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结合当前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为背景,详细探讨了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构造原则以及关键施工技术,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大体积混凝土
第一,体积大是相对一般建筑工程的混凝土体积而言,可也不仅是由大体积这一简单的衡量指标来决定是否是大体积混凝土,另一方面是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否因其体积过大而造成水泥水化以致引起裂痕。第二,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时对外界温度、混凝土搅拌过程的时间、混凝土的原料配比等都有严格要求,稍有差错就会出现裂缝和工程质量问题。第三,因为水泥水化的过程会出现混凝土升、降温,但不稳定的外界温度影响着混凝土内部与表层温度差,当温度差达到一定值混凝土表层就会开裂,所以后期进行的养护工作至关重要。
二、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浇筑块体时的具体温度测算难
施工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故障和技术难点,因为短时间内无法解决而给施工中带来了一些困难,但是并不能因此就不去研究和分析他们。本文在研究房屋建筑工程时就发现,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存在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就是浇筑块体时具体温度的测算很难,因为大体积混凝土在配比设计时有一些随机的具体要求,而在实际的施工中各种环境的影响下,温度是很难快速而准确的测量出来的。这便成了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最显目的一个问题,希望能够在后期研究中可以有相关技术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
2.2应力与收缩应力的问题
基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复杂性,文章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点,主要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验算问题。在应力和收缩应力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材料的特性,在环境的影响下会形成内外温差和升温峰值的不同差异。应力与收缩应力的问题就出现在这块。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就是其中一个方面。如果不能解决这个细节问题,想要了解浇筑块体时的具体温度也就非常有难度了。
2.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点的问题
房屋建筑的设计以安全为例,进行探讨。本文在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时,也是根据实际安全施工管理办法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在提升房屋建筑质量的同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点没有跟上,这也会在后期程式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中带来麻烦。大体积混凝土的建筑工程应该注意协调应用,这样才能够加进城市化房屋建筑特色进程,并且不会因为结构特点的问题而导致后期崩盘。因为建筑体积也在逐渐加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点就应该注意变化,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也是相对提高的。
三、房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3.1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具体来讲,包含了水泥用量、掺合料、外加剂和砂骨料等材料的选配。
首先,从水泥用量的确定来看,水泥用量的适当减少将有效降低水热化,在设计人员允许的情况下,混凝土应根据为期两个月的抗压强度进行试配,一般需要经过几十组的试配之后才可以最终对水泥用量进行确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先按照施工拟选择的防裂方案及目前所具备的施工条件进行混凝土水泥水化热最高温差值,再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上对最大温度收缩应力进行估算,若在混凝土抗拉强度允许范围内,那么就说明选择的防裂措施是可行的,能够对裂缝的出现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若没有在抗拉强度的允许范围内,那么可以通过降低水化热的温升值、改善施工操作工艺、调整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提高抗拉强度、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等进行重新计算,最终保障应力不超出允许范围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施工。
其次,对于其他材料的确定,一是可以掺加复合型膨胀剂,补偿收缩;二是本着节约水泥用量的原则,掺加较多的1级粉煤灰掺合料,增加混凝土的可塑性;三是采用平均粒径大于0.5mm,细度模数为2.5~3中砂,通过0.315mm筛孔的砂要高于15%,含泥量应高于3%,同时具有良好的级配。
3.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造成温度应力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混凝土的绝热温升,也就是说对绝热温升进行有效控制就可以减弱内外温差,这一点我们首先可以借助于降低水泥水化热的方式来实现,具体的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矿渣水泥;减少拌合水,掺加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掺加粉煤灰;在夏季环境温度较高时,可以采用深井水降低拌合水的温度等。
其次,可以借助于其他的施工技术来减弱总温升,具体包括:混凝土浇筑前预埋钢管;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分层浇筑;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借助于循环冷水来降温;最后,还可以通过相关的保温措施,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速度,具体包括进行蓄水养护,或者是覆盖防水草帘被等。
3.3大体积混凝土搅拌和浇筑过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要求遵循严格的混凝土搅拌时间与材料的投放量,较之于普通的混凝土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要较长的搅拌时间,其原因主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掺入了较多的特殊外加剂及粉煤灰,这不同程度的减少单方水泥量,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要适当的控制其搅拌时间,通常情况下需要控制在半小时。此外,还应计算好投放量,并由专人进行管理,以此保证混凝土配比的科学性。混凝土浇筑是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高低。在施工过程中应逐层进行施工,也就是说只有在成功完成上一层浇筑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层的浇筑,同时还要在上一层已经处于初凝状态时进行下一层的施工,最终获得最佳的施工效果。此处需要强调的是在使用掺入振捣器和平板振捣器的过程中,要保障正确的施工顺序,应当先使用插入式的振动器,然后再使用平板的振捣器;平板振捣器的使用过程中,应当遵循先横向后纵向的顺序进行,从而保障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浇筑,提升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效率。
3.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施工质量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振捣方式、浇注方式、泌水处理和表面处理四方面。首先,应用振捣棒在混凝土坡脚位置、坡中位置以及坡顶位置进行三次振捣,并利用刮杠将混凝土土表面刮平,同时用碎石将其覆盖;其次,混凝土浇注方式中则应根据逐层推移、一次到顶、斜面分层和自然流淌坡度的方式来进行;再次,泌水处理主要为了保障混凝土质量,减弱表面裂缝出现可能性而进行的,是针对与振捣和浇筑过程中随着混凝土坡面留下来的浮浆和泌水的处理;最后,表面处理即为提升其表面的密度而进行的混凝土表面刮抹工作,同时还应将在上面覆盖塑料薄膜。
3.5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在结束各个施工工序之后,还需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相应的养护,以便于提升其结构的完整性。尤其是在结束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要做好表面压平、洒水、覆盖塑料薄膜、保温材料等工作。此处需要强调的是环境温度问题,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控制好养护的温度与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相应的调整混凝土表面的覆盖物。
结论
本文将针对混凝土在施工技术中存在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施工技术在改革方面的探析和管理办法在今后的各类安全问题研究中仍会发挥重要作用。希望这些研究成果对相关的行业的发展与结构安全性的发展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积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应用探究[J].城市地理,2014,18:115.
[2]袁阳平.试论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0:142-143.
[3]席云峰.房屋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华建设,2015,02:132-133.
论文作者:李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应力论文; 温度论文; 水泥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3期论文;