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冷却系统排污水超滤处理回用中试研究

电厂冷却系统排污水超滤处理回用中试研究

郭青[1]2007年在《膜技术在循环冷却排污水回用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一种有限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污染非常严重的国家,尤其是北方地区。火力发电厂是一个用水大户,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水已成为火电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目前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订,人民的环保意识不断的增强,控制用水和排污已成为火力发电厂重点治理项目之一。在火电厂中循环水量占用水总量的70%以上,其中循环水的蒸发损耗占70%左右,排污损耗占20%以上,所以对循环水排污水进行回收利用,能有效地达到节水的目的。基于此,采用超滤和反渗透的联合工艺处理循环冷却排污水,将出水作为锅炉补给水的原水。以某电厂循环水回收利用为例,首先对循环冷却排污水的水质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需要去除的污染物,进行现场试验,验证超滤系统对于该循环排污水的耐受性、超滤与反渗透联合工艺的可行性,并确定超滤与反渗透系统的最佳工况;并在工程实践中确定了系统实际运行工艺参数及经济核算。超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工作45min,反冲洗50s的操作方式,能够较长时间维持膜良好的截留和透水性能。正常情况下,出水COD_(Mn).在0。52—1.12mg/L之间、浊度可以稳定在0.047—0.11NTU之间,SDI≤1.2,余氯<0.04mg/L,出水水质完全可以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反渗透试验结果表明:标准脱盐率基本不变,可保持在98.1%以上,出水水质稳定。产品水电导率在20μs/cm以下,含盐量很低,出水水质发生了质的飞跃,可大大减小后续离子交换系统的负荷。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循环冷却排污水处理工程的简要设计,并对工程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为解决电厂循环冷却水的再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杨帆[2]2004年在《电厂冷却系统排污水超滤处理回用中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采用超滤与反渗透联合工艺处理循环冷却排污水,将出水作为锅炉补给水的原水。通过现场试验来验证超滤系统对于该循环排污水的耐受性、超滤与反渗透联合工艺的可行性,并确定超滤与反渗透系统的最佳工况。以美国海德能公司的HYDRAcapTM60抗污染超滤中空纤维膜为基本单元,设计制作了一套超滤中试装置。为了减轻膜表面的污染并提高膜表面的利用率,设计装置时采用了小循环和周期换向进料功能。最后按选择的运行方式设计了PLC,以实现装置的自动运行。实验中首先确定了超滤系统的最佳工作压力。在一系列工作压力下,观察超滤膜产水量的衰减情况,经过比较选择最佳工作压力。实验证明,在平均工作压力为0.05MPa~0.08MPa时,膜产水量基本稳定在3.5m3/h~4.1m3/h之间。实验中在每一个周期后进行反洗时适量加入NaClO。实验中选取了四个不同的反洗加药量,通过膜产水量的衰减情况比较,确定了最佳反洗加药量。实验证明,当反洗加药量为15mg/L,超滤膜运行稳定,膜产水量衰减几乎为零。实验运行中,超滤膜处理后的出水在浊度及SDI这两项指标上能均达到反渗透进水的要求。其中浊度小于0.1NTU,SDI一般小于2。超滤膜能截留部分的COD,最大去除率约为50%。连续进水时未见COD对反渗透系统有明显影响。经实验确定下来的最佳运行工况为:平均工作压力0.05MPa~0.08MPa,反洗加药量15mg/L(NaClO),换向周期15min,反洗周期30min,膜产水量3.5 m3/h ~4.1m3/h。本研究发现,在实现换向和小循环的方式下,超滤膜能较长时间地稳定运行。超滤膜出水水质达到了渗透的进水要求,对反渗透系统运行不会产生影响。所得到的结论对于大规模的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杨帆, 米文宝, 范庆峰, 杨昌柱[3]2006年在《电厂冷却系统排污水超滤处理回用中试研究》文中提出为了验证超滤系统对于西柏坡电厂循环排污水的耐受性、超滤与反渗透联合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现场试验和验证,并确定了超滤与反渗透系统的最佳运行工况.研究发现:在实现换向和小循环的方式下,超滤膜能较长时间地稳定运行,且超滤膜出水水质达到了渗透的进水要求.

苏金坡, 檀素丽, 尹连庆, 莫莉萍[4]2005年在《膜法处理电厂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采用超滤、反渗透技术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并回用的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超滤产水SDI15<1.5、浊度<0.15NTU、余氯质量浓度<0.10mg/L,出水水质能够满足反渗透膜进水要求;反渗透膜脱盐率>99%。该工艺开辟了一个循环冷却排污水处理的新途径,应用前景广阔。

杨其涛, 李新望, 彭康明[5]2018年在《陶瓷超滤膜在燃煤电厂循环排污水回用的中试研究》文中认为循环排污水是燃煤电厂外排废水的主要来源,其回用工艺及设备一直是近年来电厂废水零排放研究的热点。针对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循环冷却排污水,采用软化澄清池和陶瓷超滤设备,在特定运行参数和条件下开展中间性试验。连续运行数据表明,采用陶瓷超滤膜设备处理经软化澄清后的冷却塔排污水,可在260 L/(m2·h)的通量下稳定运行,每次维护性化学清洗约需12 h,超滤产水浊度稳定小于0.2 NTU,淤泥密度指数小于3,出水完全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运行通量、运行稳定性和水质处理效果良好。

杨春雨[6]2008年在《火电厂水平衡试验与废水零排放研究》文中提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严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正确处理火电厂的用水和废水对节水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火电厂零排放工作的总结,提出适合我国火电厂的废水零排放工艺。废水零排放工艺主要有:提高冷却水系统的浓缩倍率,减少冷却系统的排水;回收循环系统排污水;实施干冲灰的改造;发展脱硫废水处理工艺;优化系统运行状况。华北某电厂共有八台300MW机组,水源全部为地下水。本文对该发电厂的用水和排水水量进行详细的测试,绘制出全厂的水平衡图。评价各用水系统用水状况。在水量测试过程中,针对水塔的特点,设计试验对其不同时间段、不同负荷条件下蒸发损失和风吹损失进行测试。为水务管理和实际运行提供了资料指导。通过循环水中试试验,电化学和动态挂片,对高效阻垢缓蚀剂进行研究,选用安全可靠的阻垢缓蚀剂实现浓缩倍率达到4.0,并对运行状态进行评估。最终根据该电厂的实际情况,发展计划和试验数据,提供干除灰改造和脱硫岛建设后用水、排水情况,设计合理水处理单元,实现最终的零排放方案。

李建勤[7]2008年在《超滤反渗透技术用于炼油污水深度处理的研究》文中指出为解决目前炼油企业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降低炼油企业外排污水对环境的污染,本次研究以大港石化公司经过叁级处理达标排放的污水为处理对象,对其进行水质分析及现场中试的深度处理研究,提出了一条以超滤-反渗透工艺为核心的炼油污水深度处理新工艺,该工艺可将炼油企业二级外排污水处理达到工业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指标要求。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污水回用的发展状况,并对石化污水的回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内容及意义。并针对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大港石化分公司污水回用的现状,根据我公司回用水水质情况,通过对目前比较成熟的水处理除盐工艺技术的分析、比较、论证,确定了采用超滤反渗透技术对回用水进行除盐的可行性;第二部分介绍了大港石化公司原污水回用的情况;第叁部分为超滤反渗透技术的试验及应用部分,从理论上对超滤反渗透的原理和机理进行详细的介绍,在公司现场,通过微型流程,对反渗透的预处理工艺超滤装置进行中试试验,对超滤前后的水质指标各个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讨论,证明此技术的可行性;工业应用结果是超滤反渗透工艺的组合应用,使出水各项指标都符合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标准,除盐出水进入公司循环水和新鲜水系统,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为公司节约了大量水耗;第四部分为结论部分,超滤反渗透用于大港石化公司污水深度处理是可行的,但在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潘正道[8]2016年在《复合生物滤池和活性砂滤池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研究》文中认为循环冷却排污水脱氮除磷技术一直是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空白。本课题立足于国内外循环冷却排污水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采用复合生物滤池和活性砂滤池组合工艺,针对热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进行以脱氮除磷为核心的深度处理,探讨工艺处理效能和优化运行参数,并指导工程应用。调研总结了北京10家燃气热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排放和处理现状,得出了再生水为水源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水水量和水质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复合生物滤池进行循环冷却排污水生物脱氮中试研究,在进水TN负荷0.45~0.76 kg/m3·d(进水流量300 L/h,TN浓度35~60 mg/L,反应器容积0.65 m3)的条件下,TN出水浓度低于10 mg/L,TN去除率在71.4~83.3%之间;SS从进水9~18 mg/L降低到5 mg/L以下;通过CBF上段曝气可以去除多余碳源,保证出水CODCr低于20 mg/L。试验条件下,复合生物滤池运行的最佳C/N比为3.5:1,最适宜温度35℃,TN去除率随TN容积负荷增大而下降。复合生物滤池出水投加聚合氯化铝混凝,通过活性砂过滤,投加系数随进水TP浓度上升而增大,在3.85~6.50之间,砂滤出水TP小于0.2 mg/L稳定达标。将组合工艺应用于设计规模为10000 t/d的北京京西燃气热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处理工程,在40 d内挂膜成功,通过数月调试、试运行,TN、TP、CODCr、SS等主要出水指标满足《北京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根据在线监测水质数据和其他运行参数,通过逻辑设计,实现碳源和絮凝剂在线投加智能控制。

周婷婷[9]2011年在《热力电厂用水优化调度以及膜处理其排污水的模型和仿真研究》文中提出热力(火/核)发电行业耗水非常巨大,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研究热力发电的节水意义重大。循环冷却水是热力电厂的耗水最多的项目,针对循环冷却水的调配和处理开展研究意义深远。针对内陆缺水地区的热力电厂而言,单一水源供水在旱季往往不能满足其循环冷却用水的需要。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非常必要通过优化组合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回用水水源,使整个供水规划达到系统费用最小化。本文首先在热力电厂多水源供水问题上引入了不确定性研究,并使用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应用该方法对内陆首个核电站—桃花江核电站进行实例研究。研究了内陆核电站不确定条件下供水的优化调度。通过优化结果可以看出,电厂排污水的回用是解决电厂供水不足的有效选择,同时为保护水资源,热力电厂也应采取减少污水排放的政策,对电厂冷却循环排放水进行深度处理就是一条很好的回用途径。膜技术在环保领域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针对循环冷却水排污水含盐量高,浊度高的特点,用超滤-反渗透(UF-RO)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实验。通过实验验证,处理后出水水质良好,达到回用标准。同时验证了膜技术处理循环冷却水工艺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并且能够达到节水、节能、环保的目的。通过对其经济性分析发现,反渗透过程的能耗是影响整个工艺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反渗透设备的操作条件和能耗展开研究。分析影响反渗透通量的4个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RSM)研究反渗透脱盐过程中4个因素对脱盐过程通量的影响,得到一个二次响应曲面模型,模型具有较高的回归率,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较高。通过通量模型得到能耗模型,对实际具有指导意义。最后运用虚拟仪器的界面模拟,建立反渗透脱盐过程的计算机仿真界面,模拟反渗透脱盐过程。

郭青, 赵旭涛, 朱风芹[10]2007年在《膜技术在循环冷却排污水回用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在电厂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回用中,采用膜技术(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对循环排污水去浊除盐。通过现场中试试验,确定了膜法回用循环冷却排污水的可行性和回用系统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超滤产水CODMn 0.52~1.12 mg/L,浊度0.047~0.145 NTU,SDI15≤1.2,余氯<0.04 mg/L,出水水质完全可以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反渗透系统的脱盐率>98.5%,出水电导率11.4~13.1μS/cm。

参考文献:

[1]. 膜技术在循环冷却排污水回用中的应用研究[D]. 郭青.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2]. 电厂冷却系统排污水超滤处理回用中试研究[D]. 杨帆.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3]. 电厂冷却系统排污水超滤处理回用中试研究[J]. 杨帆, 米文宝, 范庆峰, 杨昌柱. 宁夏工程技术. 2006

[4]. 膜法处理电厂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的工艺研究[J]. 苏金坡, 檀素丽, 尹连庆, 莫莉萍. 工业水处理. 2005

[5]. 陶瓷超滤膜在燃煤电厂循环排污水回用的中试研究[J]. 杨其涛, 李新望, 彭康明. 华电技术. 2018

[6]. 火电厂水平衡试验与废水零排放研究[D]. 杨春雨.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7]. 超滤反渗透技术用于炼油污水深度处理的研究[D]. 李建勤. 中国石油大学. 2008

[8]. 复合生物滤池和活性砂滤池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研究[D]. 潘正道. 清华大学. 2016

[9]. 热力电厂用水优化调度以及膜处理其排污水的模型和仿真研究[D]. 周婷婷. 华北电力大学. 2011

[10]. 膜技术在循环冷却排污水回用中的应用[J]. 郭青, 赵旭涛, 朱风芹. 工业水处理. 2007

标签:;  ;  ;  ;  ;  ;  ;  ;  ;  ;  ;  ;  

电厂冷却系统排污水超滤处理回用中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