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散打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预防
□ 刘洋波 张西文
摘 要: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遵义师范学院散打专项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散打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目的在于降低散打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对提高体育训练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散打;损伤;预防
散打是一项集拳法、腿法以及摔法于一体的新兴搏击运动,散打极易使观看者产生情感共鸣,因而越来越受高校学生所青睐。但由于散打是一项运动强度大、竞争激烈、对抗性与突发性强的搏击运动,在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较高。因此,对高校散打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运动损伤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探讨,制订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促进高校散打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遵义师范学院2015 级、2016 级体育教育专业散打专项学生,共20 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6人,平均年龄为23岁。
2.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根据所要研究的内容,查看相关散打教学方面的论文、书籍以及书刊等,获取相关专业知识。②问卷调查法:笔者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文题,对体育教育本科班散打专项的学生进行调查,获得相关数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散打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部位分析。
(1)头、面部损伤分析。通过调查得知,遵义师范学院散打专项学生共20 名,都发生过运动损伤。据统计,学生在学习散打的两年时间内一共受伤108次,平均每人5.4 次。在损伤总次数中,面部共受伤34次,占受伤总数31.4%。头部受伤仅次于面部,受伤次数为20次,占受伤总数18.5%。散打规则中击打对方的头部和面部是得分的方式之一,在实战中,运动员为了尽可能快速获得胜利,通常会采用拳打、脚踢、快摔等运动技术,攻击对方暴露最明显、抵抗力最薄弱的头、面部获取分数,由于头、面部抗击打性差的特殊性,所以学生的头部与面部是最容易出现损伤的部位,并且损伤程度比其他部位更为严重,被攻击的学生容易出现头晕眼花、思维能力降低等情况。
表1 遵义师范学院散打专项学生损伤部位统计表
(3)技术动作不规范。技术动作不规范和注意力不集中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因动作技术不规范所造成的损伤共23次,占损伤总数的21.2%;由注意力不集中所造成的损伤共12 次,占损伤总数的11.2%,注意力不集中所导致损伤率较低。散打有较强的对抗性和技术性,在对抗过程中,技术动作不正确是散打损伤的主要原因。初学者在训练和实战过程中,没有正确掌握动作要领,且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和技术,比较容易受伤。
据统计,2013年,湖南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4.2亿元,抗旱机电井25.5万眼、抗旱泵站3.86万处、机动抗旱设备83.8万套、运水车辆1.75万辆,完成抗旱灌溉面积1958万亩,挽回粮食损失300多万t,减少经济作物损失60亿元,临时解决了314万人的饮水困难,有效保障了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安全。
(4)其他部位损伤分析。由表1可知,肩关节在散打运动中损伤次数11次,占受伤总数的10.3%;脚趾部损伤次数为9次,占受伤总数的8.3%;手腕部损伤次数5次,占受伤总数的4.6%。
(C)端部斜向D离子注入(280kev,10mA,稳态).可改变端部的电位差,输入燃料,可改变粒子与平行磁力线的角度,减小逃逸,从而增加密度和温度,和约束时间。
表2 遵义师范学院散打专项班学生损伤原因统计表
该项目场地位于水垫塘上游靠右岸河床桩号坝0+65.53m~坝0+75.53m、坝轴线右侧22~27m范围内,高程336m,试区平台尺寸为6m×10m。
(2)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不充分所造成的运动损伤次数,共33次,占损伤总数的30.5%。从散打得激烈性可以看出,在训练或实战前,身体必须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因此,准备活动不充分,机体没有达到运动时所需的运动状态,就进入了训练或实战阶段,这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课前准备活动不到位,不仅会导致学生在训练中出现肌肉拉伤等情况,而且会使学生无法在运动中充分调动自身灵活性与协调性,以及学生的思维神经与机体组织始终处于迟钝状态,在课堂训练中极易因突然性、高强度、大幅度运动等导致机体运动损伤。
(1)自我保护意识差。通过调查得知,散打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散打两年内的受伤次数共为108次,其中训练过程中因自我保护意识差所造成的损伤次数共40次,占损伤总数的37.1%。由于散打专项的教学对象都是学生,接触散打的时间较短,在训练和实战中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学生在训练和实战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2)腿部损伤分析。通过调查得知,除头、面部损伤次数较多外,其次为腿部,共16 次,占受伤总数的14.8%。这主要与散打规则中的得分方式与相应的对抗技术有关。在实战中,击打大腿得分是散打的得分方式之一,由于大腿的暴露性较大,所以对抗双方会采用不同的攻击手段对大腿进行攻击,进而导致大腿受到非常大的伤害。对抗双方在对抗中预料到对方会对自己的大腿攻击时,会主动提膝进行防御,阻挡对方击打自己的腿部获分,而防御时强烈的碰撞对运动员小腿内侧和前部造成较大的伤害,还有交叉腿碰撞也会损伤小腿的前部和中部。
2.散打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三、结论与建议
高校散打专项班的学生接触散打的时间较短,没有正确认识到运动损伤的严重性和做好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在训练和实战中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导致运动损伤。在训练和实战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在准备活动不充分,机体没有达到运动时所需的机能状态的情况下,就直接进入训练和实战,这是导致关键部位以及其他部位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还有学生的散打技术动作不规范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实战环节造成损伤的概率比训练环节造成损伤的概率大。
(3)腹部损伤分析。腹部是在散打运动中常见损伤部位,损坏次数13次,占受伤总数的12.1%。由于考虑教学对象都是学生,在教学中安排腹部的抗击打训练较少。击打腹部得分也是散打规则中的得分方式之一,所以在训练和实战中,对抗双方都会用拳和腿对对方的腹部进行攻击,攻击腹部不仅可以得分,还可以对对方的腹部以及肝脏器官造成伤害,迫使对方失去对抗或减弱抵抗能力。
在散打教学中,教师需加强一些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使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训练方法。比如,在进行散打实战之前先让学生做一些模拟实战练习,在模拟实战练习时要求进攻的学生运用的进攻技术速度适中,不能过快,防守的同学必须集中注意力提前预判对方的进攻动作并做出相应的防守动作,进行两到三组的模拟实战,使学生的注意力能高度集中和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后再进行实战,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借助比格斯(John Biggs)提出的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的结构)评价理论[17],对职前教师有关数据分析问题的学科认知水平进行划分.以问题1为例加以阐释.
在训练或实战前,学生应充分重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尤其是专项准备活动,将机体的大肌肉群、小肌肉群、各个关节等所有运动器官充分的活动开,这样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且身体机能和协调性得到提高,使运动机体能够尽快地从安静状态进入到工作状态,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由于散打动作不规范,不仅会让学生在攻防等关键时刻出现错误的动作,而且极易导致学生在训练和实战中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因此,在日常教学训练和实战中,一定要带护头、护胸的装备进行训练和实战,从而降低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基于早期的这些研究,Gile提出了精力模型,该模型指出,议员在SI过程中需要完成三项核心任务,即:听力理解(L)、译文输出(P)和短期记忆(M),另外还需要协调能力(C)来分配上述核心精力。因此是SI的总精力负荷就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SI=L+M+P+C
参考文献:
[1]赵金林.延安大学散打专修学生运动损伤状况及其成因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92-95.
[2]顾建春.高校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13):9-10.
[3]崔书贤.散打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6,(10):11-12.
[4]陈志强.浅析高校武术散打选修课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商,2015,(51):212+2.
作者简介: 刘洋波,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户外运动;张西文,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568(2019)30-0112-02
责任编辑 范艳玲
标签:散打论文; 损伤论文; 预防论文;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