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集中制是反腐倡廉的根本制度_民主集中制论文

民主集中制是反腐倡廉的根本制度_民主集中制论文

民主集中制是拒腐防变的根本制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拒腐防变论文,民主集中制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实现十五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总目标,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根本保证。

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情况同拒腐防变直接相关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民主集中制贯彻得好不好,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邓小平同志针对党内政治生活中一度出现的不正常现象,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都充分证明,民主集中制的执行情况,同拒腐防变是紧密相关的。民主集中制执行得好,党的拒腐防变能力就增强;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的拒腐防变能力就被削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哪个地方、部门、单位民主集中制坚持得好,那里就党风正,为政廉,消极腐败现象就较少发生;哪里民主集中制坚持得不好,那里拒腐防变能力就弱;特别是在那些主要领导人个人专断严重,滥用权力的地方,往往会腐败丛生,串案窝案频频发生。张家港市坚持民主集中制,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成为两个文明建设快速协调发展的典范。胡建学任泰安市委书记期间,肆意践踏民主集中制,专横跋扈,滥用职权,带坏了班子,腐蚀了干部,腐败现象大量滋生蔓延。

1993年中纪委二次全会以来,中央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反腐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些方面成效明显。但是,腐败现象仍然严重存在,有些方面仍在滋生蔓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地方民主集中制贯彻得不够好,民主不够和集中不够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民主不够,个人专断、滥用权力、监督乏力,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广大党员和群众在拒腐防变中的巨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由于集中不够,有些地方和部门对中央的某些决策执行得不够有力,反腐败不坚定,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奉行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干扰反腐败斗争的顺利开展;极少数党员干部在反腐倡廉上阳奉阴违,言行不一。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反腐败的力度,影响了反腐败的效果。只有加强民主集中制,中央关于反腐败斗争的部署才能真正贯彻到底。

民主集中制的拒腐防变作用

民主集中制是拒腐防变的根本制度,是防腐之堤,惩腐之剑。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成统一的整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是巨大的组织优势。”这一优势发挥得愈充分,拒腐防变就愈有保障。

(一)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人用人,把好授权关,是拒腐防变的根本大计。江泽民同志再三强调,吏治腐败为害最烈,它带出和助长其他腐败现象。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如果得不到解决,反腐败只能在遏制--反弹--再遏制--再反弹的低水平上徘徊。在吏治腐败严重的地方和部门腐败现象甚至会愈演愈烈。所以,选好人用好人,防止错授权力,对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拒腐防变,有根本意义。

在干部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是贯彻党的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和标准的重要保证。一是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坚持群众公认原则,防止凭个人好恶选人用人。“要把群众公认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选任干部的质量,而且,可以促进领导干部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二是坚持干部任用程序和集体决策制度,防止随意性。中央已明确规定了领导干部任用的程序和决策制度,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化,是实现选任领导干部工作民主化、科学化的保证。在选任干部工作中,一定要按规定的程序办事,不许搞临时动议。每一道程序都是一道关口,一层防线,各个环节相互制约。任用干部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决不允许个人或少数人决定。这样,既可集思广益,领导成员之间又可互相制约,从而有效地防止个别领导干部滥用职权,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决策,把好用权关,是拒腐防变的根本保证。腐败现象的主要特征是权钱交易。滥用权力是滋生腐败现象的基本条件。防止滥用权力对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具有釜底抽薪的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决策制度和领导制度是防范滥用权力的关键。

一是坚持和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防止严重官僚主义。严重官僚主义是一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危害极大的腐败现象。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把解决严重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问题作为党风和廉政建设的两个重要课题。当前,由于少数领导干部个人说了算,盲目决策,给国家、集体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相当严重。决策民主化是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前提。要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有效地防范严重官僚主义的发生。

二是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领导制度,防止个人专断。失去制约的权力容易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一些领导干部违背民主集中制,个人专断,使他们手中的权力任意扩张,随意行使,逃避了规定的制约和监督,为滥用权力造成了便利条件。个人专断导致腐败是领导干部蜕变的重要规律。欧阳德、胡建学、阎健宏等无不循着这条规律步入腐败的深渊。当前,一些领导班子对集体领导制度执行得不够好;有的主要领导作风霸道,个人独断专行,不尊重领导成员的意见和权力,任意越权包揽;有的领导成员原则性差,看主要领导眼色行事,甚至投其所好,盲目附合,使集体领导流于形式,致使个别领导的错误意见也能轻易地通过合法程序,披上“集体讨论决定”的外衣。这样,更助长了个人专断作风。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集体领导同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既要积极参与集体领导,充分发挥领导集体的整体作用,又要正确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加强集中统一,是拒腐防变的重大措施。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党意志和智慧的凝聚和行动一致,是一种代表人民意志的强制力量。只有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才能制定和有力地执行治标和治本的政策、措施,使反腐倡廉工作卓有成效。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强化集中,有利于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反腐败部署的贯彻落实;强化集中,有利于排除种种干扰,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强化集中,有利于增强法制观念,更好地发挥法制的惩腐作用;强化集中,有利于严明纪律,不断清除党内的腐败分子。

(四)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加强党内外监督,是拒腐防变的关键所在。拒腐防变,监督是关键。加强监督,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规定。党内外监督的力度和效果,从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党员干部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水平和执行程度。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民主集中制是开展党内外监督的依据。民主集中制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它规定和制约着一切监督活动的开展。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受人民的委托具体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理所当然地应当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只有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才能增强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心悦诚服地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才能增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意识和责任感,认真负责地行使监督权,检举腐败行为,弹劾不合格的干部。人民群众是拒腐防变的力量源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反腐败斗争才能顺利开展。第二,民主集中制是开展党内外监督的武器。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民主集中制在党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是开展党内监督的有力武器。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清是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解决党内矛盾的重要手段。当前,好人主义在党内盛行,曲意逢迎的庸俗作风相当严重,这与民主集中制贯彻不力,特别是某些主要领导干部不讲民主、个人专断有直接关系。所以,要从贯彻民主集中制入手,大力恢复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把党员干部的不良思想和作风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其发展为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从而,把拒腐防变真正落实到经常性的党内生活中。第三,民主集中制是开展党内外监督的保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可以直接推进我国的监督制度建设和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更好地发挥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在拒腐防变中的巨大作用。

标签:;  ;  ;  ;  

民主集中制是反腐倡廉的根本制度_民主集中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