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立医院 264200
【摘 要】目的:试分析脊柱结核CT、MRI特点,评价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筛选2010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52例,累及椎体122个,均进行MRI、CT检查,由2位放射科医师、骨科1位医师,在不了解最终诊断结果的前提下,进行共同诊断,以手术及其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病理表现从高到低前5位分别为椎间盘间隙改变、椎间盘变性、椎旁脓肿、死骨形成、脓肿及软组织钙化,发生率分别为28.7%、27.9%、25.4%、24.6%、18.9%;MRI 病变椎体、椎间盘间隙改变、椎管及周围软组织敏感性高于CT,对脓肿及软组织钙化敏感性低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及MRI影像诊断脊柱结核,各有优劣,两者对腰大肌脓肿、椎旁脓肿敏感性较低。
【关键词】影像学;CT;MRI;脊柱结核
【中图分类号】R81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5-073-01
在我国,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致死例最多的传染病,没有之一,我国结核病年死亡约15万例,TB也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我国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MTB)携带者超5亿人,在部分地区结核病发病率呈波动上升趋势,结核病仍长期流行,结核病的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1]。脊柱结核是一种少见的结核病,约占肺外结合的10%~20%,占结核病的3%~4%,具有不典型性、隐匿性,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致瘫痪,晚期的脊柱结核治疗过程十分复杂,疗效也常难以教人满意[2]。及早诊断脊柱结核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试分析脊柱结核CT、MRI特点,评价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筛选2010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4~75岁、平均(47.2±6.2)SUI。患者均经手术以及病理证实诊断为脊柱结核病,病程11日~11年,平均(13.4±2.2)个月。肺结核病史16例。最终病理检查,累及单个椎体1例、双椎体34例、三个及以上椎体17例,合计累计椎体122个。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均有完整的CT、MRI诊断资料。
1.2方法
MRI检测,采用德国Siemens 1.5MRI磁共振成像一,采用脊柱专用线圈,进行常规矢状面T1WI、T2WI成像,轴位与冠状面T2WI,静脉注射Gd-DTPA增强扫描采用T1WI或脂肪抑制T1WI序列。矢状位:TR 300~660ms, TE10~30ms,矢状位T2WI TR300~4000ms,TE60~70ms,横断位T2WI TR3000~500ms,TE112ms。层厚2.0mm,间距1.0mm。CT诊断:日产64位螺旋CT,层厚2mm,层距1mm,螺距1.0,0.6s,额定电压120kV,进行全脊柱病变检查,连续动态扫描,而后针对病变椎体及其上下相邻椎体扫描,骨窗、软组织窗显示图像,行多模型重组(MPR)、表面遮盖显示(SSD)三维重建。均由2位放射科医师、骨科1位医师,在不了解最终诊断结果的前提下,进行共同诊断。以手术及其病理诊断为金标准。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Excel表记录数据,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采用n或%反映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脊椎结核病,主要病理表现从高到低前5位分别为椎间盘间隙改变、椎间盘变性、椎旁脓肿、死骨形成、脓肿及软组织钙化,发生率分别为28.7%、27.9%、25.4%、24.6%、18.9%。MRI 病变椎体、椎间盘间隙改变、椎管及周围软组织敏感性高于CT,对脓肿及软组织钙化敏感性低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敏感性前5位的病理改变为后凸畸形、骨硬化、死骨形成、脓肿及软组织钙化、椎管及周围软组织受累,MRI敏感性前5位则为后凸畸形、椎管及周围软组织受累、椎间盘间隙改变、骨硬化、死骨形成。见表1。
3讨论
从本次研究来看,脊柱结核脊柱病变特点:①多累及多个椎体;②可知骨结构、性质破坏;③可引起软组织结构变化,引起脓肿等变化;④常见的表现为椎间盘间隙改变、椎间盘变性、椎旁脓肿、死骨形成、脓肿及软组织钙化,发生率分别为28.7%、27.9%、25.4%、24.6%、18.9%,椎间盘可能是首选病变的部分,引起椎体代谢、物质交换紊乱,引起炎症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导致骨破坏。CT、MRI在对脊椎结合病病理表现诊断上各有优劣,MRI 病变椎体、椎间盘间隙改变、椎管及周围软组织敏感性高于CT,对脓肿及软组织钙化敏感性低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骨破坏敏感性更高,对软组织病变更敏感,成像模式、实现技术较多,对含有水分子活动的物质敏感性明显更高,可获得间接证据,而CT对钙化敏感性较高。两者可实现一定意义上的优势互补[3]。需注意的是,两者对于腰大肌脓肿、椎旁脓肿敏感性较低,这种原有结构的软组织局限性病变,易被其他表现掩盖导致误漏诊[4]。
综上所述:CT及MRI影像诊断脊柱结核,各有优劣,两者对腰大肌脓肿、椎旁脓肿敏感性较低。
参考文献
[1]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办公室.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2012,8(34) : 485-508.
[2]陆晓牛,彭炅,凌尚准,韦文.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 19(5):586-588.
[3]龙伟,吴筱,印隆林,等.脊柱结核的高场强磁丼振衣现[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 10(1):100-104.
[4]胡自强,卢丹.脊柱结核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18):3372-3374.
论文作者:田世磊,马晓华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脓肿论文; 脊柱论文; 软组织论文; 结核论文; 敏感性论文; 结核病论文; 椎间盘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