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基尼系数变化的分解研究_城乡差异论文

中国城市与农村基尼系数变动的分解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系数论文,中国论文,分解论文,变动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三十年间我国已由一个实行极端平均主义收入分配政策的国家迈入进了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政策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学者应用基尼系数对我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很多学者对中国的基尼系数进行了计算(李实,1998;李强,1995),也有学者提出了一些经过修正的算法来计算全国总体基尼系数(胡祖光,2004;董静、李子奈,2004)。考虑到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现实情况,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对传统的基尼系数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利用城乡数据来计算总体基尼系数(陈宗胜、周云波,2002),并有学者尝试对我国的基尼系数进行了城乡分解(程永宏,2007)。由于应用数据及计算方法的不同,对于我国基尼系数的计算有很多不同的结果,但中国的基尼系数在不断上升并且已经进入世界上收入差距较高的国家行列已是一个共同的结论。然而基尼系数是一个由截面数据计算而出的静态指标,当应用截面收入数据去分析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时,基尼系数之类的收入差距指标无法描述个体收入排序在收入分布中的变化,因此基尼系数仅能反映一个社会收入分配的静态格局,而无法反映长期收入分布的内在变化。为了更准确的分析长期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内在变化,有关纵向收入流动①及收入增长累进②的研究文献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大量出现(Atkinson和Morisson,1992;Fields和OK,1996,1999,2002)。收入流动是一个用来衡量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收入水平在社会中的相对位置或排序变化的指标,收入的累进性则是一个用来描述不同收入的个体或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体间收入增长的差异指标。收入流动与收入增长累进都是反映居民收入分布内在结构变化的指标,两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变化。

国内学者对于基尼系数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我国基尼系数的测算或针对城乡的差别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收入不平等程度、收入增长的累进性及收入流动性是描述居民收入分布的主要指标,但综合三者对我国居民收入变动进行分析的文献却仍然很少。本文通过对基尼系数的变动进行分解,去揭示基尼系数的跨期变动与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增长模式以及个体收入序位排列的变化有关。从而解释了在中国基尼系数不断增长的同时收入增长却更加集中于低收入者的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基尼系数变化的内在机理及城乡差别。通过对城乡各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各时期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家庭的平均收入增长速度从低收入组到高收入组逐层递减,各时期城乡的居民收入增长都更集中于较低收入阶层的家庭。1989-2006年农村的基尼系数一直高于城市,但农村基尼系数的相对变动与城市相比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对1989-2006年各期的基尼系数变动的分解表明,我们所观察到的城乡基尼系数的不断提高是由于收入增长的累进性对基尼系数的负面效果被收入流动对基尼系数的正面效果所抵消造成的,当收入增长的累进性对基尼系数的负面影响超过收入流动对基尼系数的正面影响时我们就会观察到例如1989-1991年及1993-1997年农村基尼系数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农村基尼系数变动与城市相比较低是因为农村居民基尼系数的增加很大程度上被其收入增长的累进性所抵消掉了。由于各期农村的收入增长累进性要高于城市,因此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累进性对缓解城市收入差距所起的作用比农村要小。这也表明虽然农村的基尼系数要高于城市,但其实农村的收入增长与城市相比却更集中于低收入阶层。

二、分析方法与数据说明

为了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我们首先引入广义基尼系数这个概念,广义基尼系数是唐纳德森和威马克(Donaldson and Weymark,1980,1983);Yitzhaki(1983);查克拉瓦蒂(Chakravarty,1988)等一系列文献得出的一种表示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广义基尼系数表示的是收入分布的洛伦兹曲线L与收入均等线之间差异的加权均值,其表达形式如下:

从方程(4)可以看到广义基尼系数的变化不仅与个体相对收入的变化有关,也与他的收入在全体中所占权数的变化有关。另外相对收入的变化与收入权数的变化之间并不一定是独立的,因为个体收入的权数由个体的收入在全体中的排序所决定,并与个体收入的序位负相关。相对收入的提高可能意味着个体收入序位的提高,因此将会降低了个体的收入权数。但相对收入的变化和收入序位的变化也并不一定是同向的,举例来说,当所有个体的收入都增加时,收入的排序是不变的;当一个人相对收入不变而其他人的收入发生变化时,其收入的序位同样也可能发生变化。

把广义基尼系数的变动进行分解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③:

(6)式和(7)式中h(x,y)是基期和末期个体家庭收入分布的联合密度函数。

从P的表达式我们可以看出P是所有个体家庭基期和末期中相对收入变化的加权均值,其加权值由基期的收入分布决定。P概括了在基期的收入分布基础上收入增长的累进性,解释了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的收入增长差异。P>0代表收入的增长更集中于低收入者,因此是一个更有利于穷人的收入增长过程,当收入流动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这是一个有利于减轻社会收入不均等程度的收入增长过程;当P<0时收入的增长更集中于高收入者,因此在收入流动R不变的条件下,P<0意味着收入不均等程度的恶化;当所有个体都经历相同比例的收入增长时,P=0。R则反映了基期到末期收入权数的变化,而收入的权数由收入累积分布函数所决定,因此R可以解释为收入序位的变动,所以它可以看作是衡量收入流动性的指标。当没有个体收入序位的变动时,个体的收入权数也不会变化,此时R=0;当在收入增长过程中,某些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较快从而超过部分原有较高收入者,即出现低收入者的收入向上流动时R>0。由于部分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使得他们在下一时期成为较高收入者,他们的收入增长同样会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因此当保持收入增长的累进性不变的条件下,收入流动性的提高会引起基尼系数的升高。(3)式说明基尼系数的变化取决于收入累进性与收入流动性两个指标的相对变动:当收入增长的累进性保持不变时,收入的流动性越高即收入序位排列的变化越大,末期的广义基尼系数变动越大;当保持收入的流动性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增长的累进性越大即收入的增长越集中于低收入阶层,末期的基尼系数变动越小。

我们利用应用上述的基尼系数变动分解方法对1989-2006年中国家庭的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及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所选用的数据来源于1989、1991、1993、1997、2000、2004及2006年的七次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数据。该调查依据地理、经济、公共资源等指数选取了涵盖中国东、中、西部的八个省份约4000户家庭作为考察样本,较为全面的反映了中国不同发展程度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为了尽可能准确的去测算中国家庭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及分析其内在变化,我们只追踪固定家庭样本在基期和末期调查年份的收入情况来计算基尼系数及收入流动性和收入累进性的大小。由于调查家庭样本在不同年份有所变化,比如1989年调查与1991年调查的家庭样本个数并不完全一致,但我们只采用在两个年份都出现的家庭样本的收入数据来计算基尼系数。在1997年,CHNS用黑龙江省代替原有的辽宁抽样样本,导致可利用的家庭样本有所减少,为了保证所考察家庭收入数据的连贯性,以便准确的衡量中国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变化,我们把1989-2006年的家庭收入数据合并,并分成了六个连续的时期,分别是:1989年至1991年,1991年至1993年,1993年至1997年,1997年至2000年,2000年至2004年,2004至2006年。每个时期我们都采用相同的约2000个家庭样本进行分析以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其中城市家庭样本约占25%。

已公开的CHNS数据已经对各次调查的家庭及个人收入进行了整理,我们所主要采用的家庭收入资料包括了商业收入、农业收入、渔业收入、种植业收入、畜牧业收入、非退休工资、退休工资、补贴、和其他收入等九种收入来源。各年的家庭收入数据已经依据家庭类型及当年的通货膨涨指数和当地价格指数进行了调整。另外考虑到家庭规模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我们采用人均家庭收入来对中国家庭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进行分析测算。为了考察1989年以来城乡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差异及其内在变化,我们把城市和农村的数据分开进行分析,其中城市的范围包括城市和郊区,农村的范围包括乡镇及村。

三、城市与农村基尼系数变动的分解

在本节我们将会应用上述的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1989-2006年中国城乡的基尼系数及其变化进行分解及分析。我们首先分城乡计算了1989-2006年间各时期的不同收入阶层家庭的平均收入增长率,各调查年份的基尼系数大小,并计算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动,然后把基尼系数的变动分解为收入的流动性和收入增长的累进性两个部分,最后分城乡展示计算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城市和农村的1989-2006年各时期不同收入分组城市和农村家庭的平均收入增长率见表1和表2,各期的基尼系数变化及分解结果分别见表3和表4。

我们将历次调查中的家庭按收入从高到低分成五个等分组,来考察在各考察期内初期处于不同收入分组家庭的收入增长差异。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1989-2006年间各时期内城市家庭的平收入增长速度从低收入组到高收入组逐层递减,在各时期内初期处于最低收入阶层家庭的收入增长速度要远高于其他收入阶层的家庭。1989-2000年的三个时期内,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速度逐期加快,2000-2004年增速有略微下降。城市最高收入阶层家庭的收入除1991-1993及1997-2000年两时期内实现了正增长外,其余各期均为负增长。这表明城市最低收入组家庭在所有时期实现了快速的收入增长,而最高收入组家庭则很难维持其原有的收入水平。与城市家庭相类似,1989-2004年间各时期内农村家庭的平均收入增长速度也是从低收入组到高收入组逐层递减,农村最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速度最快,并普遍高于同时期城市相同收入组家庭的收入增长速度。农村低收入阶层较快的收入增长与农村畜牧业及种植业的特性有着直接的联系,由于畜牧业及种植业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而投资的收益往往需要数年后才开始显现,这导致了农村低收入阶层家庭的收入增长速度要大大高于城市低收入阶层家庭。农村最高收入组家庭的平均收入在1989-2004年间的四个时期内都是负增长,且平均收入降低的百分比要高于同时期的城市最高收入组家庭。这说明农村最高收入阶层家庭维持其收入水平的能力要低于城市最高收入阶层家庭。综合分析城乡各时期各收入组家庭平均收入增长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收入的增长都更集中于较低收入阶层的家庭。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无论城市和农村的基尼系数都增长很快,从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的绝对值上来看,农村的基尼系数要大于城镇,在调查的初期1989年,农村的基尼系数就已经高达0.447,远高于同期城市的基尼系数0.319④。根据我们的计算结果,农村的基尼系数演变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89-1997年的三个时期内,农村基尼系数总体呈减少趋势;1997年以后农村基尼系数开始迅速上升,见表3。城市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与农村有所不同,1989年以来,城市的基尼系数总体呈逐期上升的趋势。其中在1991-1993年和1997-2000年两个阶段增长最为迅速。将1989-2006年城市和农村的基尼系数比较后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的基尼系数在绝对值上一直高于城市,但城市的基尼系数的相对变动一直高于农村(见图1),随着城市基尼系数相对农村的快速增长,城市和农村基尼的系数近年来有逐渐趋同的趋势。前文的分析表明1989-2006年各期内,城乡低收入阶层家庭的收入增长速度都大大高于高收入阶层,可是我们发现同期的城乡基尼系数却一直在快速提高,如何理解收入增长集中于低收入者而基尼系数却在不断上升的矛盾现象?农村的基尼系数与城市相比上升较慢的内在原因是什么,与城市相比区别在哪里?为了更深入的理解城市和农村收入不平等程度的相对变动与内在变化规律,我们将城市和农村的基尼系数分解为收入的流动性和收入增长的累进性两个部分,并加以比较分析,其分解结果分别见表4。

前文的分析表明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要高于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这个结论看起来似乎与城市基尼系数逐步扩大的结果相矛盾,但其实不然。如我们在上节所述,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可以分解为收入的流动与收入增长的累进性两部分,个体收入序位的变化即收入流动对基尼系数的影响是正向的,而收入的增长是否更集中于低收入者即收入增长的累进性对基尼系数的影响则是负向的,基尼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收入流动与收入增长的累进两者的差。举例来说,在1989-1991年阶段处于低收入阶层的人在1991-1993年阶段并不一定仍然处于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更集中于低收入者意味着大量的低收入者在下一时期将跳出低收入阶层,相反,一些在初期处于高收入阶层的人将会取代他们原来在低收入阶层中的位置。更一般的来说,当基尼系数升高时,不但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有很大差异,同一收入阶层的成员构成同样会发生变化。如图2、图3所述,城市的收入流动性要高于收入增长的累进性,这表明城市家庭收入的序位排列在一直变化,由于城市收入流动要高于同期的收入增长累进,收入增长累进对基尼系数的负面影响被收入的流动的正向影响所抵消掉了,因此我们在看到低收入者收入得到较快增长的同时城市的基尼系数却在一直增加。

图1 1989-2006年分时期城乡基尼系数的变动

图2 1989-2006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增长的累进性

图3 1989-2006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流动性

与城市的情况相类似,1989-2006年间的大多数时间段内农村的基尼系数都在增长,但我们发现在1989-1991年与1993-1997年两个时间段内,农村的基尼系数出现了负增长。通过对这两个时间段基尼系数变动进行分解我们发现,这两个时间段内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累进性明显较高而收入的流动性却相对平稳,见图2及图3。这也就是说这两个时期内农村基尼系数的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村低收入阶层收入的较快提高所造成的。与之相反在1997-2000年和2000-2004年两个时间段内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基尼系数的大幅提高,通过对农村基尼系数的变动进行分解我们发现这两个时期的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处在很高的水平,而收入增长的累进性却相对稳定,这也说明这两个时期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是由于低收入居民收入向上流动的剧烈变化所造成的。

农村的基尼系数1989年以来一直高于城市,但其基尼系数的相对变动却一直小于城市。在对农村和城市基尼系数的变动进行分解后,通过比较农村和城市居民收入流动性和收入增长的累进性我们发现1989年以来的各个时期内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和收入增长累进性都要高于城市,这表示农村居民的收入的结构性变化要大于城市,而农村居民收入的剧烈变动可能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对农村和城市的收入变化进行分解及比较我们注意到在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剧烈变动的同时,农村的基尼系数增长却一直小于城市。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累进性要大于城市,而农村居民收入的流动性与城市相比却差别不大。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增加很大程度上被其收入增长的累进性所抵消掉了,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累进性对缓解城市收入差距所起的作用却相对较小。这也就是说虽然农村的基尼系数要高于城市,但其实农村的收入增长却更集中于低收入阶层,从长期动态的角度来看,这种收入的变化相比城市其实是更有利于缓解贫富差距的。

四、结论和政策含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尼系数的不断上升引起了学界对中国收入差距问题的广泛讨论,但基尼系数仅仅是一个基于界面数据的静态指标,并不能客观的反映长期的收入变动及实际的收入差距水平。本文通过把基尼系数的变动进行分解为收入流动与收入增长累进两部分,解释了在中国基尼系数不断增长的同时收入增长却更加集中于低收入者的悖论。对1989-2006年以来中国城乡基尼系数变动的分析表明1989年以来我国城乡基尼系数的变化有着不同的变化趋势,中国农村的基尼系数一直高于城市,但农村基尼系数的相对变动与城市相比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对城乡基尼系数变动进行分解及比较我们发现农村与城市收入的流动性都处于较高水平,这表明城市和农村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向上流动速度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累进性在各个时期都是正值表明无论在城乡收入的增长都更集中于低收入者,我们所观察到的城乡基尼系数的不断提高是由于收入增长的累进性对基尼系数的负面效果被收入流动对基尼系数的正面效果所抵消造成的,当收入增长的累进性对基尼系数的负面影响超过收入流动对基尼系数的正面影响时我们就会观察到例如1989-1991年及1993-1997年农村基尼系数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农村基尼系数变动与城市相比相对较低是因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增加很大程度上被其收入增长的累进性所抵消掉了,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累进性对缓解城市收入差距所起的作用却相对较小。这也表明虽然农村的基尼系数要高于城市,但其实农村的收入增长与城市相比却更集中于低收入阶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迅速,居民收入分布结构也随之剧烈变化,由于基尼系数仅仅能发映收入分布的静态格局而无法反映收入分布的结构变化,因此仅仅用基尼系数去衡量我国居民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就会产生一定的误差,甚至引起我们错误的判断。在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程度进行分析当中,我们应注意到收入流动性与收入增长累进性等收入的结构性变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中国居民收入变化的实质。未来的收入分配政策需正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当中存在的失衡现象,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及收入的再分配政策切实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稳步壮大中间收入阶层。另外我们应特别关注陷入持久贫困的居民家庭,陷入持久贫困的居民家庭没有能力通过收入向上流动的渠道提高其家庭收入水平,因此政府应通过相关社会扶助政策给予这部分贫困家庭基本的生活保障。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仅仅对收入流动及收入增长累进等收入的结构性变化做了初步的探讨,收入流动如何影响长期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收入流动与收入差距会对社会福利水平产生哪些影响,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未来的研究来解答。

注释:

①关于收入流动有一些不同的定义,在本文中收入流动专指个体收入序位排列的变化。

②收入增长累进是一个衡量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差异的指标,在本文中收入增长的累进性是指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较快的收入增长模式,在西方税收学文献中也被叫做progressive growth process。

③具体分解方法详见Jenkins and Van Kerm(2006)。

④由于所选取样本的不同,我们测算的吉尼系数大小与某些其他学者的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吉尼系数的变动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标签:;  ;  ;  

我国城乡基尼系数变化的分解研究_城乡差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