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刀的符号学解读
宋 钰
(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 景颇刀是景颇族的精神图腾,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符号功能包括能指和所指两方面的内涵:能指是一种感官效应,是直观的、外在的;所指是一种是精神理念,是概念性的、抽象的。要解析一种符号的寓意,就要找到该符号的能指所对应的所指。本文通过分析景颇刀的具体体现、独特寓意以及新时代的景颇刀,对景颇刀这一符号进行粗浅的解读。
【关键词】 符号;景颇刀;标志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写道:“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中符号生命的科学,它将是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整个心理学的一部分,我们管它叫符号学(sémiologie,来自希腊语sēmeion)。它将告诉我们符号是由什么构成的,受什么规律支配。”可见,“符号”是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识,符号学就是研究这种带有特殊意义的标识。如今,符号学已经从单纯的研究语言符号扩大到非语言符号,并且随着符号学对其他学科的渗透,产生了诸如广告符号学、新闻符号学、社会文化符号学等关于符号学的学科。
图2表示环青海湖地区年、季降水量变化趋势。由图可以看出,近50a来,该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季降水量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春、秋两季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a分别下降1.5mm和1.0mm,春季波动大于秋季;夏、冬季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a分别升高6.3mm和0.3mm,冬季降水量只占年降水量的1%,所以冬季降水量的增减对年降水量的变化影响很小。
景颇族是一个骁勇的民族,从男女老少身上都可以看到勇敢无畏的精神。在景颇山上,男子都会佩戴一把景颇长刀,景颇刀上宽下窄,没有刀尖。传说,景颇先民生活得十分快乐,但是某天有一魔头到景颇山寨,使得当地民不聊生,后来天神送给景颇族一把宝刀并教他们刀术才杀死了魔头。之后,藏族兄弟知道了便来借刀,景颇人就把刀尖掰下来送给藏族兄弟,此后,藏族带的是匕首,景颇族佩的是长刀。一把长刀不仅仅是装饰或者是生产生活工具,也是代表景颇族精神的符号。符号功能包括能指和所指两方面的内涵,能指是一种感官效应,是直观的、外在的,例如我们看到的建筑物上雕刻的图案、一个民族的服饰等;而所指是一种是精神理念,是概念性的、抽象的,例如景颇刀象征了景颇男子的骁勇,这是一种精神。要解析一种符号的寓意,就要找到该符号的能指所对应的所指。
一、景颇刀符号的具体体现
景颇族非常喜爱长刀,景颇族常说:“景颇山上的路是长刀砍开的,赤脚踩亮的。”在景颇村寨里,家家户户都挂有景颇刀,甚至在旅居欧美的景颇族家中也会挂上一把景颇刀;并且景颇男子还擅长跳刀舞,可以说景颇刀体现在景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标志性图腾
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目瑙纵歌,是景颇族最大的祭祀活动,在目瑙纵歌舞场的中心有一个神圣的标志,也是景颇人心中最崇敬的牌坊——目瑙示栋,目瑙示栋位于整个目瑙场中间,一般由两块横的、6 块竖的长方形牌坊构成,现在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解放之前多数为木质结构,节日期间,景颇人民就围绕着目瑙示栋连续载歌载舞三日三夜。示栋上有着动物、谷物、人类乳房、不规则图案等,而最中间的核心图案为两把交叉的巨大景颇刀,其高度约占中间最高牌坊的三分之一,是整座目瑙示栋上最巨大、显眼的标志。在目瑙场旁边都有修建木代房,是景颇族原始宗教在目瑙纵歌期间的祭祀场所,木代房通常为吊脚木板房式样,都会饰以景颇刀图案,可以说,景颇族标志性祭祀建筑、场所都有刀这一图腾。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作为全国唯一的景颇族自治州,始终大力支持发展弘扬景颇族传统文化,其发展定位为“沿边特区、开放前沿、美丽德宏”,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一环,南亚面向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关键节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先行区,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景颇刀已从单一的民族文化符号成为了德宏州对外交流的名片。目瑙纵歌节瑙双持景颇刀领舞的宣传图画被投放在长水机场、芒市机场、德宏文化专列上,印发的宣传画册被分发到缅、泰、老挝等10 余个国家。景颇族刀舞对外先后德宏州歌舞团、德宏州景颇歌舞团先后到欧洲、东南亚等地区进行演艺,让不同国家领略到景颇刀的独特文化内涵。景颇族刀舞在内由“景颇男儿”组合在央视星光大道舞台上进行展示;紧接着文化公益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的全新企划“边境上的宝藏之德宏”以及中央财经频道《魅力中国城》第二季第二轮德宏与肇庆的竞演中也对景颇刀舞进行了集中展示。景颇刀在对外交流中实现了自身符号价值的升华,由单一的族群符号成为了德宏的文化名片,共同构成了七彩云南的灿烂民族文化宝库。文创产品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最近的途径之一,文创产品主要是将原生艺术品符号意义、人文精神、文化元素进行重构形成新型文化创意产品。景颇刀的文创产品一方面发展刀类工艺品,对传统的景颇刀进行改良,突出装饰功能,形成大小齐全的摆放刀具装饰,并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贩卖;另一方面是依托民俗旅游、目瑙纵歌节日平台,凸显景颇族的文化符号,增设刀舞培训、体验目瑙纵歌狂欢、刀具锻造工艺展示等项目,完善延伸旅游产业链。
(二)生活工具
在景颇族的历史上,景颇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大迁徙,在景颇族的创世史诗《目瑙斋瓦》中提到,景颇族的祖先源自于(一山名),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从董萨念的送魂词中,我们可以大致勾画出一条送魂回老家的路线:“沿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就可以到达今日之青藏高原的‘穆省腊崩’山”。虽然不能确定这座山是景颇族的发源地,还是景颇族迁徙时居住过的地方,也不能确定这是青藏高原的那座山;但可以确认的是,景颇族经历了长时间的迁徙,在长途跋涉中,刀在迁徙的途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开路,可以作为生产生活的工具。如今,景颇刀依然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笔者曾在景颇山参加了一个葬礼,在送魂上山的途中,景颇汉子用随身携带的景颇刀在前面开路,到了目的地,景颇同胞烧了一堆火,用景颇刀砍下竹子,削成竹签,然后用芭蕉叶擦拭景颇刀后拿出牛肉,将牛肉切成小块串在竹签上开始烤。可见,景颇刀是景颇族的生产生活工具,在景颇族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节日的文化载体
如今的景颇刀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它作为景颇族的标志,通过刀舞、刀术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民族;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 ,成为了景颇族的名片;还承载着景颇族团结的文化内涵,助推着民族团结。
二、景颇刀符号功能的解读
景颇刀体现在景颇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景颇刀,又称为“旧恩途”,意为生命之刀,它是景颇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工具,是景颇男子的象征,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
(一)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工具
通常,刀于其他民族,主要为防身、战斗,而对于景颇族而言,刀还是重要的生产劳动工具。在肖家成先生翻译的景颇族创世史诗《勒包斋娃》中有这样一句话,“劈开浪速岭,用明晃晃的宝刀。”景颇族是传统的山地农业民族,生活环境丛林茂密,尤其是亚热带雨林的高气温使得植物生长速度极快,景颇族无论前往生活区还是耕作区都需要用刀开路。在未往坝区迁移之前,耕地主要为山坡上的旱地,种植旱稻、玉米等,耕种方式为轮歇式烧荒,即刀耕火种。景颇人会用刀砍伐地面上的树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上面布有草灰,不需要犁等工具翻地,景颇刀是没有刀尖的,刀顶端类似于铲行,用于在草灰上挖洞,播种谷物。由于景颇族生产力落后,农耕难以保证其基本生存所需,便需要打猎为生,在枪未进入景颇村寨之前,刀是其最主要的捕猎工具,通常由多人协作,围住漏单的麂子、马鹿等,用刀伤动物的脚筋予以制服。
(二)景颇男子的象征
HW4504机心专为史诗陀飞轮Histoire de Tourbillon 9号腕表研发,确保这款腕表成为不可多得的非凡臻品。腕表一共限量发行20只,白18K金和玫瑰18K金款式各10只。
(三)沟通感情的“桥梁”
景颇刀还有一个特殊的寓意,即沟通人与人感情的桥梁。按照景颇族的传统习俗,赠送刀具是景颇族最高的礼节之一。刀是景颇族家庭的亲情联系纽带,长辈为表达对男性晚辈的关心,通常会赠送刀具,期望晚辈勇敢、坚毅,披荆斩棘。在幼子继承制的景颇社会中,长子长大后会分家出去,过去景颇族生活困乏,分家时的主要财物为刀具和耕牛,家中的长子就带着刀和牛去开垦谋生。景颇刀同样是友谊的象征,如果景颇族认可友人的话,表达真挚情感的方式就是喝水酒、赠景颇刀,在景颇族看来,只要喝了酒,彼此之间的情谊就像景颇刀一样坚不可摧,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时至今日,景颇族山寨来了贵宾,景颇人民都会送上装有水酒、糯米饭、鬼鸡的礼篮,赠予贵宾景颇刀。景颇刀更代表了女方长辈对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传说,景颇男儿娶雷神之女为妻,雷神便送给景颇男儿一把刀,希望男子用这把刀生产劳作,让家庭富裕起来,保护家庭、寨子的安全,抵御外来敌对势力,从此,景颇族将这一习俗流传了下来。在一对新人结婚时,后亲家(女方的家人)需要陪嫁一把制作工艺精良的长刀,作为女方对男方的认可,以及对男女青年美好爱情的祝愿。
三、新时代的景颇刀
景颇族的节日有目瑙纵歌节、新米节、能仙节、采花节等。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有庆祝丰收的,如目瑙纵歌节、新米节;有属于青年人联谊节日的,如能仙节、采花节,但是这些节日都有一个共同点:景颇刀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景颇刀具是景颇族男子重要的配饰,会配以布制或者蔑制的刀带斜跨在身上,刀鞘多为木制或者钢制,上面装饰有彩线、花纹,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会佩戴银制刀具。节日当天景颇族男子都会身着民族传统服饰,佩戴刀具出席节日盛会,要看景颇男子的身份地位、经济情况、是否勇猛,所佩戴刀是直接的第一印象,尤其是在能仙节、采花节中,佩戴刀具美观、干净的男子更容易得到少女的青睐。在举行目瑙纵歌节时,景颇男子持刀,景颇女子拿舞扇,组成环形队伍,跟随瑙双的舞步跳舞。景颇族能歌善舞,无论什么节日,接近尾声的时候都会成为景颇人民歌舞联欢会,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固定的,就是由青壮年景颇男子跳刀舞,展现景颇男子的豪迈、强健。
(一)丰富的文体、艺术表演
注释:
(二)对外交流的名片
地籍和农房调查表导出功能,实现了一键导出所要求的地籍调查表和农房调查表,以不动产单元号命名为文件名,快捷、数据工整,如图4所示。
(三)民族团结的助推器
“民族符号既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工具,也是族际认同的重要载体。各民族符号所起到的巨大黏合作用,对提升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拉近民族亲近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景颇族是跨境民族,主要分布中、缅、印三国,以及部分旅居在英国、日本、美国、新加坡,对于生活在不同国家、地区的景颇族而言,彼此之间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刀是整个景颇族群共同的精神图腾,是否有景颇刀是判定民族身份的重要符号标识,是不可磨灭的民族符合。无论景颇族人生活在哪里,通常都会在居住房屋内摆放景颇刀具、举行目瑙纵歌节时都有装饰刀形图案的示栋;当景颇族聚居区发生战乱、自然灾害时,都会有身着双刀交叉型图案的景颇族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目前,云南省确立了民族团结示范区发展定位,景颇族聚居区的德宏州正在大力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州的建设,景颇刀的符号含义有了新的内涵。在民族交往中,刀不再是战斗工具,而是馈赠的礼品,代表着景颇人民对于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其他民族的友善与认可,并且德宏州一直以来大多是景颇族消费刀具,阿昌族生产刀具,景颇刀直接将景颇族、阿昌族紧密联系在一起。景颇刀这一民族符号也被120 万德宏人民所接受认可,景颇刀上承载着团结、勇敢的文化内涵,成为德宏人民特有的品质,助推着民族团结。
景颇族是一个骁勇的民族,在景颇族中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谚语:“做人要像狮子一样英勇。”景颇族的长辈都用勇敢无畏的精神来培养后代,孩子也从小就知道自己需要“像狮子一样英勇”。特别是景颇男儿,长辈会教育男孩要有男孩的样子,也就是必须有阳刚之气,景颇男子从小就知道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用自己的力量与大自然相处。景颇男孩一出生,长辈就会为他准备一把刀,男子长到五六岁配一把小刀,到七八岁,便配一把长刀,父辈会传授给晚辈刀术,这是一个景颇男子所必备的技能。所以,景颇人常说:“男子不会耍长刀,他就很难出远门;女人不会织筒裙,嫁不了人。”筒裙是景颇女子的象征,同样刀也是景颇男子的象征,景颇族对刀怀有崇敬之心,它代表了景颇男子英勇的性格。
随着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多媒体、互联网、云技术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实践操作,将信息技术与实训教学相融合。信息技术将需要通过理论讲解而无法直接进行实训操作的这部分知识和技能用虚拟实训、微课学习等信息手段,让学生能直观地进行学习。学生可在反复的解剖拆装搭建编程以及观看微课过程中学习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拆装、系统搭建、编程、调试与维护等内容,昂贵的精密设备可任意拆装,操作失误不会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危害。
解放以后,中国境内的景颇族进入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景颇族的扶持,解放生产力,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景颇族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刀作为生产、战斗防身的职能逐渐弱化,景颇刀的艺术特性更加凸显出来,景颇刀的艺术表演形式主要通过刀术和刀舞来体现。刀术,景颇话称为“拳噶”,更加注重体育武术表演性质,景颇族刀术表演分单刀和双刀,要求表演者面容英朗、肌肉健硕,主要模仿生产生活中的场景,用劈、砍、跺、割等工作,步伐通常为十字跳、五步跳、七子跳等,充分展现景颇男子的力与美。刀术的传承主要靠由民间熟练掌握景颇刀术的武师教授村寨中的年轻人学习,因为刀术对力量要求高,通常15 岁以上的少年才能开始学习。据德宏州景颇族协会介绍,目前德宏州境内熟练掌握刀术的人大约有千余人,尤其是随着德宏团结示范州建设的推进,更加注重传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多景颇村寨开设刀术培训课,目前景颇族刀术表演在云南民族运动会武术项目上屡获佳绩。刀舞是在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景颇话称为“摆拳噶”,相对于刀术更加侧重于舞台表演,表演刀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更加凸显艺术性,要求舞步轻盈灵活,运刀轻快,动作流畅优美。表演时多搭配音乐、舞台灯光效果,着重以新式景颇服或赤裸上半身为主,表演者要注重面部表情、情感表达。刀舞主要由专业的舞蹈人士进行表演。目前,中国境内有德宏州歌舞团、德宏州景颇族歌舞团两个艺术表演机构培养专门的刀舞表演人才,并有专门的编舞、乐师对刀舞的表演形式进行创新。目前,景颇的刀舞已成为德宏州大小文艺晚会必不可少的节目,甚至还上过国家级的表演平台进行表演。
以上当今青年人才显露出的主要特点,是他们的强项和优势。然而,青年人才的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育青年人才犹如育树,根深才能叶茂。企业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应“激励成功,宽容失败”,使青年人才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得到锤炼,积累丰富的经验,快速成才。
①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
②萧家成.勒包斋娃[M].民族出版社,1992:140.
③刘刚,石锐,王皎.景颇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7.
④高纯.民族符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路径探讨——基于凤凰县山江镇的调查[J].民族论坛,2016(3):46-50.
参考文献:
[1]索绪尔,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2]刘刚,石锐,王皎.景颇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9).
[3]李向前.目瑙斋瓦[M].德宏民族出版社,1991(11).
[4]萧家成.勒包斋娃[M].民族出版社,1992.
[5]盈江县史志办.景颇族民俗与文化拾遗[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11).
[6]德宏州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景颇族阿昌族社会历史调查文集[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2007(6).
[7]高纯.民族符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路径探讨——基于凤凰县山江镇的调查[J].民族论坛,2016(3):46-50.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宋钰(1996-),女,景颇族,云南盈江人,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标签:符号论文; 景颇刀论文; 标志论文; 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