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未成年人的性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未成年人论文,性教育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性教育是如何帮助孩子明确性别角色意识、认识性器官、了解性生理、掌握性卫生常识、造就健康的性心理和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的一门综合学问。它是当代儿童和青少年的必修课。良好的性教育不仅可以使孩子对性自身认识及性的外部联系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还可帮助孩子成年后和在未来的婚姻生活中如何面对和正视性问题。
性的启蒙——从零岁开始
母亲从知道自己怀孕那天起,性问题就被提了出来——肚子里的小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可见性有多么重要。
孩子一降生,其性别就已经确定下来了。当然,在这之前家长就应该考虑为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如果是男孩,就取个带有男性特征的名字,反之就取个带有女性特征的名字。如果取个中性的名字,在以后漫长的生活历程中会给他人造成性别上的困难,倘若男孩取个女孩的名字,或者女孩取个男孩的名字,其结果会更糟糕,许多性别识别上的误会将会伴随孩子一生。
有了正式的学名,还习惯于给孩子取个乳名,以音韵有美感,方便称呼、带有明显性别特征为原则。如果你生的是一个女孩,你就用带有女性性别特征的乳名在女儿满月时就开始称呼她,让她明白这个名字与她是怎样的关系,这就形成了性教育的第一课——你是个女孩。
性别角色意识的建立
性别角色意识是指孩子对自身所承担的性别角色的确认。性别属性生而有定,越早建立性别角色意识,效果就越好。孩子在三周岁内,除性器官外,其它性别特征几乎都看不出来,所以这时的性别角色意识的培养建立就需要从外在的方面做出努力。比如在为孩子选择玩具和穿着打扮上都要与孩子的性别相符;男孩就不要买布娃娃,女孩也不要给买小手枪;男孩服装宜潇洒、大方,色调偏冷,女孩的服装应柔美、安静,色调偏暖;男孩剪短发,女孩留长发,这些就是使性别角色意识的建立成为可能的最基本的做法。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家长不注意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的建立,在购买玩具和穿着打扮上不加选择,孩子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有个别家长甚至有意识把孩子向异性打扮。比如想象生男孩却生了个女孩,于是为了那种念想的寄托,把女孩打扮成男孩,造成性别角色的错位。假如一个女孩打扮为男孩,常此以往,造成性别角色的错位,她往往就不太认同自己的本质性别,而愿意和男孩一起玩,把自己也当作是个男孩。
如果这个女孩的性别角色错位得不到纠正,进入青春期后性机能发育成熟,本能的性冲动就会取代原始的对异性的性认同。也就是说,这样的女孩升入中学后仍然愿意和男孩在一起就不再是仅仅由于把自己看作男孩,而更多的是为满足性的吸引。如果再往下发展就很可能导致性行为的发生,据调查,中学阶段发生性行为的女生中,90%有不同程序的性别角色错位心理及表现。
性别角色错位也有一部分来自父母的遗传,比如生长在知识分子或干部家庭的男孩一般就比较柔弱,如果家长再管束很严,男孩的性格就有可能向女性化发展,表现为腼腆、不爱讲话,不愿与人交往,喜欢和女孩儿在一起,遇事优柔寡断,多愁善感。这样的男孩容易出现人格障碍,比如行为怪癖、情感反应强烈或紧张退缩,这些都直接影响性格的形成。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的建立负有重要责任,在某种意义上说,家长的一些行为能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因为家长是孩子性格的第一造就者,孩子性格一旦形成,也就必然为他今后的生活道路打下了基础。
坦然与孩子谈性
绝大多数家长都没有与孩子谈论性问题的经历,大家觉得这种话题很难启齿,这就是性教育的交流障碍,其原因有三:一是性教育起步太晚,二是与孩子的关系平淡或冷漠,三是家长的思想观念守旧。
与孩子谈论性,越早开始就越容易进行。当孩子第一次问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这时候当妈妈的不要说“你是从肚脐眼儿里钻出来的”,或者“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这样做是把“性”人为地神秘化了。
正确地做法应该是坦白地对孩子说,在妈妈肚子里有一个叫“孩子的宫殿”的地方,为了省事,就把它叫做“子宫”,你就是在那里从一丁点一直长到十个月,变得象小猫那么大,就从这儿(手指阴部)生出来了。讲这番话如果选择带孩子洗澡时,那是再适宜不过了。另外,为孩子讲解时态度要轻松、自然,对孩子提出的其它相关的问题也要尽可能给予圆满的解释。比如孩子问“爸爸能生孩子吗?”妈妈就应该告诉说,爸爸肚子里没有子宫,所以爸爸就生不了孩子。但是生孩子也有爸爸的功劳,爸爸把一种叫“精子”的用眼睛都看不见的“小蝌蚪”放进妈妈的子宫里,子宫里有一种象包着透明薄皮的生鸡蛋一样的东西叫卵子,但它比鸡蛋小好多,其中那个“蛋黄”只有圆珠笔夹上的珠子的一半那么大。精子一钻进卵子里,卵子就开始一天天长大。最后就变成你了。所以你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你看你眼睛长得象爸爸,鼻子和嘴就象妈妈。
讲解这些知识时还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孩子由于年龄小,还不具备完善的抽象思维能力,家长可以边说边在纸上画图,这样孩子就容易理解了。
性教育交流障碍的第二点原因就是家长与孩子感情的平淡甚至冷漠。如果是这样一种情况,家长与孩子平时的交流自然很少,甚至除了不得不说的话外,没有什么进一步的交流,性教育也就无法进行了,或者性教育的全部内容就是“如果再让我看见你和那些男孩(女孩)在一起,我就打断你的腿!”所以,家长首先应该与孩子建立正常的亲情关系,有了这个基础,才有进行性教育的可能。
处理性教育交流障碍的第三点应注意的就是家长陈旧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这是性教育中一个关键问题。“性”本身并没有社会学上的意义,作为性教育来谈论性,这与某些影视、图书中展示和描写性器官及性活动完全是两码事。所以家长不要谈性色变,不要提起“性”就觉得是淫秽、不健康的话题,其实当你用纯净的灵魂去面对这个问题,坦然地告诉孩子有关性的一切,你就会发现这个话题很轻松,没有什么难为情的。
青春期的性教育
青春期的到来是孩子性成熟的标志,性的欲望也开始产生,并随之出现性的幻想、性的冲动和性的行为。所以青春期是性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如果说青春期前的性教育只是在感性上给孩子讲解一些浅显的知识,那么进入青春期后就需要进行深层的更高一级的理性教育了。
当女孩子第一次来月经时,一定不要放过这个时机,这个时候的女孩非常渴望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当然,如果从小就打下一个良好的性知识的基础,孩子在接受今天这个事实时就不会感到那么紧张和束手无策。比如女孩在这之前一定见过妈妈来月经的情景,并且会好奇地发问,妈妈就应该告诉孩子月经是怎么回事。等到女孩自身真的来月经时,妈妈就应该耐心地告诉孩子,月经是子宫内膜脱落的结果,说明你已经开始有规律地排卵了。成熟的卵子如果没有遇到精子,卵子的生命就很快结束了,这时体内就会分泌一种激素,使作为培育胎儿温床的子宫内膜脱落下来,形成月经。这个事实说明你已经具备生育能力了,但生育是婚姻建立之后的事,在那之前如果和异性发生性器官的接触就有可能导致怀孕,这会对身体和心理造成双重的的损害。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其性的主动性要大于女性,如果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单独在一起,并有身体的接触,那么男孩通常是性行为主动的一方,因为男性的性冲动比女性要来得快而强烈。男女两性在性欲上的差别之一就是女性的性欲表现为隐匿的,男性为显露的。男女体内都有激发性欲的雄性激素,但男性的雄性激素相当于女性的11倍,所以男孩的性欲要远远超过女孩。男孩性成熟后,精子在贮精囊中装不下时,就会外溢,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夜间入睡后,当男孩子处在快波睡眠时,阴茎就会出现非自主性的勃起及遗精,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过如果男孩在入睡前或早上醒来时玩弄阴茎并伴有性幻想,就有可能射精,这就是手淫。
手淫现象男孩女孩都有,如果发现孩子睡熟后总爱把手放在阴部,这多一半是有了手淫习惯了。现在媒介时常宣传的“手淫无害论”其实是一种误导。手淫并非绝对无害,过度的手淫会导致女性阴带组织增生,敏感度降低,使男性的输精管平滑肌及阴茎海绵体肌出现劳损和早衰,性机能的寿命缩短,这些都会对婚后特别是进入中年以后的性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
当然,孩子手淫是不会让家长看见的,不过一旦发现,千万不能羞辱、斥责甚至打骂孩子,应该懂得自我手淫不牵扯任何道德问题,仅仅是一种纯生理活动,要告诫孩子这种行为会导致哪些不好的后果。
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
中华民族的性道德观源远流长,传统性道德观念中的优良的成分,作为一种非强制力的公民性行为准则,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应该让孩子懂得,两性的交互活动只能在婚姻家庭的范围内进行,任何超越这一范围的性接触都是违反性道德规范的,还要对孩子讲,你现在正处在中学学习阶段,还没有具备完善的驾驭自己思想和言行的能力,一旦与异性发生了性行为,往往会失去自我控制,越陷越深,以致不能自拔,它会分散你的学习精力,还会给你造成心理和身体的损害。
性道德观的树立需要家长采取主动的方式,比如主动为孩子选择健康有益的,以介绍各类知识为主的课外读物,不要让孩子看言情小说,格调低级的街头小报和“儿童不宜”的影视片。孩子在这个年龄还没有很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对所看到的、听到的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尤其一些性活动的描写和作者对性现象的评价,都会对孩子产生较强的刺激,激起孩子的性幻想和性冲动,导致不良后果,性道德的树立是一个对性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理性认识的积累过程,只有经常接受健康的正面的性道德意识的培养,日积月累才会在孩子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反之就会形成错误的性道德观念。
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应把重点放在主动的引导上,而不是被动的防范和纠正错误。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已经或者正在形成错误的性道德观,比如孩子认为性行为只要出于双方愿意就不违法,这是一种典型的“性自由论”。这时你就要告诉孩子,这是一种对性的极不严肃的态度,应该懂得尊重自己的性价值,如果让“性自由论”统治了性道德观,势必形成对性的放纵,最终有可能导致性淫乱和性犯罪,这是决不可等闲视之的。
造就健康的性心理
性心理的卫生在绝大多数家庭中都被忽略了,其实青少年时期的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对性格和性道德的造就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性心理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就会导致性道德的沦丧,性格的畸形和性的变态。
性心理的基本含义实质上就是对性欲的解释。儿童在幼年期就已经对性发生了兴趣,这在性心理学中被称为“性意向”,它是性欲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属于求知范畴的。临近青春期少年期,孩子开始对性产生好奇心,但这仍不是出于纯粹的性的欲念。到了青春期,实质性欲开始产生,它可以引起性冲动,直至发生交互性行为,性心理的实质性发展也就从这时开始了。
性欲的心理发展分为口欲期、肛门期、性器官期和生殖期。但处在中学时期的大多青少年还没有发展到上述阶段,而是在口欲期之前的向往期、书信期和幽会期上进行。这个时候,孩子的性心理稚嫩而脆弱,如果放纵就会导致性心理的随意性发展,形成对性道德的反叛和对性价值的无视。如果家长对孩子经常给异性写情书这种事不表态,孩子就会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直到最终与异性发生性行为。但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也是错误的,即性心理受到压抑、打击,就会形成性心理滞留,严重的还会导致退行,引发一些心理疾病。比如当发现孩子给异性写信或者与异性幽会,就对孩子采取讽刺、羞辱、打骂、体罚等手段,意图是希望制止孩子那样做,而结果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性心理受挫而形成对性的隔阂和逆反,产生性心理障碍,表现为对异性的疏离,对性的冷漠,这些都会对未来婚后的性生活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果发生在性格偏于内向的孩子身上,其后果更为严重。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积极引导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把多余的精力用于读好书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上。孩子放学回到家,家长不要把孩子总关在一个小屋里做作业,要多与孩子交流思想、交流感情,孩子只有与家长保持着亲密无间的关系,有什么心理话才愿意对父母说。家长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也就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加以调整。如果孩子与异性有了频繁的交往也不要惊慌失措,中学生中的许多所谓“早恋”实质上并不是爱,仅仅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情,通常只要家长从爱护的角度出发,为孩子做些开导,点到即止,一般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只要施教得法,孩子的性心理就能在一个健康的轨道上正常发展,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特别是未来的婚姻生活都是有益的。
培养良好的性卫生习惯
性的生理卫生指导应从幼儿期开始进行,在孩子能自己大小便时,就应该让孩子养成每晚睡前清洗阴部和肛门的习惯,洗时宜用温水,先洗生殖器官和周围的皮肤,男孩阴茎包皮应尽量向后翻,阴囊也要清洗,洗完生殖器官再洗肛门。
还应该指出的是,家长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性卫生习惯,如果家长不讲究性卫生,要求孩子那样做,孩子就会不服气。孩子总有这样的心理:你可以这样做,为什么不让我也这样做?或者你让我这样做,为什么你不这样做?这是孩子要求和父母建立平等关系的一种本能愿望。孩子还有一种普遍的心理,就是强烈的模仿意识,孩子在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或坏处,只要家长先做了,他们就会不自觉地模仿。所以,家长要求孩子注意性卫生,自己应首先做到。家长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有意当着孩子面清洗生殖器官,等到孩子稍稍懂事时,就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并且准备一个专用的小盆,教给孩子怎样洗。这一良好的性卫生习惯一旦养成,会给孩子一生带来好处,并且能传给他们的下一代。
进入青春期,男孩女孩都会长出阴毛,那上面最容易寄生病菌,所以每晚应连同阴毛一起清洗。另外,男孩的阴茎包皮和女孩的阴蒂包皮如果过长,里面会积存包皮垢,清洗时应翻开包皮,把里面也洗干净,女孩在经期要注意的一般卫生常识,母亲应及时告诉她们。
女孩还要注意的一点是,进入青春期后,乳房开始发育,家长应适时让女孩戴上乳罩。戴乳罩的目的是给乳房一个依托,避免下垂。尤其是体型较胖的女孩,更应及早戴上乳罩。乳罩的尺寸应以不感觉胸部受束为宜,但要感觉乳房有轻微的向上托举的力的存在。有些女孩为乳房的发育感到害羞,所以把乳罩作为束缚乳房长大的用品,用它紧紧地勒在胸前,结果导致乳房血液不畅,发育受阻,严重的会造成乳房的畸形,使乳房底盘变大,乳腺发育不完全,脂肪组织薄弱,造成未来生育断乳后,乳房不易恢复原貌而出现乳房垂脱。也有些女孩把乳罩当作小背心,只在夏季穿戴,这都是不对的,家长应随时注意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