在城市中心,沟槽的开挖会引起开挖地区土体的应力状态产生变化,给周边道路、建筑及人们出行带来很大影响,并且在开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土质,因此,边坡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沟槽支护形式的合理性是提高安全系数的重要保障,常见的沟槽支护形式主要有:钢木支护、混凝土灌注桩支护、土钉墙支护、钢板桩支护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基础处理

(1)考虑到工程所在地区地质条件较差,且管道重量很大,如果管道产生沉降,将对成品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故需对地质较差段落的管道实施加固处理,采用正确加固方法,加固软基后,用级配碎石进行找平,其厚度一般为30cm,在级配碎石当中应夹上一层厚度为5cm的竹笆,保证基础稳定性与整体性,最后填筑一层吹填砂。(2)管线应沿平行方向埋设,其中心间距按2.5m控制,在开挖时应一起进行,将管道底部标高作为挖深,基础之间高差及管道之间都使用级配碎石进行回填,然后用打夯机等机具进行碾压。

3.4管道敷设

要以地下管线设计图纸为依据,做好相关构件的放样准备工作,使之敷设位置、数量保证准确无误。在管道敷设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引入中心线对称法,依照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管道敷设,并用经纬仪或水准仪进行测量校正。3

3.5管道安装

要在清理承插口的前提下,套接胶圈,使之保持一定的平直度,检查管道的高程和具体位置,使之符合设计标高要求;并在准备好顶装设备之后,实现对管道的顶装施工。

3.6沟槽回填

沟槽回填施工应使用机械设备进行,配以人工,分层进行回填与夯实。完成对管道的施工,并经监理验收确认合格以后开始回填。回填在槽底到顶部上部50cm的范围内,不允许含有冻土和有机物与粒径超过500mm的大石块,沟槽中也不得含水,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回填,在防腐绝缘层等的周围填筑细颗粒土。对管道的胸腔部位进行回填时,应在两边同时进行,保证回填的对称性,高差应控制在30cm以内,避免管道产生位移。对于采用了支撑结构的沟槽,需在回填以前将其拆除,此时应确认沟槽和周围建筑物是否安全,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填筑和夯实。在碾压施工中,如果管道顶部回填深度在50cm以内,则要由人工进行夯实处理;超过50cm时,可使用压路机碾压。

3.7井室砌筑

可以采用丁砖砌筑法,按照每层砖铺设一层混凝土浆液的方式,进行重复性的砌筑,并进行踏步安装和间距检查,确保砂浆粘结的牢固性。

4地下管线施工中的保护技术措施

4.1查明地下管线分布情况

开工前,建设单位必须到档案部门、规划国土部门、地下管线(设施)产权单位(管理单位)查询,并收集施工范围及施工影响范围内所有地下管线、设施现状资料并提供给施工单位。无现状资料或位置难以判断的,建设单位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探测,确保100%查明地下管线分布情况,管线不明不施工。

4.2制定地下管线保护方案

开工前,建设单位必须与相应的地下管线(设施)产权单位或管理单位协商制定地下管线保护方案,并督促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保护方案,共同保管线产权单位(管理单位)认可。

4.3做好作业技术交底

建设单位必须组织管线权属单位、管理单位进行现场技术交底(书面、影像方式);施工单位在施工或动土作业前,向各钻探班组或机械操作人员、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期间机械操作人员发生变化,施工单位应在其上岗作业前再次交底,确保地下管线保护的各项要求传达到一线作业人员,并在施工过程中有效落实管理人员带班作业制度。

结语:综上所述,在市政工程管线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在遵照具体规范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运用施工技术,才能达到最好的施工效果。需要明确施工的质量要求,对施工技术的各个要点进行把握,使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过程、每个工序都能达到预期效果,从而提高市政工程管线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帅.市政管道施工技术分析[J].山西建筑,2019,45(01):75-76.

[2]姜文青.市政工程建设与地下管线探查[J].城市勘测,2018(S1):149-152.

[3]李林.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与施工关键研究[J].智能城市,2018,4(22):68-69.

论文作者:李永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  ;  ;  ;  ;  ;  ;  ;  

市政工程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索论文_李永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