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审美想象能力的培养论文_王婧怡

浅议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审美想象能力的培养论文_王婧怡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

音乐教育是组成审美教育中的重要部分。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对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的本质价值是利用歌唱、韵律活动、欣赏活动等方式,使幼儿能够认知和理解音乐中蕴含的美和情感,培养其品格和兴趣,提高幼儿分辨黑白、善恶的能力,为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更多是重视知识技能的教授,忽略美育活动与其他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削弱了音乐教学活动育人的功能。立足实践,笔者针对幼儿审美想象能力培养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营造轻松的教育氛围,让环境“活”起来

儿童审美想象是儿童审美能力的重要的方面之一,是儿童参与审美活动,情感活动,并带来良好的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扮演者支持者的角色,首先就就要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切勿轻易将儿童的想法否定。其次,教师要营造轻松的教育氛围来促进幼儿审美想象能力的发展。审美想象是开放的,是自由不受约束的,轻松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对幼儿审美想象的发展至关重要。根据审美想象的自身特点,审美想象是自由、新颖和奇特的。审美活动是主体性很强的活动,美育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的审美个性和审美自由。审美主体才能以情感为动力沉浸在审美想象中。因此,在幼儿园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环境,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尽可能的顾及到每一个幼儿的想法,不要轻易的用成人的评判标准来判断幼儿想象的正误,以及是否符合实际,避免幼儿因为害怕犯错而压抑自己的想法,出现不敢说的情况。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通过创设与作品相适应的场景以及利用多媒体工具,都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对教学活动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打击乐演奏活动《厨房的声音》中,引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厨房用具,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不由自主的拿起东西敲打起来。随着音乐的响起,有的孩子开始模仿爸爸妈妈炒菜的样子;有的孩子当起厨师来;有的孩子充当起端菜放调料的服务员来。通过创设情景可以让幼儿身临其境,唤起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拉近与作品的距离。所以让环境“活”起来,能让幼儿从情景走入意境。

二、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想象的情感性

审美想象带有强烈的情感体验。审美想象本身就是以情感为动力,在情感的推动下展开想象,在想象中丰富情感、强化情感。审美想象以情感体验为内涵,以情感形象为成效,是始终与情感激荡联系在一起的,情感平息了,审美想象也就结束了。因此,教师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需要重视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首先,审美教育是感性的。在幼儿园审美教育活动中,应当以情感体验式教学代替原有的知识授受式教学。在教育内容方面,应当增加欣赏性和情感性的教育,减少原有的知识技能的教授;在教育方法方面,以儿童主导的探索发现式教育代替原有的教师主导的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采用过程和结果结合式的评价方式代替单一的评价模式。其次,教师可以开展情感体验的延伸活动,丰富幼儿的情感经验。如教师节开展主题为“教师的一天”的展示活动,来展示教师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让幼儿体会教师的辛苦,以及以“老师辛苦了”为主题开展相关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幼儿潜移默化的接受审美教育,丰富审美情感,促进审美想象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引导幼儿进行多通道的参与,丰富审美想象的多样性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幼儿会用多种感观通道对作品进行感知了解。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觉器官,去体验音乐的情感如快乐、难过、愤怒、柔美等,以及感悟音乐所带来的意境。在音乐欣赏活动《茉莉花》中,有的幼儿说自己听到了美妙的音乐,有的幼儿说自己好像闻到了花香,有的幼儿则说茉莉花的颜色淡淡的,开起来很好看。如果幼儿能够体验多渠道和多感官的参与,就会从不同方面感知作品,从而使审美想象发生变化。因此,引导幼儿进行多通道的参与,对丰富幼儿审美想象的多样性起到重要的帮助。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对作品多通道的参与。其次,要引导幼儿用多种表达方式感知理解作品。如在中班儿童欣赏活动《摇篮曲》中,不仅要使幼儿指导摇篮曲是哄娃娃睡觉的音乐,能感受到音乐安静、有没而舒缓额旋律和节奏特点;此外,必须激发儿童的灵感,使儿童的思想与音乐作品产生联想,例如,窗前婴儿床前有波光粼粼的月光,母亲将婴儿放在摇篮中等。然后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展现作品,可以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在参与活动时的感受和情感体验;也可以让幼儿用听觉、视觉和动觉的协同配合来表现作品中的旋律;也可以让幼儿用绘画等形式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多通道的参与可以更好的引起幼儿对音乐作品的关注,引起情绪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根据音乐作品展开一定的想象和联想。

四、教师应引导幼儿融入作品情境,培养审美想象的丰满性

我们发现在音乐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有幼儿对融入作品情境的程度不同,审美想象表现的丰满性也有很大的不同。如在欣赏作品《喜洋洋》中,有的幼儿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作品的情境中去,可以说出过年时的感受,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一起吃年夜饭的场景,以及过年收压岁钱的快乐。而有的幼儿只能简单的说出乐曲听起来很快乐,有好几种声音。由此可见,幼儿融入作品情境的程度,很大程度的印象了审美想象的丰满性。

教师引导幼儿融入作品情境,首先需要创设幼儿喜爱参与的现实情境。在音乐审美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来唤起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例如在活动《厨房的声音》开始之前,可以让幼儿去倾听日常生活中的炒菜声、洗碗声、切菜声等等。然后教师可以将新的活动内容和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帮助幼儿尽快的进入作品情境,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手段,并产生自己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儿童在参与活动之后,为幼儿提供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活动和机会,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五、提供创造性培养的活动和机会,开展创造力训练

审美想象是大脑以原有经验为基础,将对审美对象独特的感知和理解结合起来,在头脑中进行加工建构,从而产生创造美和表达美的一种能力。审美想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或者再创造形象生动、富于个性特征的审美形象,创造力是审美想象独创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幼儿提供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活动和机会,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例如在歌唱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进行动作创编或者歌词创编,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利用创编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同时,教师也还可以进行创造力训练,教授给幼儿简单的思维加工的方法。创造力的训练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采取以下几个主要途径:1、“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由奥斯本提出,该方法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以会议形式进行开放式的谈论和交流,目的是为了采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同一个问题。例如:教师和幼儿可以召开座谈会,针对一个问题,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观点,倾听教师的观点,最后做出决定。2、联想训练法。联想训练法主要是让幼儿观察到一个事物形象、肢体动作或语言表达等而联想起另外一个事物形象、肢体动作或语言表达。3、自我设计法。自我设计法主张让幼儿对规划和设计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如让幼儿参与自己班级的环境创设,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辅助和指导等等。

论文作者:王婧怡

论文发表刊物:《学习与科普》2019年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浅议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审美想象能力的培养论文_王婧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