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礼县北城小学 侯永康
[关键词] 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的土壤,是具有民族特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跌宕起伏,绚丽多姿,历久而弥新,其内容博大丰富,内涵宏伟精深,不仅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前仆后继,英勇顽强形成的精神支柱,也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动力。而让悠久的文化精髓代代传承是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教学更是责无旁贷。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课的意义不仅在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肩负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呢?
一、利用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品味传统文化。
充分利用新教材当中的一些名篇佳作,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渗透文化内涵,突出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中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因素,抓住文中的闪光点,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同时注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和谐。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学过程,要遵循低起点、多台阶、多角度,最后达到高终点的原则,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学有所得,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如在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时,首先,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然后抓住中心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在讨论中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披肝沥胆,痛切陈说,那种誓死报效祖国的精神,十分感人。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感受中进行心灵的洗涤,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完善。这种“忠贞”就体现传统的“忠孝”文化。
二、精选读物,进行丰富有效的阅读,汲取传统文化。
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孔孟儒家思想、老庄道家哲学,进行心灵的洗礼,情感的熏陶;还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文化的汲取。文化实际上孕育生成于阅读范文的艺术的、哲学的、美学的土壤之中,只要有“好雨知时间,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那种细致入微,丝丝入扣的渗入工夫,因文悟道,悟道促文,就会使学生的人文精神生根发芽,逐渐养成。因此,教师可教会学生阅读欣赏的方法,让学生有效地去阅读,更多地去熟悉中国文化,使其为悠久而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而自豪,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积累一些诗词名言,塑造青少年的心灵。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舍生取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这些令人齿颊留香,爱不自胜的经典中,吸取深邃的哲理,汲取经久不衰的人文精神。总之,在阅读中,顺着知识的脉络,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使传统文化得以升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利用作文,进行写作练习,渗透传统文化。
作文是写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是作者情感大海中溅起的浪花。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捕捉到那使自己心灵震颤的瞬间,是否敢于倾吐令己难忘,令己“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人和事,从而让自我情感释放出穿透人心的力量。不仅能体现学生的文字功底,还能显示出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特征等等。因此,指导学生以作文、日记的形式,采取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以及改写、扩写、续写、读后感等进行写作练习,在这些写作训练中,创设文化与语文教学一体化的学习情境,来渗透传统文化。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也影响了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特征及对人和事的看法,深化写作主题。如围绕儒家思想“仁”进行写作练习。首先,教师应讲明“仁”的内涵是自重,宽厚,谦和,诚恳,善良,俭朴,勤劳和关心他人等人生美德,既是“仁”的具体表现,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让学生明白“仁”的内涵后写作,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仁”的理解,同时也教会了怎样做人,也就是说继承了传统文化。
四、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实践活动,感受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不仅在课内,也在课外。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是语文教学开发利用的宝藏。充分挖掘乡土文化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如非物质文化、民间故事、打油诗、山歌、风俗文化等都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只要我们仔细收集,善于开发,就能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服务。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用民族的、现代的、世界的、人类的多元眼光去审视各种文化,以开阔的视野,在比较撞击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判断的习惯。为他们建构在民族文化精神和世界多元文化熏陶下的独立思想和人格”。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教师应扩大视野,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处处有文化的观念,培养学生留心生活、感受生活、反思生活,组织学生集体过节,参观文化宫,收集民间文学,比对古诗、千字文、三字经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参与,敢于交流,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品味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觉悟,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总之,悠久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孕育中华民族的琼浆玉液,也是塑造青少年心灵的阳光雨露。因此,语文教学所担负的弘扬传统文化这一历史使命任重道远,还需语文教师在实践中继续深入探索。
论文作者:侯永康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心灵论文; 教师论文; 内涵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