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监控系统在金融、交通、住宅、学校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遭雷击破坏的可能性也大大地增加了。本文结合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对监控系统的雷灾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监控系统的雷电防护措施,以加强监控系统的抗雷能力,减小雷电灾害损失。
关键词:监控系统,雷灾,雷电防护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安全管理水平和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地方迅速普及了安防监控系统[1,2]。由原来的银行、研究所、军事基地、火车站等重要场所覆盖到学校、住宅小区、商店等普通场所。由于监控系统设备均为微电子技术产品,其耐电压低、耐干扰差,极易遭受雷击的破坏[2]。因此,为了保证监控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正常运行,我们应结合监控系统的结构特点去分析雷灾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雷电保护措施。
2监控系统的雷灾情况
2.1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
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部分、传输部分和终端部分这三个部分构成[2,3]。前端部分包含摄像机、镜头、云台、防护罩、支架等,它是整个系统的“眼睛”。传输部分是指使用电缆、电线和多芯线等传输视频、音频、控制信号和馈送电源,可能还包含信号调制解调器。终端部分包含监视器、控制设备、画面分割器、录像存储设备等[1,4]。
2.2监控系统的雷灾事故数据分析
根据广东省防雷减灾管理中心编印的广东雷电灾害实例汇编,统计了近10年(2008年~2017年)的广州市监控系统雷灾情况,相关统计表见表2.1。
表2.1近10年广州市监控系统雷灾事故统计表
由表2.1可知,2008年至2017年期间,广州市监控系统雷灾事故宗数有136宗,占广州市总雷灾事故宗数的20%。而前端设备雷灾事故宗数有95宗占了监控系统雷灾事故宗数的高达70%。因此,监控系统的雷灾不容忽视,我们应该更侧重于加强对前端设备的雷电防护措施。
2.3监控系统的雷灾成因
雷电对监控系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这四种途径:直击雷、雷电波侵入、雷电电磁脉冲(包括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和地电位反击[3,4]。
通过近几年监控系统的雷灾事故现场调查,总结出监控系统雷灾成因主要有:(1)前端设备没有直击雷防护措施[2]。(2)线路未做好屏蔽、等电位和接地措施。(3)没有安装适配的浪涌保护器或安装了浪涌保护器,但安装的位置和接地线不合适、选取的参数不正确。(4)机房放置在顶层,未做好的屏蔽和等电位连接。(5)接地装置不符合规范要求。
3监控系统的雷电防护措施
3.1前端部分的雷电防护
室外的前端设备一般考虑防止直击雷的破坏,而室内的前端设备一般考虑防止雷电过电压的侵害[2]。室外的前端设备应置于接闪器的有效保护范围内。而前端设备独立架设时,避雷针最好安装在距其3~4米的位置。避雷针也可以直接安装在前端设备的支撑杆上,可直接利用金属支撑杆本身作引下线并做好接地。设备应具有良好的接地,接地体应按规范埋设[5]。沿杆引上的线路应穿金属钢管屏蔽并做好接地。前端设备的每条线路应加装适配的浪涌保护器。
3.2传输线路的雷电防护
根据距离传输线路可选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及光纤[3],并采取对应的雷电防护。当采用光纤时,应在线路进户端进行做好等电位连接并可靠接地。
当采用同轴电缆或双绞线时,应在线路两端安装适配的浪涌保护器,线路应进行穿金属钢管埋地敷设,须保持钢管的电气连通并对钢管两端分别做好接地和等电位连接。如果做不到线路全程穿钢管时,可在线路进入设备前穿金属钢管埋地引入,埋地长度不得小于15米,并在进户端将线路金属外皮、钢管就近做好等电位连接[5,6]。
3.3终端设备的雷电防护
终端设备是整个监控系统的“心脏”,应从多方面综合进行防护:(1)终端设备所在的建筑物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防直击雷措施[5]。(2)终端设备机房应放置在建筑物底层中部LPZ1~LPZ2区,远离外墙引下线,机房内应采取屏蔽措施[6]。(3)监控室内应设置一条与建筑物防雷地、保护地、防静电地等共用接地的等电位连接母线。设备金属外壳、机柜、屏蔽线路的金属外层等应以最短的距离连接于等电位连接母线[4,6]。(4)在终端设备前的各条线路上加装适配的浪涌保护器,建议电源线路安装三级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线应以最短最直的路径连接于等电位连接母线[4,6]。(5)采用共用接地时,应优先利用建筑物的自然接地体,接地电阻为设备对接地电阻要求的最小值,一般小于1欧姆。当机房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欧姆[2,6]。
4结论
雷电对监控系统的危害不容小觑,本文分析了监控系统的雷灾情况,并探讨了监控系统的防雷技术。监控系统的防雷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最好在设计施工前,根据监控系统所处的地理环境去考虑对系统的前端部分、传输部分和终端部分进行全方位的防护。
参考文献
[1]GB50198-201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S]
[2]董秀荣,魏超等.监控系统的雷电防护技术[J].山东气象,2010,1: 58-60
[3]韩忠山.防雷保护措施对监控系统安全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54
[4]齐晓碰,陈星宇.智能建筑监控系统防雷保护设计[J].山东气象, 2012,2:39-40
[5]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6]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
作者简介
魏映华(1982-03-21),女,汉族,福建永定,本科,工程师,从事防雷工作。
论文作者:魏映华,王亚静,周宝琴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3
标签:监控系统论文; 雷电论文; 防雷论文; 线路论文; 电位论文; 设备论文; 防护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